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曹黎明  顾永平  倪林娟  程灿  袁勤 《种子》2006,25(12):89-90
申优8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宄所自主选育的三系早熟杂交晚粳稻组合,以不育系申4A与恢复系R8号配组育成。2003~2005年参加上海市杂交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熟期早、优质、粒重、大穗、高产,区试产量608.6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5.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产量489.2kg/667m^2,比对照寒优湘睛增产11%,增产极显著。2006年1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2.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一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1525、S1076549和S1272403转化成更稳定的SCAR标记SCS1041498、SCS1076510和SCS1272388。通过Y98148×Y98149的F2代分离群体的分析,这3个SCAR标记与显性半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6 cM、7.5 cM和16.3 cM, 且位于基因的同一侧。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标记S1272403为单拷贝,其核苷酸序列与水稻第7染色体上两个BAC克隆B1249D05(AP006451)和OJ1212-C12(AP005604)同源性为99%,B1249D05与OJ1212-C12有23 kb的重叠区域,标记S1272403位于这个重叠区域,据此初步将显性半矮秆基因定位,为进一步精确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且D5与籼、粳品系测交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株高较矮,具有负向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24.
为了分析辐照对水稻种子活力和秧苗质量的影响,分别利用350Gy以及5种不同剂量(250、300、350、400和6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了3种水稻恢复系和粳稻保持系秀水134的干种子。结果发现,水稻的辐照敏感性与水稻的籼性成分呈负相关,4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品系)的辐照敏感性排序为:粳稻保持系秀水134粳稻恢复系繁24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繁31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繁32;250Gy以上的辐照剂量对秀水134起抑制作用,随着辐照剂量的提高,秀水134种子活力和秧苗质量逐渐变弱,具体表现为发芽率、成苗率和苗高降低,假茎宽变弱,地上和地下干重减少;苗高对γ射线辐照最为敏感;秀水134的适宜辐照剂量为250~350Gy。所得结果为水稻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利用功能性分子标记检测了36份恢复系和42份不育系中Pi2、Pi5、Pi9、Pi54、Pia、Pib、Pit和Pita等8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布。结果发现:这8个抗性基因在检测的品系中有不同频率的分布。在这78个品系中,不育系申11A是携带抗性基因最多的品系,检测到了6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而8527A、徐1A和016A等3个品系中未检测到抗性基因的存在。根据品系间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这78个品系分为5组。  相似文献   
27.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基因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粳型水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本研究用RAPD技术对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经506个10bp的随机引物的扩增,获得4个多态性差异片段,可用作显性半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RAPD的结果也表明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基因组差异十分微小,为突变基因的鉴定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28.
为对奶牛体况信息进行高效地实时监测以便满足商业化的需求,提出一种改进轻量级注意力机制网络模型(Shuffle-ECANet)。首先,针对8 972幅含有奶牛尾部的图像样本,通过专家对奶牛体况进行人工评分,并构建数据集;然后以轻量级ShuffleNet-v2 1×网络为基础,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引入高效的通道注意力模块,强化网络对奶牛体况特征的提取能力。此外,采用H-Swish激活函数,避免神经元坏死现象;最后通过进一步精简网络结构得到Shuffle-ECANet网络模型。结果显示,Shuffle-ECANet模型针对各类别奶牛的识别准确率为97%以上,且在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ing,BCS)误差分别为0、≤0.25和≤0.5的体况评价结果中,Shuffle-ECANet模型均优于EfficientNet-v1、MobileNet-v3、ShuffleNet-v2 1×和ResNet34等模型,证明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粳稻恢复系和6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杂种一代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繁18’>‘繁16’>‘繁15’>‘申恢C9’>‘申恢254’>‘206’,综合比较其他性状GCA效应,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繁15’、‘繁16’是GCA效应较好的父本。产量及相关性状大多数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在杂交粳稻新组合测配上,恢复系选择是关键,同时也不能忽视不育系的作用以及双亲的互作效应。籼粳交恢复系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品种进行真伪性和纯度鉴定已成为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SSR标记对上海近年主要推广的杂交粳稻组合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DNA指纹图谱,以期为当地的水稻品种权保护、种子纯度鉴定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