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早熟、高糖亲本桂糖92-66的系谱和种性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利用其作亲本开展杂交育种的规模、成效及育成品种、品系的性能、系谱和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以桂糖92-66为亲本配制得到甘蔗杂交组合174个,培育出实生苗101 458株,选育出桂糖42号等6个优良甘蔗新品种和桂糖08-1045等4个新品系,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88.85万hm~2以上;桂糖92-66作父本的育种效率高于作母本,其早熟、高糖性状易于在其子代中传递,是中国大陆利用频率和效率均较高的高糖骨干亲本,可在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糖、高产甘蔗育种中加以利用,以提高新品种的综合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2.
综述了甘蔗常规五圃制选育中甘蔗性状的鉴定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旨在交流甘蔗常规育种技术,提高甘蔗育种的效率,选育和推广更多甘蔗优良新品种,更好地为甘蔗糖业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桂糖02-833、桂糖97-69、桂糖02-351、桂糖03-2287、B9、桂糖02-770 6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特性及在高产滴灌栽培条件下的营养吸收特性。[方法]分别测定各参试品种的工艺性状、农艺性状和全氮、全磷、全钾及叶绿素含量。[结果]6个新品种的蔗茎产量、生物总量和含糖量分别达180、200、25 t/hm2以上,均高于对照品种新台糖22号。6个品种叶片全氮、全磷含量在甘蔗伸长期的7~11月份较高、持续时间长而稳定,12月份开始明显下降;而全钾含量在整个测定期间呈持续升高趋势;叶绿素含量在8~10月含量较高,11月份开始下降。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全氮、全磷、全钾、叶绿素含量在整个测定时期均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桂糖02-833、桂糖97-69和B9是养分吸收和利用较强的高产优质糖能兼用甘蔗品种,在生产中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4.
以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桂糖11号、桂糖28号、粤糖91-976、粤糖00-236,ROC11,CP85-1491为亲本,选配了8对16个正反交组合,以其F1代实生苗材料进行了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试验,对8对正反交组合之间光合特性和主要产质量性状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植阶段有5对正反交组合在净光合速率、株高或茎径性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宿根时仅有3对正反交组合在株高、茎径或锤度性状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多数正反交组合在新植和宿根的主要性状方面差异不显著;以ROC 16为母本选配的组合ROC 16×GT11在新植和宿根的多数性状r其正交组合高于其作父本的反交组合,以ROC22为母本选配的5个组合在新植时其正交组合的多数性状值高于其作父本的反交组合的性状值,宿根蔗时则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55.
甘蔗优良新品种桂糖41号选育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糖41号(原名:桂糖03-2309)是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经过11年的试验研究选育出来的甘蔗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1号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分别为102.62t/hm2和14.42t/hm2,比ROC22增产10.26%、增糖10.17%;11月至次年2月新植蔗蔗糖分分别为13.19%、14.55%、14.58%、14.86%,高于对照种ROC22;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增产增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6.
为选育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以自育的27个新品系和2个对照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测定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枯心苗率、黑穗病发病率、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田间锤度、甘蔗蔗糖分、甘蔗纤维分、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和公顷总可发酵糖量等性状,对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分析,对公顷产糖量和公顷总可发酵糖量进行多性状指数选择,并与单性状选择做比较。结果表明:除新植枯心苗率之外,所测性状在试验材料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公顷有效茎数、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和公顷可发酵糖量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且广义遗传率较高,株高、茎径和田间锤度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且广义遗传率较低。公顷有效茎数与公顷蔗茎产量、公顷产糖量、公顷可发酵糖量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用指数选择法进行综合选择,13个新品系入选,且有8个入选材料的新宿平均公顷产糖量和新宿平均公顷可发酵糖量均超过双对照,指数选择法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可用于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价选择。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广西北海蔗区疑似发生甘蔗白条病的样本进行PCR检测鉴定,明确甘蔗白条病在广西北海的发生情况,为甘蔗白条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1月,在广西北海合浦县、银海区和铁山港区采集疑似甘蔗白条病样本372份,涉及19个甘蔗品种/系,采用甘蔗白条病病原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特异引物XAF1和XAR1对采集样本的DNA进行PCR检测.对部分有阳性条带的PCR产物进行切胶回收,并送样测序,然后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所采集的372份样本中,有78份样本扩增出目的条带,阳性检出率为20.97%;19个甘蔗品种中,有13个品种检测出阳性条带,检出率为68.42%,其中白叶病检出率较高的是柳城07-95、桂糖46号、桂糖42号和柳城07-536,检出率分别为75.00%、68.75%、48.15%和33.33%.部分阳性条带经克隆后测序,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广西白条病分离物KY315212.1的同源性为99%,表明它们均属于甘蔗白条病基因片段序列.[结论]甘蔗白条病已在广西北海蔗区发生危害,今后需加强检疫工作,防止从疫区调运感病蔗种,以控制病害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58.
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近年来在优化甘蔗品种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分析其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对广西蔗区甘蔗品种结构优化的途径提出建议:应加大甘蔗新品种选育力度,转变育种思路与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优良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与示范推广的力度,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并制定甘蔗优良新品种在当地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9.
广西自育甘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台糖134为对照,以广西1957~2006年期间杂交选育并通过国家审定(鉴定)或广西审定的22个桂糖甘蔗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甘蔗的株高、节数、节间长度变化不大;丛有效茎数、茎径、单茎重明显增加;产量大幅度提高,产量性状遗传改进明显;甘蔗早期(11月)锤度、成熟期(12月~3月)平均锤度前30年平稳上升,后20年上升幅度变小。株高、丛有效茎数、茎径对提高产量贡献最大,是广西甘蔗品种性状选择的主要内容;蔗糖分含量和早熟性取得明显改进,但要选育更早熟、更高糖甘蔗品种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60.
国家甘蔗品种第五轮区域试验在广西南宁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8年间,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对12个参试材料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Q170新宿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增产增糖明显.粤糖94-128、云蔗99-596、HOCk2-648、MEX105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平均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新宿表现较好,其它品种表现不突出.HOCP91-555、闽糖93-730和MEX105早熟高糖,平均甘蔗蔗糖分高于两对照,其它品种的甘蔗蔗糖分表现不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