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1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减压贮藏对冬枣果实呼吸及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1±1℃条件下不同减压强度(86.1、70.9、55.7、40.5、25.3 kPa)贮藏对冬枣果实呼吸强度、硬度、非水溶性果胶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抑制冬枣的呼吸作用,保持冬枣的硬度,抑制非水溶性果胶的降解,但对PG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减压条件对冬枣贮藏期呼吸强度和软化相关指标的影响不同,其中55.7 kPa减压条件下冬枣的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网络媒介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受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53.
以"硕丰688"为试材,设置基质槽栽和袋栽2种栽培方式,10.0、7.5、5.0、2.5 L 4种根系基质容积,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和根系空间大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方式下,随着根系空间减小,番茄植株生长量、净光合速率及产量逐渐降低,但果实成熟时间提前,品质显著提高;相同根系容积下,与袋栽相比,槽栽番茄单果重及产量较高.综合产量与品质指标,槽式栽培、单株根系空间7.5 L可作为推荐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4.
由于奶牛采食时吞咽下坚硬而尖锐的金属异物进人网胃而引起网胃和腹膜损伤性炎症。临床上呈现顽固性前胃弛缓和网胃区疼痛敏感为主症。当腹内压强增高(分娩时努责、瘤胃鼓气等)网胃收缩加剧,金属异物穿透网胃壁、膈肌而刺伤心包(心肌),则引起心包的化脓、腐败性炎症过程。症状为:食欲废绝;全身疼痛症状加重;心血管系统变化明显,心跳增数、颈静脉怒张、胸下和颌下水肿,伴随出现心包摩擦音、拍水音和心脏浊音区扩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5.
适宜含水率保持油茶籽贮藏品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确定油茶籽贮藏适宜的含水率,研究了在4℃,不同含水率(7%、10%、13%、16%、20%)油茶籽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较低的含水率能较好保持油茶籽的贮藏特性及营养品质。其中,含水率为7%的油茶籽贮藏效果较好,但与10%处理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整个贮藏期,含水率为7%时油茶籽可溶性蛋白下降了13.05 mg/g,油酸含量下降了2.38%,酸值、过氧化值等品质指标上升速率较慢,同时能较好保持β-谷甾醇和角鲨烯等生物活性成分;其次是10%的含水率处理。而含水率为20%的油茶籽贮藏期间可溶性蛋白下降较快,贮藏结束时为25.47 mg/g,油茶籽劣变严重,所提取的油样品质变差,营养物质含量较少,因此含水率20%的油茶籽不适宜长期贮藏。综合考虑油茶籽品质因素和处理成本,认为控制含水率在10%以下能较好保持油茶籽的贮藏品质。该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地贮藏油茶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CRISPR/Cas9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该系统利用一段RNA引导Cas9核酸酶可对多种细胞及动植物基因组实现特定位点的切割和修饰,具有操作简单、作用高效等优点。Ago是另一类核酸内切酶,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从CRISPR/Cas9的发展现状、结构基础、作用机制、改进后的基因编辑机制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7.
鲜枣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鲜枣采后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进行了概述。贮藏期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包括枣果的酒化、褐变和低温伤害;病原菌在田间的潜伏侵染和采后的伤口侵染是引起枣果贮藏病害的主要原因,其病原菌的种类既有真菌也有细菌。枣果病原菌潜伏侵染的病理机制是今后侵染性病害的研究热点。减少枣果的采后病害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和入库前的消毒处理等措施来解决。生物防治是控制枣果采后病害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58.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自1955年我国研制成功猪瘟  相似文献   
59.
摘要:研究了冬枣采后烂果上分离的3种主要病原细菌假单胞杆菌(Pesudomonas sp.)、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和欧氏杆菌(Erwinia sp.)对温度和pH值的耐受力。结果表明,假单胞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黄单胞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2℃和55℃;欧氏杆菌的低温和高温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3种病原细菌对偏碱性环境耐受力较强,假单胞杆菌在pH值10时才停止生长,黄单胞杆菌和欧氏杆菌在pH值12时仍能生长;在酸性范围内,当pH值2~4时生长均受到抑制。pH、温度和时间复合处理的试验中,在pH值3~4,处理时间6~10min,假单胞杆菌处理温度在45℃,黄单胞杆菌在55℃,欧氏杆菌在50℃时,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60.
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0年1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对主要矛盾问题地类的斑块规模(大小)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主要矛盾问题地类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实验区;保护区整体景观人工干扰强度较低,高强度干扰主要在实验区南部地势平缓处,低强度干扰主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北部地势陡高处,高、中高、中、中低和低强度干扰在研究区的占比分别为9.31%、8.74%、11.16%、17.11%和53.68%;保护区中部即核心区和缓冲区南部及实验区北部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大,中强度干扰围绕中高强度干扰呈环状分布且有扩散趋势。建议减少规模较小的建设用地和耕地斑块数量,提升中部景观连通度,加强南部耕地保护质量,严格管控中高强度以上干扰区;对部分已成为朱鹮生境组成部分的耕地和居民点不宜强制调出和退出,可实行分区和分级管控,探索引入自然、科普教育和研学等低强度公益活动,带动周边社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