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是进行细胞杂交与基因工程操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但至今未见从陆地棉原生质体培养获得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的报道。我们继1987年在我国首次完成棉花细胞悬浮培养再生植株之后,最近又从棉花胞性细胞原生质体中培养出再  相似文献   
22.
转基因棉花纯度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转基因棉花纯度快速测定法李燕娥焦改丽李淑君吴霞范小平陈志贤郭三堆①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运用转基因棉花本身携带的含嵌合基因卡那霉素(Km),探讨出了一套简便、省时、价格低廉、结果可靠的转基因棉花纯度快速测定方法。1测定方法。将转基因棉花...  相似文献   
23.
关键因子对棉花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5~6d的棉花无菌苗下胚轴切段与农杆菌共培,将Bt基因和tfdA基因导入棉花。菌株质粒中GUS基因为标记基因,NPTⅡ基因为选择基因。在含有0.1mg/L2,4-D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上共培48h,转移到添加头孢霉素500mg/L、卡那霉素50mg/L培养基中诱导和筛选抗性愈伤组织。70~80d时,进行GUS检测,选择GUS阳性愈伤组织,经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24.
利用新的外植体建立棉花高效转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利用陆地棉 (Gossypium hirsutum cv.Cok-er3 1 2和 G.hirsutum.晋棉 7号 ,冀合 3 2 1 ) 8~1 2 d无菌苗侧根 1 0 mm切段作为新的外植体与农杆菌 L BA440 4 p BK9(3 5 s∶∶ LUC∶∶ Nos)共培养将外源基因导入棉花 ,成功的获得转基因工程植株 ,提高了愈伤组织和转基因工程植株的转化效率。 p BK9质粒上携带的萤光素酶基因 [Lucif-erous(lux) ]为报告基因 (reporter gene)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npt II)为选择标记基因 (markergene) ,经选择获得的转基因工程植株通过 VedioImage System进行整株活体萤光素酶基因 (lux)活性表达检测 ,获得 To 代和 T1代萤光素酶基因(lux)阳性表达植株。进行 DNA分子杂交 (South-ern blot)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转基因工程植株萤光素酶基因 (lux)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npt II)在自交后代中得到保持 ,外源基因呈核基因单一位点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采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菌株AGL—1—11、4404—7、208—1、281—6,与陆地棉品种晋棉7号、柯字201、相字312、冀合321的下胚轴切段共同培养,将Bt内毒素基因导入棉花愈伤组织,经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转化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菌株间转化率差异较大,菌株AGL—1—11、4404—7表现较好。品种之间在转化率上互有高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
陆地棉细胞培养中染色体的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细胞培养研究起步较晚,对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遗传行为研究也较少。印度学者Bajaj曾报导过,从2倍体非洲棉(G. herbaceum)和亚洲棉(G. arboreum)的下胚轴、胚珠和花药愈伤组织细胞中观察  相似文献   
27.
培育抗除草剂和抗旱的转基因玉米种质,通过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花粉非组培法将拟南芥抗旱基因At HDG11导入玉米自交系昌7-2中,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逐代除草剂筛选、分子检测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获得5株转基因株系。在此基础上,以非转基因自交系昌7-2为对照,对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抗旱性鉴测;对苗期和十叶期玉米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转基因植株生理活性物质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玉米叶片的Pro含量高于非转基因玉米,MDA含量低于非转基因玉米;不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还是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而转基因株系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则明显低于对照植株。综合室内与田间的抗旱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花粉的非组培转基因方法在玉米上是可行的。将拟南芥HDG11基因导入玉米,同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旱性,为玉米的抗旱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和新的转基因方法。  相似文献   
28.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转基因作物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至2007年,12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66倍,达到1.143亿hm2,比2006年增加了12%。同时,随着智利和波兰的加入,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由最初6个增加到23个,其中,发展中国家(12)在数量上首次超过发达国家(11)。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比2006年又增加了200万户,总种植户达到1 200万。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累计约425亿美元。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达到69亿美元,占农作物总价值的16%,占种子市场价值的20%。专家预测,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大约可达到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9.
甘薯DNA的小量快速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薯幼叶为试验材料,用小量快速法提取转基因甘薯总DNA。所提取的DNA以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用试ECORI对DNA进行酶切。结果证明,该方法提取的DNA质量较高,可满足RAPD标记、PCR检测和Southernblot杂交等技术分析的需要。为甘薯及其他多糖类植物DNA的提取提供了一个所需材料量少、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建立适合双子叶植物幼苗和幼嫩枝条高效嫁接方法,解决转基因植株、体细胞再生植株、茎尖培养植株等无菌苗直接定植困难问题。首次将“Y型”劈接法嫁接技术用于棉花组培再生植株的嫁接,详细介绍了操作过程和实用技巧。本研究采用合接法、贴接法、切接法、常规劈接法、插皮接法、嵌合法6种已报道嫁接方法与新建立的“Y型”劈接法进行棉花嫁接比较试验及不同嫁接时期成活率及生长速率的比较试验。另外,将“Y型”劈接法在其他双子叶植物中也进行了嫁接试验。结果表明,“Y型”劈接法嫁接棉苗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2%以上,适合嫁接的砧木使用时间较长(1~6片真叶均可),此嫁接方法操作简便、砧木与接穗固定方便且愈合快,嫁接速度快,对环境的温、湿度无需严格控制,应用广泛。此技术体系可整年用于棉花转基因苗和组培苗的嫁接,突破了苗木一般在春季进行嫁接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