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5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9篇
  63篇
综合类   244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22.
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对23个杂交水稻亲本不同播期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指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播期下,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及其形成的全部12个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且这些指标的差异仅与特定的基因型有关;23个基因型综合平均值不同播期间颖花分化数、一次枝梗退化数、二次枝梗退化数、一次枝梗退化率、二次枝梗退化率、一次枝梗形成数、二次枝梗形成数和单穗颖花总形成数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变幅分别为215.48~235.75、0.57~0.96、10.90~15.33、3.96%~6.47%、19.79%~27.23%、12.32~12.93、41.01~44.94、204.20~225.13;一次枝梗分化数、二次枝梗分化数、颖花退化数、颖花退化率等指标未检测出显著差异;相对于一次枝梗和颖花的退化而言,二次枝梗退化存在更为显著的基因型和播期差异,23个基因型二次枝梗退化数平均值变幅为5.33~23.78,极差为0.33~15.33;根据二次枝梗退化数和单穗颖花总形成数不同播期下的平均值、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初步将23个基因型对播期的反应划分为极敏感型、敏感型和钝感型。  相似文献   
23.
供试组合和品种中以99-06的产量最高,其次为安两优早25,香两优68的。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表明:影响早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穗粒数,其次为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和株高。  相似文献   
24.
影响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四个不同因素对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d)抛栽和前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25.
施磷量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双季早、晚稻超高产品种陆两优996和淦鑫688为材料,以金优402和汕优10号为对照,研究了施磷量对其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早稻的增产效应大于晚稻,陆两优996和淦鑫688的适宜施磷(P2O5)量为30 kg/hm2,而对照品种的适宜施磷量为60kg/hm2.施磷对早稻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增加有效穗数,而对晚稻的增产作用主要是增加每穗粒数.施磷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对整精米率和垩白的影响在品种间和季别间存在差异.施磷显著增加稻壳和糙米中的植酸含量,其中,晚稻糙米植酸含量的增加程度大于早稻,但糙米中植酸含量在不同施磷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对杂优栽培条件下的大穗型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特性与产量能力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阐明了大穗型水稻大穗高产的物质基础。本试验是在前报基础上着重研究大穗型水稻物质运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穗型水稻的结实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了探讨杂交稻叶片衰老的表现型,为水稻抗早衰栽培技术和抗早衰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选用6个杂交稻组合,在抽穗后常规水分管理和限水条件下,研究根系活力、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动态及其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结果]不同杂交稻品种的根系伤流强度、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衰减节律有明显差异,表现在衰减的起始时间、频率和衰减量。不同组合各生理指标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完全一致。叶绿素含量衰减率与根系活力和叶片氮含量衰减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OD、CAT和POD活性动态不同,不同组合对水分亏缺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SOD和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素含量的变化动态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杂交稻组合叶片生理指标的衰减节律及其对水分亏缺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利于延缓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衰减、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功能。[结论]水稻的抗衰老特性是基因型差异及其各项生理机能对环境应答结果。  相似文献   
28.
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应用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水稻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籽粒充实度和保优质为核心的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多点应用示范,比较研究了双季"稻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的效果。田间试验表明,"三高一保"栽培技术模式能促进前期早发、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促进有效分蘖生长和成穗,提高成穗率,增加总颖花数、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极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2.22%~19.73%,并能改善米质。大田示范结果表明也验证了田间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CTOC)、活性有机碳(CA)、矿化碳(CM)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计算各处理碳库活度(A)、碳库活度指数(AI)、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早晚稻两季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矿化碳含量及其碳素有效率。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碳素有效率均高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且活性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其大小趋势为稻草全量还田>稻草烧灰还田>稻草不还田。[结论]本研究为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增加土壤肥力提供了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新农抗702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用新农抗702处理水稻叶片,叶片表现较明显的抗纹枯病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新农抗702在不同时间下诱导稻苗,测定稻苗体内防御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μg/mL,处理12 h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内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别达到:16.58 U/(g· min)、160U/(g·s)、234.02 U/(g·min)、37.67 U/(g · min),酶活性较高,而新农抗702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