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0篇
  10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41.
在表述作物模拟模型和优化决策的基础上,回顾和分析了目前国外的油菜模拟模型及其缺陷,并阐述其应用和研究趋势。虽然油菜模拟技术发展很快,但模型本身仍存在精度欠佳等普遍性问题。模拟模型的不断发展为油菜的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4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保水专用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专用肥可促进甘薯营养器官的生长,增加蔓长和主茎分枝数;与施肥对照相比(N6P5K10),三种保水专用肥处理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均表现增产,以保水专用肥1的增产幅度最大,分别比施肥对照增产23.15%和29.33%;保水专用肥可促进前中期可溶性糖的积累和后期向淀粉的转变,收获期三种保水专用肥处理的淀粉含量均高于施肥对照;三种保水专用肥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和施肥对照,以保水专用肥1、3的效果佳,其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57%和15.14%,比施肥对照提高9.07%和9.61%。  相似文献   
43.
针对北方丘陵山地甘薯膜上移栽机械缺乏这一产业难题,该研究基于甘薯覆膜栽培“浅栽、多埋节”农艺需求,以理论扦插角度、栽植深度、膜下薯苗长度、穴口长度的最优综合得分为目标,对薯苗栽植单元取植动作时空配合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分析,并设计了丘陵山地仿形扦插甘薯移栽机,进行了室内外试验。室内取苗试验结果表明,在40~50 r/min植苗速度下,栽植单元对黄淮海地区常用薯苗品种取苗效果较好,取苗率在99%以上,满足田间作业需求。以作业速度、薯苗基部形态、薯苗伸出夹苗刷长度为影响因素,以膜下薯苗长度、栽深合格率和漏苗率为考核指标,进行田间移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薯苗栽植指标综合评分的主次因素为薯苗伸出夹苗刷长度、薯苗基部特征、作业速度,最优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0.5 km/h、薯苗基部形态优、薯苗伸出长度60 mm。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平均薯苗扦插深度为73.6 mm,膜下薯苗平均长度为205.4 mm,平均穴口长度为76.5 mm,薯苗栽植后与地面平均夹角为53.8°,扦插株距变异系数为8.9%,栽深合格率为93.7%,漏苗率为3.5%,扦插效果良好,满足北方膜上船底形插的农艺需求。...  相似文献   
44.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根系生长与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济薯26和龙薯9号为供试品种,每个品种设置施氮量为0(N0)、100(N1)、200(N2)mg/kg 3个处理,研究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根系生长与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后10、25 d和40 d,与N0和N2处理相比,N1处理有利于两品种保持较高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系总体积;有利于提高两品种栽后10 d直径≤2 mm、栽后25 d直径为2~≤5 mm和栽后40 d直径为5~≤20 mm和20 mm的根系体积,促进生长前期纤维根生长及根系增粗分化为块根。随施氮量增加,两品种地上部鲜重显著提高,地上部分配比例与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1处理有利于提高两品种块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比例,保持较高的块根鲜重和干重。施氮量为100 mg/kg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  相似文献   
45.
甘薯苗期耐盐性鉴定及其指标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个甘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 设置对照和200 mmol L -1 NaCl浓度处理, 通过苗期盐土栽培胁迫方式, 对各处理下各品种(系)的茎叶鲜重、根系鲜重、茎叶干重、根系干重、叶片相对电导率、Fv/Fm、SPAD值、SOD酶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根系Na +和K +含量、Na +/K +比值等14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 通过对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品种(系)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 将盐胁迫处理下甘薯苗期的14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 通过隶属函数分析, 得到不同品种(系)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 并通过聚类分析, 将18个甘薯品种(系)划分为4种耐盐类型, 其中盐敏感型4个、弱耐盐型3个、中度耐盐型7个和高度耐盐型4个。在此基础上, 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可用于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的回归方程, 同时筛选出茎叶鲜重、根系鲜重、茎叶干重、叶片SPAD值、SOD酶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根系Na +/K +比值等8个可用于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的生理指标。本研究可为甘薯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并为甘薯苗期耐盐性评价及耐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 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 设置全生育期干旱胁迫(DS)、发根分枝期干旱胁迫(DS1)、蔓薯并长期干旱胁迫(DS2)、快速膨大期干旱胁迫(DS3) 4个处理, 全生育期正常灌水(WW)为对照, 研究其对甘薯内源激素及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2个品种不同年份的所有干旱胁迫处理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均显著下降。其中, DS薯干产量减产幅度最大, 济薯21和济紫薯1号3年平均分别减产44.62%和56.21%; 其次是DS1, 减产32.03%和44.03%; 再次是DS2, 减产30.41%和39.39%; DS3的减产幅度最小, 为13.66%和17.88%。抗旱品种济薯21的减产幅度小于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干旱胁迫抑制了甘薯地上部生长及块根的形成和膨大, 两个品种的单株叶片数、蔓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块根淀粉率, 与对照相比, 各时期均表现为, DS的减少幅度最大, 其次是DS1和DS2, DS3的减少幅度最小。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均引起叶片和块根中GA、IAA和ZR含量下降, ABA含量上升。地上部干重与叶片GA、IAA和Z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地下部干重与块根GA、IAA和Z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之,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均导致甘薯产量下降, 且胁迫时间越早, 对甘薯内源激素和块根产量的影响越大, 发根分枝期是甘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相似文献   
47.
新形势下我国种业发展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政府和企业2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我国种业发展的措施,以为新形势下我国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应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地区79份夏大豆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无限生长型大豆中,产量与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生育期。在亚有限生长型大豆中,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荚数和茎粗。在有限生长型品种中,产量与生育期、茎粗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百粒重间呈显著正相关;与产量关联度较高的农艺性状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生育期、茎粗、单株粒重、有效分枝数和底荚高度。以亚有限和有限生长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9.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淮海地区73份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因品种结荚习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亚有限型大豆品种中,每荚粒数、单株荚数、株高和单株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有限型大豆品种中,单株粒数、生育期、茎粗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品种选育上,对于亚有限大豆品种,应优先选择单株粒重较高的单株,尤其是注重多荚和多粒性状的选择;对于有限型大豆品种,应选择生育期与单株粒重间平衡较好的单株,能充分发挥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50.
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种子经COR和MeJA处理后发现,低浓度的COR(0.01μmol/L)和MeJA(1.0μmol/L)促进种子萌发;提高了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增加侧根数和株高,而高浓度COR(1.0μmol/L)和MeJA(100.0μmol/L)则相反;COR和MeJA诱导的根系表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须根数增加导致的;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COR的活性比MeJA高,大约是MeJA的100倍,初步认为低浓度COR促进种子萌发与诱导的α-淀粉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