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6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培养温度对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模拟亚热带地区2种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黄壤和高山草甸土)在3种温度(10、20和30℃)下的有机碳矿化特征,分析有机碳矿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47d培养期间内,土壤类型和温度对茶园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相同培养温度条件下高山草甸土茶园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常数k均显著高于黄壤,但矿化比例差异不显著,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大,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0.90~91.88%(黄壤)和48.52~113.88%(高山草甸土),且高山草甸土有机碳Q_(10)值高于黄壤,说明有机碳含量丰富的高海拔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有机碳温度敏感性更高;低温培养条件下(20℃)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均显著高于高温培养条件下,说明低温条件下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升温更敏感,低温条件下(20℃)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平均Q_(10)值(2.05)显著高于黄壤(1.66),但高温条件下(20℃),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了2种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土壤有机碳的潜在矿化量(C0)随温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2.
茶树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LA)、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光合特性,并研究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LA、LMD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由第1叶至第6叶基本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中部3~4叶达到峰值,第1叶和第6叶显著降低(P0.05);不同叶位叶片LI和SLA基本呈现随着叶位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第6叶的SLA均显著高于其他叶位(P0.05);第1~4叶的Chla、Chlb和Chl含量较高,第6叶Chla、Chlb和Ch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叶位(P0.05),Car变化趋势不明显。LA与LI、LDMC、Chla、Chlb、Chl和Car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I与其他指标不相关(LA除外);SLA与LDMC、Chla、Chlb、Chl、Car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C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DMC与Chla、Chl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hla、Chlb、Chl和Car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n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Gs和Tr与叶片功能性状不相关。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茶树新梢第3~4叶具有相对较大的LA和较强的光合能力,LDMC积累较大,可以作为表征茶树光合能力的供试叶片;SLA、LDMC和光合色素含量与Pn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茶树光合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测试分析不同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分析采摘时期对茶树新梢及茶汤铝含量的影响,阐明不同茶树品种及采摘时期对茶叶铝累积的影响并评价茶叶饮用安全.结果表明,福建省主栽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在445.17~814.51 mg·kg-1之间,肉桂、黄玫瑰和紫玫瑰茶树品种茶叶铝含量较高,梅占、金牡丹和佛手茶叶铝含量较低.茶树新梢茶叶铝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采用指数方程可以很好模拟茶树新梢铝累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控制茶叶采摘时期是控制茶叶铝含量的有效措施;随着新梢生长时间的延长,茶汤铝含量、茶叶铝溶出量及茶叶铝溶出率迅速升高,但日常饮用乌龙茶铝摄入量在安全限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54.
以美人蕉、香蒲、垂穗莎草、玉带草为材料,研究了在模拟人工湿地条件下水生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种群、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生植物根际、非根际间的细菌数量无明显差异,而真菌与放线菌的根际与非根际间差异较显著。根际硝化细菌数和反硝化细菌数最多的水生植物都是香蒲,分别为2.17×102个·g-1干土和6.17×102个·g-1干土,有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美人蕉为5.68×104个·g-1干土,无机磷细菌数最多的是玉带草为3.72×103个·g-1干土。4种不同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都较非根际土壤高,湿地植物的根际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55.
福建茶区茶树品种的搭配种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采用杂交育种法与单株选种法,从以铁观音,黄棪,赤叶观音,黄观音,迎春等高香优质茶树品种或特早芽种为亲本的人工杂交与天然杂交后代中陆续选育出茶叶香气品质特征,萌芽期不同的国家级审定茶树新品种金观音(茗科1号)、黄观音、悦茗香,黄奇,省级审定茶树新品种金牡丹,黄玫瑰,紫玫瑰,紫牡丹,早春毫,在生产应用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优质增效作用。本文在分析上述新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区选择应用高香优质新品种及早芽,中芽,晚芽品种合理搭配种植的建议与技术措施,以期为各地茶区茶树品种结构与茶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生物黑炭、氮肥配施及其交互作用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生物黑炭施用3个水平,分别为B0(0t·hm-2,不施生物黑炭)、B1 (16 t·hm-2)、B2 (32 t· hm-2);3个氮肥施用水平,分别为N0(0kg·hm-2,不施氮肥)、N1 (225 kg·hm-2)、N2 (450 kg· hm-2),双因素完全实施方案.结果表明,生物黑炭施用显著提高茶树净光合速率,B1、B2处理茶树净光合速率分别比B0处理提高13.99%和6.25%;氮肥施用显著提高茶树净光合速率,N1、N2施氮水平茶树净光合速率分别比N0处理提高22.06%和17.60%;氮肥与生物黑炭配施的交互作用对茶树净光合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生物黑炭和氮肥施用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提高了茶树叶绿素a及叶绿素总量,有利于茶树更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7.
采用短期(36 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温度(10℃、20℃和30℃)对茶园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J”型增长趋势,延滞期为11d,符合指数方程N=N0ekt(P<0.01),但培养温度增加并未打破硝态氮增长的延滞期;在10~30℃培养温度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茶园土壤净硝化量、硝化速率、硝化率和硝化常数k值呈升高态势,而硝化潜势(N0)以20℃处理最大;30℃培养温度下土壤硝化作用显著高于10℃和20℃处理(P<0.05),但两个低温区间(10℃和20℃)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升温会促进硝化作用,但并未改变酸性茶园土壤硝态氮积累模式,延滞期较长(11 d),有利于茶树对铵态氮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8.
投产铁观音茶园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在闽东南茶叶主产区完成的19个“3414”设计方案的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建立投产铁观音茶园氮磷钾施肥指标,包括茶园土壤肥力分级和目标产量、各土壤肥力等级或目标产量下的氮磷钾经济施肥量和比例、茶园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测土推荐施肥以及施肥时期和方法等5个技术内容。结果表明,铁观音茶施用氮磷钾的平均增产效果是 N>K>P,平均经济施肥量为 N 371 kg?hm-2、P2O5101 kg?hm-2、K2O 136 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3:0.4,但不同肥力等级或目标产量的经济施肥量存在较大差异。碱解氮、Olsen-P 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200 mg?kg-1、45 mg? kg-1和115 mg?kg-1;建立了测土推荐施肥关系式,实现了根据土壤测定计算具体地块推荐施肥量的目的。研究结果为铁观音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施肥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5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乌龙茶硒含量的影响.设计亚硒酸钠施用量CK (0g Se·hm 2)、S1(500 g Se·hm-2)、S2 (1000gSe· hm 2)和S3 (2000 g Se·hm 2)4个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对茶叶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施用亚硒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硒含量,提高幅度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施硒处理,当年茶叶硒肥新稍吸收率在0.040%~0.066%之间,土壤施用亚硒酸钠中硒的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60.
根据福建省农业厅6月20日通报,今年我省春茶产销两旺。1~5月份,春茶产量预计1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9%;产值27亿元,同比增加10%;出口同比增长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