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作物夜间呼吸作用与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310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夜间对黄淮海地区秋季作玉米、棉花、大豆呼吸作用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呼吸作用随渐度的升高而加强,其中大豆最为敏感,棉花次之,玉米相对来讲最不明显;CO2浓度升高会对作物夜间呼吸作用产生抑制作用。文中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监测夜间作用呼吸作用提供了初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玉米锈病是一种通过气流传播的真菌性病害,其发生时会对玉米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分析了荣城市玉米锈病发生的类型,认为既有普通锈病也有南方锈病,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在通过田间调查和发掘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归纳了荣城市玉米锈病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即选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及采用双行交错新种植方式等,对荣城市玉米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与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山东省农业干旱趋势的基础上,对近20年来山东省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山东省农业干旱不断加剧,日益成为山东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山东省建立起了农业干旱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和以"节水增效"为核心的旱地农业技术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4.
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冠层光利用情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种植方式玉米冠层光利用情况的差异和"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的增产机理,试验设置了等行距种植、大小行平行种植、双行交错种植三种种植方式,并测定其玉米冠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光吸收率和光强日变化等参数。结果表明:三种种植方式的玉米冠层光利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顶层双行交错>大小行>等行距;双行交错种植,其穗层及以上光截获率为88.0%,顶层光吸收率为45.3%,可以利用较强的光和较弱的光;在高密度条件下,双行交错种植可以很快地将光有效截获有效吸收,符合玉米高产栽培群体穗位叶高光截获率的特征,经济产量也最高。双行交错种植方式能够构建合理冠层结构,有效利用光能,为高产栽培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植株高度的数学模型,以冬小麦济麦20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植株的高度、节间长度、各器官干重的变化及其与水分之间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时,小麦茎秆高度缩短,为适宜水分的63.4%~73.2%,穗下节间增加9.2%;严重干旱胁迫时,穗下节间缩短;倒2和倒3节间长度先下降再上升。土壤水分由适宜向过多变化的过程中,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先上升、再下降。以水分变化为自变量,以植株高度、穗下节间长度、倒2、倒3节间长度等为因变量,建立函数关系数学方程,为华北农业干旱预测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6.
“双行交错”种植方式的玉米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索我国最新专利技术—"双行交错稀植"种植方式玉米增产的生理生态相关机理,为我国玉米及其他作物高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新思路。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材,在玉米种植密度为12.1万株/hm2的高密度栽培条件下,比较了双行单株交错(简称"双行交错,"SHJC)、双行平行(SHPX)和单行平行(PX)3种种植方式下玉米穗位叶光合特性的日变化,探索"双行交错稀植"玉米的生育特征及其增产机理。结果表明:与相同种植密度的不交错种植方式相比,双行交错稀植玉米具有明显的生理生态优势,其穗位叶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且上升为最大光合速率的时间早,其群体各层的相对光强均小于其它种植方式,量子效率高,热耗散少,可以充分利用强光,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讨灌浆期不同淹水时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程度,在池栽补灌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淹水3 d、6 d、9 d和12 d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可导致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上升后又下降的光合性能降低,2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细胞间隙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呈上升趋势,气孔限制值呈下降趋势。灌浆前期短时间淹水对小麦生产有利,但长时间淹水会引起小麦早衰,本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地区旱涝急转的灾害损失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8.
谭秀山  毕建杰  王金花  叶宝兴 《作物学报》2012,38(10):1920-1929
为研究小麦不同穗位籽粒淀粉粒差异及其与粒重相关性, 以露天池栽冬小麦济麦20, 测定不同小穗位成熟颖果胚乳细胞大小、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及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体数量变化。结果表明, 小麦胚乳淀粉粒发育具有显著的粒位、穗位效应, 相同小穗位, 强势粒淀粉体起始时间比弱势粒早4~5 d。相同粒位, 中部小穗籽粒淀粉体最先发育, 上部小穗次之, 下部小穗最晚。淀粉体数量在中部小穗籽粒最多, 随着灌浆进程, 下部小穗逐渐赶上并超过上部小穗。成熟籽粒淀粉粒数目分布总趋势为BL型>BS型>A型; BS型淀粉粒表现强势粒>弱势粒, 且随小穗位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BL型则相反。淀粉粒的数目分布导致其体积与表面积分布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粒重与大、小淀粉体数目相关系数随灌浆进程逐渐增大, 且前者大于后者; 成熟期分别达到0.88**和0.78**。粒重增加与大、小淀粉粒数目增长的相关系数分别高于0.96**和0.93**, 前者在穗位间差异不显著, 后者表现为下部小穗>上部小穗>中部小穗。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成及粒度分布既具有强弱势籽粒间的粒位效应, 也具有显著的小穗位效应; 弱势籽粒仍有通过增加淀粉粒数量以减小其与强势籽粒间粒重差异的调控空间。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索华北地区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0为材料,按平作、平作覆盖秸秆、起垄覆盖地膜3种种植方式,用中子水分仪测定冬小麦田不同土壤深度的水分变化。[结果]结果表明,3种种植方式下0~30cm土壤层田间水分变化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W型变化。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在灌溉后下降幅度是平作〉垄膜〉秸秆覆盖;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土壤水分含量高低顺序是秸秆覆盖〉垄覆膜〉平作。在冬小麦的全生育期,30~60cm土壤水分含量均是秸秆覆盖〉平作〉起垄覆膜,60~90cm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呈下降趋势。[结论]秸秆、塑料薄膜覆盖均有良好的保持土壤表层水分作用,30~60cm的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降水及灌溉对土层中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降水及灌溉水不易影响下层土壤水分(60~90cm)。为华北地区的农业干旱监测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从栽培管理、采摘运输、制作加工等方面提出了胶东地区"萌芽百康"绿茶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