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5篇
  3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个不同的播期,对洛旱7号小麦幼穗分化进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播期下小麦幼穗分化特点和最佳播期.结果表明:4个播期下洛旱7号小麦幼稳分化进程表现明显不同,并且4个不同播期对其产量要素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C播期(10月15日)下,小麦幼穗分化进程所用时间为155d,12月23日进入二棱期、4月8日进入四分体时期较为...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讨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选取了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26个,运用反复干旱法对其在苗期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苗期反复干旱法鉴定结果客观、科学,测定方法简便。幼苗存活率与品种的抗旱性趋势一致,抗旱性强的品种存活率高,其可作为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3.
洛麦24是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弱春性多穗早熟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7—2010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小麦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2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早熟,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好,氮高效,高抗穗发芽,是较为理想的适宜中晚茬种植的弱春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4.
以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苗期进行水分反复干旱试验,对株高、干物质、根干重和存活率等相关参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失水率、株高胁迫指数、根干重胁迫指数均能很好地反映出玉米苗期的抗旱性,是苗期抗旱性评价的重要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35.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Ⅰ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概述了旱稻的抗旱性概念及抗旱类型,分析比较了田间鉴定法、人工模拟鉴定法和实验室鉴定法等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抗旱性鉴定指标(形态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和抗旱性评价指标(抗旱系数、抗旱指数)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抗旱指数可作为旱稻抗旱性鉴定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36.
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机制及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获得双单倍体的最佳途径,在育种和基础研究方面均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从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水平及分子水平等方面阐述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机制,从供体材料基因型、生理状态、取材时期及供试材料预处理、小孢子的分离纯化、诱导培养、再生培养等培养技术方面综述了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利用2005—2018年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试结果,分析了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推进,产量水平整体表现为不断提高,小麦产量三要素中有效穗数表现为逐渐提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株高与最高群体随年份的推进整体起伏不大,呈基本稳定的态势;反映旱肥小麦品种品质的指标湿面筋随年份的推进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稳定时间随年份的推进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随年份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能是育种人员着重提高品种的产量而对育成品种的抗旱性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38.
利用2006-2019年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结果,分析了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推进,产量水平在不断提高;三要素质均呈缓慢增加态势;品质性状改良缓慢;抗旱性降低。  相似文献   
39.
利用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较对照增产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进,小麦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逐渐降低,最高群体逐渐变小,产量、穗粒数、千粒重逐渐提高,穗数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其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表明,1982-2010年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是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0.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洛麦22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麦22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广适、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中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