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1篇
  8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果树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叶面喷肥,能根据果树周年生长的需求,及时补充树体对营养元素的消耗。广大果农已明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科学地进行叶面喷肥,许多果农还没有完全掌握,致使叶面肥害时有发生,既影响了果树枝叶的正常生长,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商品率低,效益性差,同时也增大了投入费用。本文向大家介绍叶面喷  相似文献   
12.
夏季是苹果园周年管理不容忽视的时期,大家要充分认识气候特点及果树生长发育特性,不失时机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雅河流域水能梯级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云峰  赵宏兴  李波  杨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49-1949,1970
在分析雅河流域水资源及水能资源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该流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实施水能梯级开发的原则、目标及实施程序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葡萄砧木99R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9R葡萄无菌苗叶片、叶柄和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再生,在MS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浓度的6-BA与IBA、TDZ与IBA、6-BA与2,4-D组合。结果表明,叶片和叶柄较适宜的再生培养基为MS 5.0 mg/LBA 0.1 mg/L IBA,再生率分别为40.54%和50.00%,茎段适宜培养基为MS 2.0 mg/L BA 0.02 mg/L IBA,再生率达62.50%;一定时间的暗培养处理利于99R葡萄不定芽再生,3周为最适暗培养时间;不同节位外植体不定芽再生率随叶片节位下降而降低;卡那霉素浓度>3.0 mg/L时显著抑制叶片不定芽的发生,头孢霉素浓度<300 mg/L对叶片再生不定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对越橘灰霉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形态特征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f.jlnd09菌株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GenBank登录号为GU39599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和蛋白胨,而产孢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4~35℃条件下均可生长并产孢(最适20℃),病菌在pH为4.0~10.0条件下均能生长并产孢(最适5.0);孢子萌发最适pH为6.0,最低相对湿度为80%,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金万霉灵WP、70%甲基托布津WP和53%金雷多米尔GR 3种杀菌剂对越橘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6.
王雪  王晶  高洁  杨丽娜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2):53-54,64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五味子褐斑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五味子褐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64%噁霜灵.锰锌WP和400 g/L氟硅唑EC对五味子褐斑病菌毒力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7、0.81 mg/L。另外,250 g/L吡唑醚菌酯EC、60%乙霉威.多菌灵WP、50%醚菌酯WG、250g/L嘧菌酯SC、400 g/L嘧霉胺SC等药剂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10.0 mg/L,可作为下一步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耐热性纤维素降解细菌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酶学特性。[方法]采用刚果红法从腐烂秸秆与腐殖质土壤样品中分离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学观察与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并对该纤维素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筛选到1株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NP29,经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生物。对该菌所产纤维素酶酶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酶反应的最适pH为4.5,最佳反应温度为65℃,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37℃、pH7.0的条件下,该菌株在发酵36 h后纤维素酶活性可达1.8 U/ml,且产酶量与细菌生长密切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正>1症状特点发病初期在果实表面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淡红色至红色斑点,扩大后成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深浅交错呈同心轮纹状,且表面不凹陷。后期,病部多凹陷,表面散生许多黑色小点粒。果实发病多从近成熟开始,病果腐烂多汁,有酸臭味,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全果腐烂。一般红色品种发病颜色较深,多呈褐色至深褐色。黄色品种发病颜色较淡,多呈淡褐色至褐色。  相似文献   
19.
<正>苹果树环割能促进成花,但削弱树势,生产中必须正确应用,否则会适得其反。环割对象:环割主要适用于富士品种中的适龄不结果的幼旺树及挂果园中的强旺树。环割部位:一般在2年生以上的小枝上环割,主枝基部谨慎环割,切勿在主干上环割。环割时间:当部分新梢生长量达15cm以上即可进行环割,渭北地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若春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穿孔病是桃树上一种最重要的病害,连续4年(2016-2019年)对江苏无锡阳山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田间消长动态和天气条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桃细菌性穿孔病一般在5月初出现症状,6-10月份病情呈现波浪形上升态势,病害的消长与温度、降雨量和风速相关,特别是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助推病情快速发展。一般大的降雨量(或较长的连续降雨天数)、较高的气温(22~30℃)和较高的风速(>2.0 m·s-1)是桃细菌性穿孔病田间消长流行的重要条件,而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会抑制病害的发展,使病情趋缓或下降。这一研究为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预测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