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1篇
  28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1.
针对辣椒采摘受环境光、枝叶遮挡和果实重叠的影响问题,构建了基于YOLOv3模型和realsense深度相机的识别定位系统,研究不同补光位置、枝叶遮挡和果实重叠程度对辣椒识别和定位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型召回率Recall达0.98,平均精度均值mAP达0.95,精确率precision达0.854;不同光照场景下,识别成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向光、顶光、侧光和背光;轻度枝叶遮挡和轻微果实重叠时,模型识别成功率均保持在96%左右,综合定位误差最大为0.024m,满足辣椒采摘机器人识别和定位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4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也为高校课程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为了办出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大学,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人才助力,广大高校及专业教师有必要立足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的相关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课堂革命”,聚焦金课建设,不断加强课程深度,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进而为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基。鉴于此,本文以高校“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课程教学为论点,在阐述金课特点的同时,就“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的金课建设途径做了详细探讨,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13.
2018—2022年度,在豫西典型旱作区洛宁县梅窑村,采用大区设计于夏闲季设置传统翻耕(CP)、一次深翻(DP)、免耕覆盖(NT)和改进深松覆盖(OST)4种耕作方式,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蓄水量、小麦不同灌浆时期旗叶生理特性、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季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水分及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对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效应因灌浆时期而异。与CP相比,DP、NT和OST播种~成熟期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显著提高4.1%、6.2%和13.2%。OST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较CP、DP和NT增加6.3%~114.4%。OST的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0.3%~39.8%,10.3%~66.7%和5.6%~46.2%,但旗叶可溶性糖(SS)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1%~31.8%和3.5%~53.4%。与CP相比,DP、NT和OST的4年小麦平均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8.5%、11.5%和35.3%,且OST利于提高穗数和千粒重,DP利...  相似文献   
414.
【目的】明确日喀则地区青稞及其栽培土壤中的锌、硒含量现状,探讨土壤锌、硒含量与青稞籽粒锌、硒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当地青稞的锌、硒营养强化栽培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自日喀则地区12个县(区)采集7个品种、86份青稞样品及其农田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日喀则地区青稞籽粒锌含量范围为15.61~19.96 mg kg-1,硒含量范围为60.88~186.19μg kg-1。其中,主栽品种“喜玛拉19”籽粒硒富集能力较强,硒含量可达186.19μg kg-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青稞籽粒锌含量无显著差异。日喀则地区青稞栽培土壤全锌、全硒含量分别为55.77~82.21 mg kg-1、113.43~354.29μg kg-1,土壤有效锌、有效硒含量分别为0.50~1.02 mg kg-1、14.66~32.25μg kg-1;大部分供试土壤锌、硒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其中,40.70%的土壤锌处于低水...  相似文献   
415.
416.
【目的】研究肉苁蓉浸膏制备过程中不同温度对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影响,分析肉苁蓉浸膏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温度、提取温度、浓缩温度、水浴蒸制温度下,肉苁蓉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采用DPPH、ABTS、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实验评价肉苁蓉浸膏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肉苁蓉阴干时,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比晒干高。相比于阴干,肉苁蓉60℃烘干时,3种成分测得量最高;提取温度升高,3种成分测得量也增加,当提取温度为80℃时,3种成分含量最高;浓缩温度升高,提取液浓缩效率明显提高,当浓缩温度从35℃增加为60℃时,肉苁蓉提取液浓缩至等体积时耗时从7 h缩短至0.7 h,且3种成分在浓缩液中的浓度也最高;水浴蒸制肉苁蓉浸膏时,蒸制温度升高,所需蒸制时间明显缩短,当蒸制温度从40℃增加为85℃时,肉苁蓉浓缩液蒸至相同量的浸膏耗时从12 h缩短至1.2 h,且3种成分在浸膏中的含量也最高。当浓度在0.1 ~ 0.5 mg/mL,肉苁蓉浸膏溶液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2.23%、83.23%和91.26%,其清除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17、0.023、0.248 mg/mL,在0.1 ~ 0.5 mg/mL,肉苁蓉浸膏溶液的还原能力略低于VC。【结论】肉苁蓉在干燥、提取、浓缩、水浴蒸制浸膏过程中,不同温度对苯乙醇苷、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有较大影响。肉苁蓉浸膏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17.
【目的】研究对比若羌灰枣经蒸、煮、炒等炮制后其总黄酮、总多酚和总三萜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若羌灰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总黄酮、总多酚和总三萜的含量,以DPPH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若羌灰枣生品、蒸制品、煮制品、炒制品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15±0.09)、(2.56±0.07)、(1.7±0.08)、(2.02±0.04) mg/g;总多酚含量分别为(66.73±1.22)、(46±0.97)、(52.98±0.58)、(47.62±0.35) mg/g;总三萜含量分别为(35.86±0.49)、(46.56±1.62)、(27.01±0.71)、(22.35±0.43) mg/g。在0.1~25.6 mg/mL浓度范围内,VC、灰枣生品、蒸制品、煮制品、炒制品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04、2.03、1.36、4.97、2.42 mg/mL。在0.125~2 mg/mL浓度范围内,VC、灰枣生品、蒸制品、煮制品、炒制品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  相似文献   
4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主研制的仿生携氧材料在传统废水处理好氧曝气过程中的应用,探讨该材料对增加水中氧捕获量、水中氧利用率以及废水处理的效果。选择存栏300头母猪,日产40 m3废水的猪场,应用黑膜厌氧发酵、好氧曝气及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废水技术模式,试验周期2年。结果表明:在好氧曝气过程中加入仿生携氧材料载体,生化池中夏季溶解氧达到8.7 mg/L,冬季可以达到12.9 mg/L,始终保持在饱和溶氧状态;废水经过上述过程处理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CODcr)≤50 mg/L);经过为期2年的运行测算,运行成本达到3.0元/t以下。以上结果显示该套技术模式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419.
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干旱问题日益严重,研究不同绿化树种的抗旱能力,可为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园林绿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生物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等15项生长生理指标,通过综合抗旱系数评价、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9种绿化树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干旱胁迫对9种绿化苗木生长、生理、生化特性有显著影响。水分亏缺导致其生长受到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升高(P<0.05)。3种综合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9个树种分为2个类群,其中一类群为抗旱树种包含冬青卫矛和杜仲,另一个类群包含弱抗旱树种女贞、木槿、红花玉兰,以及干旱敏感树种玉兰、栾树、连翘和楸树。9种绿化树种的抗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冬青卫矛>杜仲>女贞>木槿>红花玉兰>玉兰>栾树>连翘>楸树。  相似文献   
420.
为了生产上提供鲜食可口、品质纯良的花生品种,以远杂9102辐射变异株为母本,以05-77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17年2月正式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审定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蜀花2号。2014-2015连续参加两年四川省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54.0 kg/hm2,比对照增产10.33%;籽仁平均产量3522.0 kg/hm2、比对照增产6.55%;2016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7个试点荚果产量6点增产、平均产量4248.3 kg/hm2,比对照增产10.26%。蜀花2号种子休眠性和抗倒性强、耐旱性较强,对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的非青枯病高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