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35篇
  36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革兰氏阴性细菌Lonsdalea populi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其危害严重,已造成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经济损失。双组分系统是细菌致病过程的关键调控途径之一。目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系统如何调控致病过程仍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开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编码基因的缺失突变及突变体表型分析,为深入解析其致病机制提供遗传材料。  方法  本研究以欧美杨溃疡病菌菌株N-5-1为研究对象,利用双亲结合方法获得了28个双组分系统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通过表型测定方法分析了这些基因突变体的致病性、生长、游动性、生物膜形成和抗逆性等表型特征,研究不同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对该病菌致病过程的调控。  结果  构建了36个欧美杨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编码基因的敲除重组载体,获得了28个基因的缺失突变体。致病性测定表明18个双组分基因的敲除降低了病原菌的毒性,其中8个突变体毒性丧失。此外,还获得了调控游动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突变体以及在逆境胁迫反应(金属离子、盐离子、抗生素等胁迫)有缺陷的突变体。  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5个显著影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毒性及其他生物表型的双组分基因,为后续双组分信号调控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2.
23.
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密植品种垦丰16和普通品种绥农14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小区试验,研究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垦丰16产量高于普通品种绥农14,特别是在高密度条件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垦丰16随着密度增加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速度较绥农14慢;在栽培密度变化时叶柄长度变化没有绥农14明显,在高密度条件下冠层更加疏朗,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绥农14随着密度增大,叶色值的峰值提前,而垦丰16的叶色值出现时期没有明显变化,且生育后期耐密品种的叶色值高于普通品种,可见叶色值峰值变化小,后期叶片持绿性强是耐密植品种的一个重要特性;垦丰16的叶形指数在3种密度条件下都高于绥农14,更有利于通风透光。从3种密度条件下产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色值、叶形指数和叶柄长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垦丰16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24.
主要对普定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简要分析了气象、石漠化、坡度、植被、土壤性状等因素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土壤含水率与湿度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不同发育程度的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植被覆盖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土壤含水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厚度呈正相关;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
2011年佳木斯综合试验站按照农业部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的要求,在服务区域内八五三农场、富锦市、同江市、萝北县和绥滨县等五个辐射示范县(市、场)重点开展了高产创建与示范工作。该项目属于体系重点任务"东北大豆—玉米轮作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26.
水田改旱田将不宜种水稻的地块改种大豆是土地合理与高效利用的必然选择,符合生产实际和国家政策要求,也是目前扩大豆和提产能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重大农产品供给具有战略意义。文章总结与探讨了水田改旱田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技术优化与集成,为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7.
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合丰55中试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速合丰55的成果转化,于2009年6月~2011年6月进行了高油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合丰55中试与示范项目研究,主要开展了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集成组装、品种中试示范及高产创建、种子繁育供给体系建设、技术培训与宣传和创新成果转化模式等工作内容。项目完成后达到了品种成熟、配套技术成熟、技术成果成熟和应用市场成熟,示范与转化面积76.1万hm2,创社会效益12.8亿元。  相似文献   
28.
李灿  任文彦 《食用菌》1998,20(1):32-33
香菇大袋立体栽培是洛阳市扶贫攻坚项目之一。代料立体栽培花菇具有节约土地、成本低、见效快、易推广的优点。大袋栽培由于养分充足,可人为调节小气候,易出花菇,袋产干花菇100~150g,朵大肉厚,与段木栽培相比外观质量不相上下。另还能出板菇50~1OOg,效益可观。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①品种选择:选择中温L26,中低温087,856等发菌期短,生理成熟早,能边转色边出菇的品种。②季节安排:秋季栽培常与农忙相矛盾,应提早栽培,重点突出早字。6月上旬制母种,6月中旬制原种,7月下旬制栽培种,9月初开始栽培,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 2 拌料装袋灭菌 采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袋,厚5~6dmm,宽22~24cm,长57~58cm,每袋装干料1.5~2kg。培养料配方:木屑80%,麸皮20%,另加石膏1.5%,石灰0.2%~0.3%,pH(?)~8,料水比1∶0.9,以手握料指缝中有水迹,但不下滴为宜。料袋灭菌是大袋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灭菌操作要坚持攻头、保尾、控中间的原则,要保证6小时升到100℃,开始时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哈尔滨市山河实验林场野生黄波椤生长立地因子的调查,对黄波椤的最适生长环境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黄波椤在幼龄林时期,郁闭度对黄波椤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最大,需要一定程度的遮阴;在中林龄时期,坡向和坡位对黄波椤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最大,且阳坡及低坡位适宜其生长;在近熟林时期,坡向对黄波椤单位面积蓄积的影响最大,且阳坡适宜其生长。  相似文献   
30.
罗新从省委副书记位上退休下来已是半年多时间。不顺心的时候,他想要到乡下走走,可是一告诉保卫处长,保卫处长总是以年纪大了,不仅要注意身体,而且还要注意安全为借口,把自己当小孩子似的管起来,这多少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