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35篇
  36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中201个红豆杉分布点为基础数据源,筛选31个影响红豆杉分布的环境变量,应用MaxEnt最大熵模型,结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划定四川省红豆杉潜在分布区并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红豆杉在四川省的最适生区域面积为11 508.75km~2,占全省面积的2.37%;适生区域面积为13 340.49 km~2,占全省面积的2.75%;较适生区域面积为12 099.53 km~2,占全省面积的2.49%;不适生区域面积为448 368.74 km~2,占全省面积的92.39%;最适生、适生及较适生区域主要位于茶坪山、龙门山、大巴山、华蓥山、大娄山、大相岭及邛崃山等盆周山地边缘。31个影响红豆杉分布的环境变量中,海拔、年均温、7月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季均温、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月最低温、坡度、3月光照强度、7月均温、最干季均温及11月均温是对红豆杉分布有主要影响的12个环境变量。红豆杉最适生环境为气候较为温暖,年均温7.5~15℃,昼夜温差月均值为7~10℃,海拔1 000~2 400 m,降水量充沛,7月降水量50~160 mm,降水量变异系数为50~75,光照充足,3月光照强度为11 000~12 200 KJ/m~2·d的亚热带地区且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沟或山林中。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氯化汞(HgCl_2)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及心脏和胰腺CATH-2、CATH-3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幼龄中国大鲵分别暴露于0 (对照)、1、10、100 ng/L HgCl_2中24、48、72 h,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分析HgCl_2处理不同时间后,大鲵皮肤CATH-BF、心脏和胰腺中CATH-2、CATH-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鲵暴露于HgCl_2 24 h后,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均呈现下降变化趋势,即1、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下调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P0.01),1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显著下调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水平(P0.05),10、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48 h显著诱导了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P0.05),大鲵暴露于HgCl_2 72 h后,HgCl_2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大鲵暴露于HgCl_2 24 h后,不同质量浓度HgCl_2对大鲵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即1、10 ng/L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下调了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1),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上调了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1),10、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48 h后显著下调了大鲵心脏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5);10、10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显著下调了大鲵胰腺CATH-2基因表达水平(P0.05);1、10 ng/L HgCl_2对大鲵暴露24 h极显著诱导了心脏CATH-3基因表达水平(P0.01),大鲵暴露于HgCl_2 24、48、72 h后,HgCl_2对胰腺CATH-3基因表达均无显著性影响。可见,HgCl_2对大鲵皮肤CATH-BF基因及胰腺和心脏CATH-2、CATH-3基因表达的影响处于动态变化模式,并且HgCl_2对大鲵胰腺和心脏CATH-2、CATH-3基因表达影响存在组织特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3.
李灿  焦云德 《食用菌》2000,22(1):25-25
近年来,袋栽香菇育花菇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所用袋的大小及栽培技术各地不同,如福建省用小袋小棚单层培育花菇,其它地方多用大袋小棚培育花菇。实践表明,用小袋育菇后劲不足,优质菇少;大袋栽培灭菌难度大,成品率不稳,营养不能充分转化,浪费原材料。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出双层中袋立体培育花菇技术,成品率平均达95%,最高达99%,产量稳定,优质菇率高,该项成果1998年12月通过洛阳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1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①菌株:生产花菇以中低温型品种为宜,我区适宜秋栽品种以洛选一号、…  相似文献   
104.
<正>苦瓜是江油市主栽蔬菜种类之一,栽培面积约0.35万亩,主要栽培方式为春季保护地栽培。随着设施栽培不断应用,瓜类蔬菜连作现象日益突出,苦瓜枯萎病、疫病等病害发生普遍,造成苦瓜60%左右减产减收,给农户带来了较大损失。为了提高苦瓜植株根系抗病害的能力,促进其对水肥的吸收,增强生长势,提高作物抗逆性,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近两年来我们推广了苦瓜嫁接育苗技术,效果显著,植株发病率控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深入了解油用大豆品种合农75品种特性,分析了该品种亲本系谱与品种特性,明确了品种血缘关系与遗传基础及品种特性,为品种转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加快品种转化应用,分析了品种特点及生产应用情况,明确了品种优势和应用潜力,结果充分说明了该品种既高油高产又抗多种病害、广适应性。目前,该品种在大豆生产、种子营销、油脂加工、育种及绿色食品生产等领域已广泛应用,创造了较大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既推动了大豆生产发展又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本文分析结果对大豆高油育种和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县1958—2007年的气温资料,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金秀县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等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50年来金秀县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7.
108.
大豆优良品种合丰51号是利用当地主栽品种为核心亲本、用改良的扁茎大豆中间材料为改良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扁茎大豆作为大豆的一种突变体,是大豆育种过程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遗传资源材料,该性状由隐性基因(f)所控制,同时又有少数修饰基因起作用。扁茎大豆优点是顶端花序轴长、顶端及每节花数与荚数多、叶片数目多,属特殊株型材料,其缺点是秆软、不抗倒伏和百粒重小。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旨在获得鸡U6 snRNA的全序列,并对其序列、启动子及拷贝数等进行分析。本实验通过RT-PCR、克隆、测序获得了鸡U6 snRNA的部分序列(94 bp)。根据测序结果和鸡全基因组序列数据,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了鸡U6 snRNA的全长序列(106 bp),该序列与人U6 snRNA序列相似性为100%,在鸡基因组中有4个拷贝,其中3个成簇存在于28号染色体上一段2 kb长的DNA片段上;另一个位于18号染色体。已有研究报道,这4个基因拷贝的5′侧翼区均具有启动子活性,说明它们是真基因。结果表明:这4个U6 snRNA基因启动子区均含有潜在的远端序列元件(DSE)、近端序列元件(PSE)和TATA box等RNA聚合酶Ш启动子元件。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鸡U6 snRNA的全长序列,为选用U6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开展鸡miRNA定量表达分析以及鸡U6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0.
2009年6月在贵州省望谟县获得1号银环蛇标本,经鉴定为银环蛇云南亚种(Bungarus multicinctus wanghaotingi Pope),为贵州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