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成伟 《吉林农业》2011,(21):40-40
自我国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以来,有效化解了农业风险。这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32.
经调查和鉴定 ,福建锥栗主要病害是溃疡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瘿袋病等 13种 ,不同程度地为害而造成提早落叶、落花、落果、枝枯和枯株 ,阻碍了锥栗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3.
小麦茎基腐病(CR)是近年我国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为进一步明确河南省小麦CR的发生情况及优势病原种类,2019年对河南省11个小麦主产区的96个生产点进行了调查,并对采自田间典型症状植株上的病害开展了病原菌分离、形态鉴定、rDNA-ITS分子鉴定及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除驻马店地区轻微发病外,其他10个地区均发病较重,田块发病率平均达78.85%,病情指数、病株率和白穗率分别平均为17.87、48.35% 和3.44%;被调查的小麦品种均不同程度感病,发病较轻的品种占30%、发病较重的占20%、中度感病的占50%;不同地块之间发病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管理精细的地块发病较轻,干旱、盐碱地、肥力不足及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病较重;目前,河南省小麦主产区CR主要病原菌为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根据其形态分为6种类型,其中第 Ⅰ 和 Ⅱ 类病原菌分离频率高且分别在8个和6个地区均有分布,致病力分别为42.22和77.78。根据调查结果,建议河南省重视小麦CR防治工作,并加快开展CR致病、小麦抗病机理研究及抗病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34.
35.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全球关注和研究热点之一。文章运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相关评估方法,对建瓯市2003、2005、2007、2009、2011年五个年度的森林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及相关分析,并结合其人口及地区生产总值(GDP)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年份,建瓯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实现了持续增长,由2003年的1337891.26万元增长为2011年的1685970.95万元,其中,固碳制氧功能价值居于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首位,并呈持续增长状态;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均受益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速。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番茄白粉菌与番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以白粉菌诱导的番茄叶片为材料,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番茄的AD-c DNA文库。该文库总库容量为3.77×1010cfu,重组率达到96%,插入片段长400~2 000 bp,平均长度约为1 000 bp。随机挑取50个克隆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初步分析,表明获得的文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37.
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病害,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小麦粮食安全。目前已经明确的抗赤霉病位点有7个( Fhb1~ Fhb7)。 其中 Fhb1位点是3BS染色体上稳定性和效应最大的抗扩展位点。 TaPFT Fhb1位点上的抗性基因之一,但其抗性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以TaFRK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小麦酵母双杂交文库,从而得到互作基因 TaFRK,其编码蛋白为果糖激酶。进一步通过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分析 TaFRK TaPFT之间的互作关系,并通过qPCR分析 TaFRK受到禾谷镰刀菌孢子诱导后的表达模式。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发现,共转pGBKT7 - TaPFT和pGADT7 - TaFRK 的酵母菌株Y2HGlod在含有X-α-Gal和金担子素A(Aureobasidin A,AbA)的四缺培养基SD/-His-Leu-Trp-Ade上长出蓝色菌落,证明 TaFRK TaPFT在酵母中互作。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发现,在共转YN- TaPFT和YC- TaFRK表达载体的烟草叶片中可观察到强烈的黄色荧光信号,表明 TaFRK TaPFT在植物细胞中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禾谷镰刀菌孢子侵染抗性小麦后, TaFRK基因表达量升高,说明 TaFRK基因的表达受禾谷镰刀菌侵染诱导。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 TaPFT的赤霉病抗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  价值。  相似文献   
38.
通过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基因组DNA中克隆出△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BnFAD2的cDNA序列,全长1155bp,编码384个氨基酸,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与GenBank已登录的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AF243045)的相似性为99%.将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ZP212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NC89品种,经卡那霉素筛选和PCR鉴定,得到阳性植株15棵.  相似文献   
39.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是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需求,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提升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现场教学、企业实战教学、校内专题教学等“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实践与调查表明:学生的专业水平,特别是鱼病诊断与防治技术水平均高于其他同等院校,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说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种植模式对南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模式优化是挖掘农田高产潜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于2017-2018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开展了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早稻–晚稻(DR,对照)、春玉米–晚稻(MR)和再生稻(Rr)3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相比,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8.66%、35.19%、33.71%和34.60%;再生稻分别提高了6.77%、11.16%、68.12%和31.20%。从整个周年来看,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模式的积温生产效率较高,春玉米–晚稻模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处理的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再生稻模式周年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因此,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是该区域稻田两熟制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