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32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245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6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研究辣椒红色素微波辅助萃取工艺及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从辣椒中提取红色素,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溶剂、不同微波火力、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料液比下的色素提取率,然后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另外,对辣椒红色素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微波提取辣椒红素的最佳条件为: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微波火力大,料液比1∶9,微波处理时间14min。与浸提法比较,微波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收率明显提高。物理性质及化学稳定性研究表明:辣椒红素是一种稳定的天然红色素,适宜在各类产品中进行添加。[结论]为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应用及加工中的护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2.
不同土壤条件下干旱、低温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低温逆境下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对冬小麦形态和生理的影响。采用两合土、砂浆黑土2种土壤设置包含施有机肥、保持土壤水分、整地(粗糙、精细和旋耕)等因素共7种土壤耕作方式处理,调查测定冬小麦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出苗、土壤水分、分蘖等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抗寒能力。粗糙整地表现出较差的低温耐受能力,施用有机肥、土壤水分、精细整地等栽培措施能明显增加抗低温能力。冬小麦在逆境情况下,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较正差情况的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低温逆境下冬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比干旱逆境下急剧增加而且幅度大;适度的旱情能提高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提高后期抗寒能力。土壤水分、肥力是影响冬小麦抗低温逆境胁迫能力的主要因素,一定范围内的干旱逆境锻炼,对提高小麦抗低温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州某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处理徐州市奎河流域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工艺,污泥处置与利用方式为外运。笔者以该厂脱水压滤后的污泥为对象,分析了其中植物营养素(N,P,K)、重金属等含量的分布特点,并进行了污泥与稻草混合堆肥试验,观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有机质、氮磷钾、硝酸盐氮、氨氮及重金属含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厂污泥具有很好的农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4.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卫星RNA(satellite RNA,satRNA)通常影响CMV的致病性。本研究设计了检测satCMV的简并引物,通过RT-PCR从山东省泰安市3种自然发病寄主中检测到satCMV,发现了两类长度有明显差异的satCMV:白菜与萝卜中克隆的satCMV为339个核苷酸,二者的核苷酸一致率为99.41%;烟草中克隆的satCMV为383个核苷酸,与白菜和萝卜中satCMV的核苷酸序列一致率均为71.0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两类长度有明显差异的satCMV亲缘关系较远。两种类型的satCMV与CMV-Fny混合接种对CMV致病症状的调控存在明显差异。利用m Fold软件分析了两类不同长度的CMV卫星RNA基因组及其互补链的RNA结构特征,表明两类sat CMV与CMV互作的活跃度以及核心结构域存在差异。两类satCMV全基因组的克隆以及结构分析为研究不同类型satCMV与CMV的互作及其对CMV致病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5.
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季施用不同菌渣、牛粪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1∶2)、JZC(菌渣∶牛粪=1∶1)、JZD(菌渣∶牛粪=2∶1))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这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结果表明,与CK-JZ0相比,在菌渣肥施用量为3 000 kg/hm~2或6 000 kg/hm~2时,JZA,JZB,JZC,JZD配比的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甚至减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也较差;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养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影响不显著;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对耕层土壤养分逐渐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规律不明显。菌渣肥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B,JZC配比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的提高较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较好;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能提高玉米季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下茬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或提高玉米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施用JZB,JZC菌渣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变强,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能够明显提高或改善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6.
为探究小麦对花后高温的生理响应,以黄淮海地区的1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分析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并比较品种灌浆后期抗高温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处理7d后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高于田间自然生长小麦(对照),而MDA含量则低于对照;高温处理15d后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较对照明显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则下降。高温处理后各品种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豫麦49-198和郑麦366产量显著降低。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济麦22和石麦19灌浆期耐热性均较高;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籽粒千粒重3项指标可作为小麦耐热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7.
翟秋喜  李向东  魏丽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57-5057,5064
[目的]研究平欧杂种榛子果实及种仁生长规律。[方法]对平欧杂种榛子果实及种仁生长进行调查。[结果]平欧110号果实的生长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种仁的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上旬。果实、种仁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上旬出现小的生长高峰。[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平欧110号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8.
小麦田间测产和实际产量转换系数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田间测产与实际产量的折算系数长期以来一直采用0.85,但是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发现实打验收和实收产量往往高于这一系数折算后的理论产量,导致在测产系数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幅度上颇存争议。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利用连续7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结果,结合大田取样测产和实打收获案例,对田间取样测产和实收产量之间的转换系数(即测产系数)进行了系统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实测千粒重进行产量估算时,测产系数平均为0.85,而使用常年千粒重时平均为0.92。由于千粒重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因此建议在田间理论测产中使用当年实测千粒重时,折算系数采用0.85;使用常年千粒重时,测产系数采用0.90。  相似文献   
179.
选用早熟型大花生品系365-1为试验材料,研究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免耕对夏直播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提高了籽仁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花生单株结果数,降低了千克果数,并显著提高了产量。秸秆还田提高了籽仁的粗脂肪、蛋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和花生双仁果率、单果重,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免耕栽培对花生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不利。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结合地膜覆盖处理荚果产量最高,且花生籽仁的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有所提高;免耕秸秆覆盖栽培作为保护性耕作方式,较秸秆还田露地栽培增产4.71%,粗脂肪含量最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0.
小鼠Toll样受体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小鼠巨噬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小鼠Toll样受体9(mTLR9)cD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3XFLAG-CMV-7.1-mTLR9,转染293T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TLR9对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下游转录因子NF-κB转录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到小鼠TLR9cDNA,构建的重组体转染细胞后表达的蛋白分子质量与预计相符,并能激活下游转录因子NF-κB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