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34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探索适宜豫西旱地烤烟高质量发展的烟薯产业综合体模式,以烤烟‘LY1306’和鲜食甘薯‘普薯3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烟垄栽薯”2∶2间作模式下烤烟不同株距(65、60 cm和55 cm)配置对烟株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移栽后90 d,与烤烟单作相比,烤烟株距为65 cm时,烟薯间作烟叶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分别提高5.09%~5.12%和5.17%~8.17%,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提高4.90%~6.81%,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16.39%~21.50%、23.82%~27.72%和36.21%~45.31%,土传根茎病害发病率降低74.38%~78.42%;烤烟株距为60 cm时,烟薯间作烟叶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分别提高3.71%~4.79%和4.69%~7.61%,SPAD值提高3.80%~5.55%,PnGsTr分别提高14.03%~19.77%、15.68%~22.49%和29.83%~35.78%,土传根茎病害发病率降低75.30%~78.11%;两种株距下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配比较烤烟单作更为合理。随着烤烟株距的减小,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总产值及烤烟感官评吸总分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当烤烟株距为60 cm时,烟薯间作的总产值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82 855.40 CNY·hm-2和81 654.55 CNY·hm-2,较烤烟单作提高15.85%和22.43%。综上,豫西旱地采用“烟垄栽薯”2∶2间作模式的LER>1,具有间作优势,且烤烟株距调整为60 cm时(烤烟单作株距65 cm),烟株生长较好,产量质量指标最优,综合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02.
南斯拉夫的农业科研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军 《世界农业》2000,(10):43-44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是以玉米、小麦、谷物、大豆、油料作物、牧草、蔬菜和水果等作物种植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和家禽等养殖为主。据 1996年统计,小麦的年产量为 150 7万 t,玉米 509 4万 t,甜菜 234 2万 t,马铃薯 97 6万 t,人均粮食占有量 953 4kg/年;肉类年产量为 54 5万 t,奶 193 7万 t,人均占有量分别为 52 4和 186 2kg/年。在正常情况下,农产品生产可实现自给有余,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能部分出口。   1991年联合国开始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对南经济…  相似文献   
103.
小麦抗旱鉴定指标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7年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3个小麦品种的抗旱形态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郑早1号胚芽鞘长,主胚根长,根系活力,叶片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旗叶SOD活性,O^-2产生速率,MDA含量,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增减幅度最小,抗旱性最好,豫麦2号次之,豫麦41号的增减幅度最大,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4.
拔节期重施氮肥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拔节期重施氮肥,可以显著改善群体质量,增加植株基部节间的重量、充实度和次生根条数,提高植株抗倒、抗旱能力;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稳定的成穗数;明显改善中后期光合性能,减少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具有显著提高产量的效果。但在同一密度条件下,拔节期追施氮量对小麦群体性状的改善效应和增产效果不同,均呈抛物线变化。一般情况下,拔节期追氮数量宜掌握在150~300kg/hm~2尿素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植物生长分析法,对丘陵旱地豫薯8号进行物质生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豫薯8号的叶面积系数(LAI)、相对生长率(RGR)和净同化率(NAR)均显著高于徐薯18;在整个甘薯生长过程中,豫薯8号的NAR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栽后的50-70d和90-100d;第一个高峰期其NAR为6.24g/(m^2.d)。比徐薯18提高20.2%;第二个高峰期NAR为6.56g/(m^2.d)。比徐薯18提高13.5%。豫薯8号的叶面积比率(LAR)则明显低于徐薯18,证明豫薯8号有良好的物质生产性能,可作为徐薯18的理想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06.
选用小麦旱地品种长武134和水地品种陕253,研究土壤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土壤干旱影响淀粉积累的酶学机制.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提高了灌浆前期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籽粒SS、AGPase、UGPase、SSS和GBSS酶活性.灌浆后期旱地品种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及AGPase、UGPase降低幅度大于...  相似文献   
107.
冬小麦晚播可以达到亩产四、五百公斤的高产水平;高产途径是:大群体、小个体,靠主茎保穗重,靠穗多夺高产。关键技术是:选用早熟、中小型穗的春性品种,确保基本苗每亩40—45万,控分蘖实现单株独穗,加强中后期管理,努力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08.
<正> 掖单12和13号是山东省掖县最新培育的高产玉米杂交种,具有株型好、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等特点。据初步观察,既可在高密度下种植,又可套播,是两个颇具推广潜力的优良杂交种。我省已有不少地方引入这两个杂交种的亲本组合进行制种。我们于1990年夏播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这两个杂交种的三个亲本自交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制种中的几个有关性状,希望能为这两个品种在我省大面积制种提供依据,以保证种子生产的高产优质。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于1990年夏在豫西农专试验田进  相似文献   
109.
<正> 豫西地区常年种植小麦7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麦田面积的10%,其中大部分为丘陵旱地小麦。由于该区十年九旱,致使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小麦的低产区之一。小麦产量的高低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依据原洛阳地区1950—1986年37年的小麦实际亩产与气候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气候最差年份,小麦减产率达54.6%(1961年),气候最好年份,小麦增产率为39.9%(1956年)。在37年中,因气候不良造成小麦减产在5%以上的年份有14个,因气候较适宜小麦增产在5%以上的年份有12个。由此可见,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为此,我们在1985—1989年开展了丘陵旱地小麦耗水规律及看墒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不同Cd^2+耐性的2个小麦品种洛旱6号(Cd^2+耐性较强)和豫麦18号(Cd^2+耐性较弱)为材料,研究Cd^2+胁迫条件下小麦对旗叶叶绿素积累、旗叶面积、籽粒千粒重、籽粒灌浆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Cd^2+(10mg/kg)处理下,洛旱6号的叶绿素a+b平均含量下降1.6%,平均旗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