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34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利用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选择215.0和222.9nm两波长,用于土壤浸提液中NO_2~-和NO~-含量的同时测定。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在0~15μg/mL之间服从Beer定律。检测限NO_2~-为0.4μg/mL,NO_3~-为0.2μg/mL.标准混和物测定误差在-2.95%~+0.906%之间。土壤浸提液中添加标准液后测定,其回收率为NO_2~-99.79%~104.8%;NO_3~-103.0%~105.2%.对26种阴阳离子作了干扰试验,测定了西安污灌区土壤和水稻土中NO_2~-和NO_3~-含量。  相似文献   
112.
两种测定土壤微生物量氮方法的比较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氯仿熏蒸-0.5mol/L的K2SO4直接浸提,280nm紫外比色法和熏蒸-淹水培养法测定了20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差异较大的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20种土样的土壤微生物量N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80nm紫外比色法操作步骤简单、产生误差的环节少、测定所需时间短、且测定数据比熏蒸-淹水培养法有更好的重现性。初步认为,280nm紫外比色法来反映土壤微生物量的大小。结果还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都与土壤的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速效氮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上,与全氮、有机碳和速效氮的相关性有所不同。用280nm紫外比色法测定两种土壤的新鲜和风干样的微生物生物量的结果说明,可用风干土经预培养后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风干土样的预培养时间初步确定为10天。  相似文献   
113.
陕西关中设施栽培蔬菜的硝酸盐累积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陕西关中主要蔬菜产区设施栽培蔬菜的硝酸盐累积现状,探讨了施氮量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四地的新鲜大棚蔬菜硝酸盐污染严重,部分对硝酸盐敏感的蔬菜如萝卜、芹菜等硝酸盐含量超过无公害蔬菜卫生限量标准。施氮对蔬菜硝酸盐累积量的影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蔬菜可食部分的硝酸盐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4.
不同水稻土中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厌氧恒温培养试验,比较了4种水稻土中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状况。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水稻土中Fe( )生成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吉林和四川水稻土中铁还原迅速,而江西和广东水稻土相对较慢;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的Fe( )积累量及铁还原快速期的平均反应速率由土壤中氧化铁的数量决定,并与无定形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铁的数量有关;4种水稻土中可还原铁占全铁及游离氧化铁的比例分别为7.73%~21.6%及10.0%~74.6%;广东水稻土的铁还原90%是利用无定型铁,而在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中,近乎50%的铁还原来自于晶体氧化铁;升高温度可促进土壤中Fe( )产生量,并且吉林水稻土对温度的响应最敏感;不同土壤的铁还原启动期、快速期和稳定期的时间有明显区别,并且与土壤中微生物菌数、土壤有机质及有机电子供体的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5.
水稻土中铁还原与无机磷有效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宁  曲东 《土壤通报》2007,38(3):504-507
采集我国吉林省吉林市(1号)、四川省邛崃市(2号)、江西省安福县(3号)及广东省雷州半岛(4号)等地区的四种典型水稻土,通过模拟厌氧培养试验,研究在厌氧还原条件下不同水稻土中Fe(II)产生量、有效性磷浓度及A l-P、Fe-P和O-P等无机磷形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淹水后四种水稻土中Fe(II)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效磷浓度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淹水60天后在1、2、3、4号土壤中,Fe(II)的净增加量分别为5.5mg g-1,4.3mg g-1,2.1mg g-1和3.7mg g-1;有效磷的增加量分别为50 mg kg-1,18.6 mg kg-1,23 mg kg-1和12.4 mg kg-1。厌氧培养30天内土壤Fe(II)产生量与有效磷浓度的变化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1、2、3、4号土壤中,Fe(II)与有效磷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679、0.9744、0.8949和0.7501。  相似文献   
116.
以钾钠电极互为参比,采用一次标准加入法可以分别求出钾钠离子的浓度。电极的测定斜率为:钾53.9mV,钠52.7mV。标准混合物的测定误差分别为:钾-0.23%~+2.4%,钠-1.5%~+4.7%。实验中采用0.5mol/L BaCl_2溶液作为浸提剂及离子强度调节剂,电位法同时测定了5种不同盐化程度的(土娄)土、潮土及水稻土中钾钠的含量。回收率为:钾98.7%~102%,钠98.6%~102%.以火焰光度法作为对照,其结果与电极法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7.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为害虫防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商品化,人们开始逐渐对转基因植物潜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主要对转基因抗虫植物大田应用潜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8.
干旱胁迫下磷营养对不同作物苗期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控制灌水量(正常供水、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的盆栽试验,采用压力室法测定了玉米、小麦和大麦苗期的根系导水率变化,研究了在磷素控制下,旱后复水过程中根系导水率恢复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状况下,根系的导水率无磷处理明显小于有磷处理,且随干旱程度的加重,下降加剧;复水过程中,前者的恢复能力显著弱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9.
采用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铬的模拟试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土壤中可浸提态的亚铁和Cr(VI)浓度的变化,探讨了不同Cr(VI)浓度对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微生物铁还原的影响及Fe(III)和Cr(VI)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以一定浓度值为界限,在此浓度之下,铬参与水稻土中铁的微生物还原过程,可显著降低土壤中Cr(VI)浓度;在此浓度之上,铬对于土壤中的铁还原微生物是有毒害作用的,而导致铁的微生物还原不能发生,使土壤中Cr(VI)不被还原。  相似文献   
120.
吉林省自从2002年开始禁牧以来,对山区、半山区及丘陵等地区牛的繁殖有较大影响,可繁母牛的自然发情率与往年相比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梨树县和东丰县近几年联合调查表明,母牛乏情、隐性发情、不发情比例增加,占26.6%以上,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