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甘蔗新品种桂糖36号和桂糖37号种性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糖36号(原名:桂糖03-1403) 桂糖36号,亲系:新台糖23×CP84-1198.201 1年3月育成.中至中大茎,发芽出苗率好,分蘖能力特强,发株率高.早生快发,前、中期生长快,后期生长势优.特早熟、特高糖、高产、宿根性好、极易脱叶或自动脱叶,适应于广西中等水肥条件下栽培.其最优良的特性是特早熟、特高糖及和极易脱叶.甘蔗蔗糖分较对照种新台糖22增1度糖以上,产蔗量与新台糖22相近、亩含糖量较新台糖22增加. 蔗茎产量:据2009-2010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通过7个区域试验点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共三个作物季21个点次试验,桂糖36产蔗量为5776公斤/亩,与对照种新台糖22产蔗量(5886公斤/亩)相近.  相似文献   
52.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栽培的国外甜瓜品种及丰富育种材料。【方法】对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进行春秋两茬大棚栽培,调查各品种的果实、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结果】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均为软肉类型,春秋茬所有品种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低于11.0%;秋荐甜瓜植株的生长势、单果重和产量明显优于春茬。【结论】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均不适合在广西推广,但品种IM07、IM09综合抗性好,IM05、IM08香味浓郁,可作为育种材料,用以选育抗病、香味浓郁的甜瓜品种。  相似文献   
53.
不同加速老化条件对苦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苦瓜种子为对象,研究不同的老化温度和时间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苦瓜种子的加速老化处理条件,探讨建立用加速老化法测定苦瓜种子活力及耐贮性的操作标准。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的提高和老化时间的延长,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与CK(100%)相比,45℃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处理144h后发芽率下降到53%,41℃处理效果最差,处理144h后发芽率仍达到85%;发芽速度和整齐度随着老化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45℃处理144h为苦瓜种子加速老化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54.
甘蔗低温灾害减灾技术措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8年1月12日至2月20日广西出现近50年没有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给广西的甘蔗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结合不同阶段甘蔗受灾情况调查分析,指出甘蔗低温灾害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灾害对甘蔗生产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受灾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与建议,以利及时进行甘蔗受害评估和指导蔗农生产。  相似文献   
55.
苦瓜遗传多样性的形态学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苦瓜的33个种质资源的植株、果实和种子等28类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资源可划分为3个组群,即野生型组群(组群I)、密瘤小果型组群(组群II)及长大果型组群(组群III);其中组群III又可以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群。各组群间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野生型及密瘤小果型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区,长大果型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及泰国。各地域范围内的种质遗传距离较近,而地域间的种质遗传距离较远,特别是中国大陆的苦瓜种质与发源地印度的热带区域和东南亚热带地区的种质资源间有很远的遗传距离,因此,通过从东南亚及印度、孟加拉等区域引进苦瓜种质资源是拓宽我国苦瓜资源遗传背景,在育种工作上获取突破性进展的快捷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6.
RFLP分子标记及其在蔬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FLP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其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检测含同源序列的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具有可靠性较高,但操作烦琐、信息含量低等特点。本文综述了RFLP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分类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甘蔗品系桂糖96-167,亲系:粤糖85-1622×崖城84-125,中大茎,晚熟、较高糖、丰产、宿根性特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蔗量(97.9t/hm2)较新台糖16(78.8t/hm2)增产24.2%;甘蔗蔗糖分(13.48%)略低于新台糖16;含糖量(13.2t/hm2)较新台糖16(12.1t/hm2)增产9.1%。适应于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58.
16个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种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的种性和生产性表现,为今后进行能源甘蔗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以广西主栽甘蔗品种ROC22、ROC16作对照,对来自国内外的16个品种(系)在2种不同类型土壤蔗区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B1、B8、GT26、GT02/833、B9、B28、GT02/48、GT97/69、GT02/208等品种(系)在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和总可发酵糖产量等方面明显超过对照种ROC22、ROC16,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种性,可在广西的旱地和水田蔗区既可作糖料蔗,也可做能源蔗种植利用。YT96/86、GT99/156和FN94/0403综合表现一般,可在桂南的水田蔗区因地制宜种植。其余品种(系)表现较差,不宜在广西扩大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59.
赛曼校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甘蔗中的镉和铅(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快捷的利用赛曼校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甘蔗中的镉和铅的方法。[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样品,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甘蔗样品的镉和铅的方法。[结果]镉和铅的校正曲线在0-0.80μ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分别为0.015和0.030μg/L。2个甘蔗样品和1个有证标准物质镉和铅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7%-98.2%、104.6%-106.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高效,适合甘蔗样品中镉和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60.
宿根性特强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桂糖29号(原编号桂糖02-761)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崖城94-46X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萌芽好,分蘖力强,植株较直立紧凑,中茎,有效茎数多,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特强.广西区试试验结果,平均蔗茎产量95.7t/h㎡,比CK2(ROC16)增产12.1%,与CK1(ROC22)相近,其中,宿根蔗产蔗量94.0t/h㎡,比CK1和CK2增产10.5%和19.4%;平均蔗糖分15.62%,比CK1和CK2高0.60和0.64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0t/h㎡,比CK1和CK2增产4.2%和17.2%.该品种适应性广,抗寒性明显优于ROC22.该品种于2010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29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