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印楝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3-羟基,12-羧基印楝素,以浸叶喂食法研究了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室温敞开体系贮存15 d后,印楝素、印楝素干粉和印楝种子甲醇粗提物溶液中印楝素大部分降解,但溶液仍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处理后24 和48 h,3-羟基, 12-羧基印楝素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AFC50值分别为37.19 和 50.18 μg/mL.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3-羟基,12-羧基印楝素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 46.69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75.65 %;在3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61.28 %;在5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为47.65%;在 2.0 μg/mL 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8.93 %;在1.0 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 72 h,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体质量下降率为41.18 %.  相似文献   
32.
保护率指标在杀虫剂联合作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试虫,采用浸叶碟法同时测定了印楝素A与氟虫腈、毒死蜱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的保护率和死亡率,以不同的评价指标计算其共毒系数.结果表明:叶片保护率比死亡率能更准确地反映部分杀虫剂的保护作用.因此,建议评价杀虫剂的联合作用,尤其是评价拒食剂和毒杀剂的联合作用时,以保护中浓度(median protection concentration,PC50)或保护中量(median protection dose,PD50)为毒力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3.
7.5%虫霸(高效鱼藤氰)乳油防治棉铃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5%虫霸(高效鱼藤氰)乳油防治棉铃虫试验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室徐汉虹,胡美英湖北省江陵县岑河棉花原种场张才茂一、目的7.5%虫霸(高效鱼藤氰)乳油是由广东省德庆县西江植保化工厂生产的新型植物性杀虫剂。为了明确该产品对抗性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  相似文献   
34.
通过研究光活化杀虫活性成分 α -三联噻吩( α -T)对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觅食行为和触角识别功能的影响,探讨了光活化成分用于控制红火蚁的可行性。用Potter喷雾法将100 μg/mL的 α -T丙酮水溶液喷施于红火蚁中型工蚁体表,再经紫外(UVA)光照射30 min,在处理后5、10、15、20和30 min时,试蚁对火腿肠的识别率分别为20.00%、25.00%、38.33%、40.00% 和41.67%,对杀虫剂饵料的识别率分别为3.33%、0、0、3.33%和0,聚集率分别为17.50%、38.33%、 32.50%、45.00%和48.33%;经100 μg/mL的 α -T涂抹试蚁触角再经紫外光照处理30 min后,触角对丙酮反应的电位值为-0.177 mV,可正常行走的工蚁比率为75.00%;以100 μg/mL的 α -T涂抹试蚁触角并经紫外光照射30 min后10 h,红火蚁的死亡率为27.50%;上述结果均与 α -T黑暗处理、对照(CK)光照处理和CK黑暗处理结果差异显著。 α -T对红火蚁工蚁食物识别和探路行走能力均具有良好的光活化抑制作用,以其防治红火蚁具有良好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以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两种荔枝上最为重要的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含毒介质的生长速率培养法,对采自广东省的31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线性生长的抑菌活性进行离体测定。结果表明:在0.01 g/mL浓度下,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率大于60%的植物有9种,其中黄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葛(Pueraria phaseoloides)和土牛七(Thunbergia grandiflora)4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抑菌率达到100%;对荔枝炭疽病菌抑菌率大于60%的植物有2种,其中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的抑菌率达到100%,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的抑菌率为71.35%;同时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大于50%的是地丁草(C.bungeana)。  相似文献   
36.
采用喷雾法,观察光活化成分α-三联噻吩(α-T)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识别食物能力的影响;采用涂抹法,观察α-T对红火蚁工蚁寻水、聚集、行走和攀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α-T喷雾红火蚁工蚁,光照30 min并放置5、10、15、20、30 min后,工蚁对食物的识别率分别为11.67%、13.33%、10.00%、16.67%、15.00%,寻水率分别为23.33%、71.67%、85.00%、85.00%、88.33%;经α-T涂抹红火蚁工蚁触角,光照30min并放置5、10、15、20、30min后,工蚁的寻水率分别为17.50%、25.00%、31.67%、36.67%、41.67%,聚集率分别为55.00%、62.50%、65.00%、67.50%、70.00%,行走速率为4.60mm/s,失附率为27.50%,其中α-T光照处理与α-T黑暗处理、CK光照处理和CK黑暗处理的差异均显著。这说明α-T光照处理能影响红火蚁工蚁触角的功能,对其食物识别、聚集、行走和攀附能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寻水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将吲哚乙酸与三唑醇发生酯化反应后生成的吲哚乙酸三唑醇酯 ,在0.5 mmol/L浓度下水培和喷雾处理6~8叶期大豆植株,同时以相同浓度的三唑醇及其与吲哚乙酸的混合物为对照,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植株不同部位吲哚乙酸三唑醇酯和三唑醇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吲哚乙酸三唑醇酯在大豆中具有明显的双向传导和向根部积累的特点。喷雾处理后,在12~60 h之间内吸量和根部积累量均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8.
放线菌发酵产物对烟蚜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个放线菌菌株 (3 1-1、3 0 -2、45 -A1)的发酵产物对烟蚜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所测菌株对烟蚜均有毒力 ,施药后 2 4h ,菌株 3 1-1对烟蚜的毒力最强 ,LC50 为 0 .0 44 7mg/ml;而菌株 45 -A1毒力最弱 ,LC50 为 0 .0 92 3mg/ml。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施药后 4h ,3个菌株的发酵产物对烟蚜的致死效果差异不显著 ,但施药后 2 4h ,菌株 3 1-1的校正死亡率达 82 .9% ,而菌株 45 -A1的校正死亡率只有 48.7%。  相似文献   
39.
[目的]进一步试验IAA和NAA分别与顶向传导的杀菌剂三唑醇进行耦合的耦合物在大豆苗中的传导性。[方法]用耦合物药液对大豆苗进行喷雾处理,色谱法检测耦合物在大豆苗各部位的含量。[结果]NAA-三唑醇和三唑醇均不能向下传导至根部,而IAA-三唑醇却具有双向传导的特性。0.5 mmol/L IAA-三唑醇处理大豆苗叶片后12 h检测到根部含量为1.87μg/g(FW),高于此时茎中的含量0.68μg/g,但与同浓度的IAA混合施用时,根中IAA-三唑醇的含量减少到0.80μg/g。[结论]耦合物中IAA基团能引导耦合物向下传导。  相似文献   
40.
以杀虫剂溴虫腈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半抗原4-溴-2-(对氯苯基)-1-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甲胺(简称CFP-NH:).通过戊二醛法将该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得到全抗原,经紫外光谱法鉴定后,用三硝基苯磺酸法(TNBS)测得2偶联物偶联比分别为22:1和15:1.以CFP-NH2-BSA免疫新西兰白兔、CFP-NH2-OVA为包被原,对其抗血清进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得抗血清效价为2.56×104,抗血清竞争性抑制试验表明,溴虫腈质量浓度为40 μg/mL时,其抑制率达80%以上,进一步证明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