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针对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菌污染问题,在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结果表明:(1)培养基中添加链霉素20 mg/L抑菌效果最佳,污染率为0,其次为青霉素G钠盐、青霉素G钠盐+四环素、四环素,多粘菌素B抑菌效果最差;(2)采用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作为抑菌剂,污染率均在92%以上;(3)以添加抗生素链霉素20 mg/L的培养基苗木生长状况最佳,增殖系数为3.69,叶片数为3.73,苗木生长量为2.20 cm。  相似文献   
32.
油茶小苗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嫁接方式、嫁接时间、砧木、接穗等因素对油茶小苗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小苗嫁接的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影响明显;铝皮包扎方法的抽梢率达34.1%,显著高于嫁接膜包扎的抽梢率,且嫁接效率高;嫁接高度越低越有利于嫁接成活和抽梢,3 cm嫁接高度的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达76.4%和24.6%;嫁接时间对抽梢率的影响较大,嫁接时间越早,抽梢率越高;1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达87.0%,明显高于2年生砧木的嫁接成活率,但抽梢率较2年生砧木低;不同砧木品种及不同接穗品种和物种间的嫁接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采用切接、铝皮包扎嫁接口、低嫁接高度和1年生砧木进行油茶小苗嫁接,能达到较好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33.
简单描述了发乳及可用于发乳制备的植物油脂的特性,初步探讨了植物油脂在发乳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以湘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XL1与XL4插穗为材料,研究了其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①油茶属于愈合组织生根类型;②XL1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在整个生根过程中始终高于XL4,可溶性蛋白均为N型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者的积累为不定根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③XL4的POD活性始终大于XL1,POD活性在愈合组织形成期和不定根诱导期出现高峰,利于根原基的诱导;POD活性在愈合组织和不定根表达期下降,利于根原基发育及不定根的伸长。图4表1参20  相似文献   
35.
不同外植体及植物激素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油茶快速繁殖和生物技术育种提供技术参考,以油茶无菌苗的叶片、茎尖、茎段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及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的影响。2,4-D与KT的组合更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叶片、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组合为MS+2,4-D 0.5 mg/L+KT 1.0mg/L,茎尖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MS+2,4-D 0.5 mg/L+KT 2.0 mg/L;在选择的3种外植体中,叶片最容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到100%。从不同外植体的最高诱导率及对植物激素的需用量来看,3种外植体诱导的难易程度从高到低为:叶片>茎段>茎尖。所以在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时,应优先选择叶片作为外植体。  相似文献   
36.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提高油茶出圃苗木质量,规范苗木市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油茶苗木质量分级标准,在湖南、江西、广西等油茶主产区,选取1年生嫁接苗、1年生实生苗、2年生嫁接苗的苗圃9个,采用小样方随机抽样和主成分分析法,调查研究了油茶苗木的苗高(H)、地径(D)、侧根长(L)、叶片数,筛选出苗木质量分级指标。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侧根长可作为苗木分级质量指标。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1年生嫁接苗:I级苗H≥15 cm,D≥0.25 cm;II级苗H≥10 cm,D≥0.20 cm;1年生实生苗:I级苗H≥25 m,D≥0.30 cm,L≥10 cm;II级苗H≥15 cm,D≥0.25 cm,L≥7 cm;2年生嫁接苗:I级苗H≥40 cm,D≥0.40 cm,L≥15 cm;II级苗H≥25 cm,D≥0.30 cm,L≥10 cm。  相似文献   
37.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67”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上、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宽大的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2)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为典型的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为双峰型;(3)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参比室H2O浓度、参比室CO2浓度及胞间CO2浓度,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为相对湿度、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胞间CO2浓度及叶面饱和水汽压亏缺。  相似文献   
38.
为揭示油茶穗条储存方式和储存时间对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以普通油茶当年生春梢为材料,研究湿沙储存、水培储存、常温储存、低温储存和不同储存时间的油茶嫁接成活率和生长指标。结果表明,穗条随采随接的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指标均高于4种储存处理。从嫁接成活率来看,湿沙储存前2天,水培储存前3天,常温储存前5天,低温储存前2天,嫁接成活率均超过50%。从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叶片数来看,4种储存方式均以第1天最高,但最低值出现时间不一。综合来看,穗条最好为随采随接,储存时间不超过5天。  相似文献   
39.
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黄豆、花生、红薯和烟叶4种农作物于油茶幼林内进行间作,研究不同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树树体生长的影响,并对间种不同经济作物的油茶幼林林地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间种可促进油茶幼林的生长,其中间种黄豆效果最好,树高增加了0.11 m,地径增加了0.04 cm,冠幅增加了0.21 m~2,花芽数增加了20个/枝。间种可增加油茶幼林的经济效益,其中间种烟叶效益最高,经济产出为48 960元/hm~2。综合来看,油茶幼林间种的经济作物宜选择较矮小、具根瘤固氮菌的花生、黄豆。  相似文献   
40.
油茶杂交组合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定向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32个油茶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判,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表现及各性状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各油茶杂交组合的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XLH58,XLH63,XLH66,XLH68,XLH64,XLH76,XLH53,XLH65,XLH82,XLH77,XLH72,XLH79,XLH70,XLH57,XLH81,XLH80,XLH69,XLH75,XLH54,XLH78,XLH55,XLH51,XLH71,XLH59,XLH74,XLH61,XLH56,XLH73,XLH67,XLH60,XLH52,XLH62。各经济性状与产油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依次为:干籽含油率,鲜果出籽率,抗病性,果形指数,冠幅面积,总叶片数,单果质量,单株产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