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油茶优良无性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1号和湘林4号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叶片进行离体培养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激素种类与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很大,且两个品种表现不一致,湘林1号以IBA 0.01 mg·L-1+KT 0.5 mg·L-1+2,4-D 0.5 mg·L-1+NAA 2.0 mg·L-1最佳,湘林4号以IBA 0.1 mg·L-1+6-BA 0.5 mg·L-1+KT 1.0 mg·L-1+NAA 2.0 mg·L-1最佳,诱导率均达100%.低温预处理5~10 d有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同光照条件以及叶片不同部位均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给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木本植物快速繁殖和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比分析了原生质体不同分离方法和培养方式的优缺点,研究总结出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覆草间种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及生长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覆草和间种的油茶幼林林地土壤及生长量指标进行分析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将10个指标(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细菌数量、新梢长度和树高净生长量)简化为2个主成分,2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9.818%。结果表明:覆草和间种均能改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提高幼林生长量,稻草覆盖试验D处理(覆草7 500 kg/hm2)为最佳油茶林地覆盖方式;间种试验表明,间种红薯为最佳油茶林地间种方式;间种红薯与D处理相比较,间种红薯为最佳油茶林地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4.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是加快油茶良种培育进程、提高油茶无性育苗成活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作者阐述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在砧木催芽、圃地选择、接穗选取、嫁接、栽植、栽后管理等技术环节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以油茶饼粕为原材料,采用水作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液固比、温度、时间和 pH 值对油茶饼粕中茶皂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11∶1,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6 h、pH为9时,茶皂素的提取率可达95.50%。  相似文献   
16.
油茶优良杂交组合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茶优树无性系的基础上开展杂交选择育种.通过杂交子代和亲本无性系的对比试验,在参试的41个全同胞子代中选育出XLH13等5个优良杂交组合;平均每公顷产油450.76~600.65kg,比对照增产30.0%~100.8%.对各优良杂交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研究发现:优良杂交组合在不同的经济性状上分别相对其亲本无性系来说,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杂种优势;油茶优良杂交组合子代间存在分化现象,通过集团选择后再在优良杂交组合中选育优良单株应能获得更高的增益;入选群体与参试的同类群体间,在树体冠幅上差异不大,但产果量却比参试平均值高22%以上;入选群体的平均单株产果量和平均冠幅大小排序:系间杂交子代〉半同胞家系子代〉亲本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油茶幼林结实与果枝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油茶自花授粉全同胞子代、无性系间控制授粉全同胞子代、半同胞子代和无性系四种不同群体的结果枝特性和开花结实特点等主要经济性状的研究,揭示了四种群体及其优良林分的结实特性和产量规律,为油茶杂交组合、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等良种的生产应用和栽培技术、以及进一步开展杂交和选择育种研究积累了必要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8.
油茶产业主要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当前油茶产业经营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总结出5种主要经营模式,分别从经营主体、生产规模、经营水平等8个指标研究其主要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深入分析了影响经营模式选择的政策、土地、资金、市场和科技等关键因素,总结出我国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方式,提出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强市场的主导作用,强化科技的引领作用,确立林农的主体地位,突出林地的载体作用的油茶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油茶林软腐病感病率并提高产量,以7年生油茶的4个品种为对象开展冬季修剪,研究冬季修剪对油茶软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能有效降低油茶软腐病的感病率,修剪后的病情指数为3.75,而未修剪的病情指数高达30.63,是修剪后的8.2倍;4个品种的抗软腐病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G、92A、1B、1A,其中品种G修剪后株感病率为0;修剪能降低油茶的感病程度,修剪后的枝和叶的感病率分别比未修剪低18.5个百分点和18.2个百分点;修剪能显著降低因软腐病而引起的落叶,比未修剪的落叶率低18.4个百分点;当油茶叶面的感病程度达1/4以上时,叶片掉落;油茶软腐病主要发生在树冠中下部,修剪能显著降低树冠中下部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油茶品种资源现状与良种筛选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全球茶油总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油茶良种资源的选育与示范推广是推动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了充分认识油茶良种的重要意义,提高油茶良种化水平,文中阐述了油茶良种的基本内涵、主要特性和质量标准,分析了中国油茶良种资源现状,总结提出了不同区域的油茶良种筛选技术及高效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