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群体质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进行畦沟灌溉(FI)和干湿交替灌溉(AWD)处理,以习惯水层灌溉(TF)为对照,结果表明,与TF相比,FI和AWD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0.60%和8.43%。FI和AWD减少了无效分蘖数,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顶部3叶的叶面积比率,增加了叶长、粒叶比、透光率、抽穗期至成熟的干物质积累量、剑叶光合速率、根量和根系活力。说明FI和AWD可以改善群体质量,进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和灌溉方式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旨在探讨氮肥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 这对指导水稻高产、优质和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将两优培九(籼稻)和扬粳4038 (粳稻)种植于土培池, 设置常规灌溉(CI)、轻干湿交替灌溉(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SD) 3种灌溉方式及0氮(0N, 0 kg hm-2)、中氮(MN, 240 kg hm-2)和高氮(HN, 360 kg hm-2) 3种氮素水平, 观察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氮和高氮水平下, 产量、稻米的整精米率、外观品质和崩解值, 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高于或优于常规灌溉。在中氮水平下, 重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和稻米品质显著低于或劣于常规灌溉; 在高氮水平下, 重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高于常规灌溉, 稻米品质在这两种灌溉方式间差异不显著。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籽粒中ATP酶活性及根系中吲哚-3-乙酸、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和脱落酸含量。说明灌溉方式和氮肥对产量和稻米品质具明显互作效应。在轻干湿交替灌溉和中氮水平下根系、叶片和籽粒生理活性增强是水稻产量提高和稻米品质改善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
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协同提高产量和稻米品质的灌溉技术。【方法】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为材料,自移栽至成熟设置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水势达到-15 kPa再灌水)处理,以农民习惯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中吲哚-3-乙酸和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的产量较农民习惯灌溉增加了6.16%—11.6%。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还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清蛋白、谷蛋白以及稻米淀粉黏滞谱(RVA)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醇溶蛋白含量和消减值。两品种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畦沟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并改善稻米品质,根系和冠层性能的改善是上述两种灌溉方式增加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EcACO),对其进行表达分析和酶活性测定,以探究稗草抗二氯喹啉酸的机理。【方法】根据转录组测序所得EcACO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从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和敏感型稗草中克隆EcACO的全长序列,用DNAman以及Gene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用qRT-PCR方法分析抗性和敏感性稗草间的EcACO表达水平差异。最后分别将抗性和敏感性稗草EcACO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5x中,并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BL21,经终浓度为0.4 mmol·L-1的IPTG于18℃诱导16 h后,检测EcACO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BP吸附柱分离纯化EcACO蛋白后,通过测定乙烯释放量,测定抗性和敏感稗草EcACO蛋白间的活性差异。【结果】克隆得到抗性稗草和敏感稗草EcACO,其编码区序列长度为936 bp,预测蛋白含31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大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35 kD和5.4。序列比对表明,抗性稗草EcACO氨基酸序列与粟(Setaria italica)、玉米(Zea 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同源性分别为93%、92%和91%;与敏感性稗草EcACO相比,抗性稗草EcACO的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突变位点,其中有3个突变位点位于保守功能域上。qPCR分析显示,EcACO在抗性和敏感性稗草中并无明显的表达水平差异。原核蛋白表达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敏感型稗草MBP::EcACO融合蛋白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乙烯释放量是抗性稗草MBP::EcACO融合蛋白的2.15倍,因而该基因可能解释了稗草的抗药性机理。【结论】从抗二氯喹啉酸的稗草中克隆了EcACO,发现了与抗性相关的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的3个位点突变位于保守结构域,这可能是引起乙烯释放速率降低以及稗草产生二氯喹啉酸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丙草胺防治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对栽培稻安全的杂草稻防除技术,采用整株测定法研究了丙草胺对杂草稻的毒力及解草啶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药害的应用技术,并通过田间试验检验了这一技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丙草胺在450g/hm2时,可显著抑制杂草稻和栽培稻的生长;采用30mg/L解草啶浸种48h,可显著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的药害,随着丙草胺施药量的增加,解草啶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田间试验结果说明:用30mg/L解草啶浸种栽培稻48h,丙草胺的施药剂量在450~675g/hm2时对栽培稻安全;当丙草胺剂量为900g/hm2时,栽培稻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覆盖旱种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超级稻武粳15(粳稻)和两优培九(籼稻)为材料,从移栽至成熟进行覆膜旱种(PM)、覆草旱种(SM)和裸地旱种(NM)处理,以水种(TF)为对照。结果表明,与TF相比,旱种水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NM、PM和SM的减产率分别为38.7%~46.5%,9.8%~17.4%和1.7%~7.0%,NM和PM的产量与TF有显著差异,SM的产量与TF差异不显著。SM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NM和PM则降低了稻米这些品质;SM还提高了稻米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NM和PM的结果则相反。两品种的结果趋势一致。SM提高了灌浆期的根系氧化力、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NM和PM则降低了上述生理指标值。在SM条件下,结实期较高的根系活力、叶片光合速率和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是获取较高产量和较好稻米品质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农田杂草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除草剂的过度依赖和长期使用,使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已有262种杂草(152种双子叶和110种单子叶)的512个生物型对23类中的167个除草剂产生抗性。激素类除草剂作为除草剂的重要成员,为禾谷类作物田的杂草防除提供了保障,然而在使用了几十年后,44种杂草对此类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对激素类除草剂的分类应用、除草机理、抗性现状、抗性机理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激素类除草剂的应用和抗激素类除草剂杂草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田间大区试验测定了种子处理、送嫁药处理、种子处理+送嫁药处理、种子处理+穗期防治、送嫁药+穗期防治、种子处理+送嫁药+穗期防治对虾稻田水稻病虫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种子处理、送嫁药处理、种子处理+送嫁药处理对虾、稻安全,对水稻移栽后至破口前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防效较好,持效期长,能控制到破口期;种子处理+穗期防治、送嫁药+穗期防治、种子处理+送嫁药+穗期防治可控制虾稻田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危害,对虾、稻安全,省工节本,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性稗草对水稻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对除草剂敏感的稗草和产生多抗性的稗草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自水稻移栽至成熟分别与对二氯喹啉酸、稻杰和双草醚均敏感的稗草(敏感稗草,T1)和对二氯喹啉酸、稻杰和双草醚均产生抗性的稗草(多抗性稗草,T2)共生,以无稗草水稻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T1相比,T2的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每穗粒数显著降低、生育期缩短,但千粒重显著增加。与稗草共生后,与CK相比,T1和T2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减产32.5%~33.4%和24.8%~26.7%,T2的减产率略低于T1,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T1和T2还显著降低了水稻抽穗期水稻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干重、籽粒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T1与T2间差异不显著。水稻叶面积指数、灌浆期叶片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干重、籽粒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吲哚-3-乙酸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显著降低是T1和T2致使水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杂草综合治理和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不同除草剂组合对麦田杂草发生状况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淮麦43号’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了5个除草处理(T1:人工拔草、T2:5%唑啉草酯+50%异丙隆+15%双氟·氯氟吡、T3:4%啶磺草胺+50%异丙隆+15%双氟·氯氟吡、T4:4%啶磺草胺+15%双氟·氯氟吡和T5:15%炔草酯+50 g·L双氟磺草胺),以不除草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除草剂后均显著降低了单位面积杂草的发生数目和重量,其中T3和T4表现较好的防除效果,达到90%以上。小麦的产量随着杂草数量和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对照相比,除草后小麦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T2和T3的小麦产量与T1(人工除草)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其次为T4,T5增产的幅度最小。从生理指标分析,T1、T2和T3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吲哚-3-乙酸、赤霉素和玉米素+玉米素含量较高,T4和T5的上述生理指标增加较小。这可能是T4和T5处理小麦产量增加幅度较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