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6篇
  26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以往用嫁接的方法繁殖牡丹优良品种,多采用根接(芍药根或牡丹根作砧木),很少采用高接。这是有些同志误认为:高接既麻烦又不易成活,是徒劳的。其实不然。只要掌握好高接的时间和操作要领及必要的养护管理知识,那是完全可以成活的,而且成活率还很高。  相似文献   
62.
加压蒸汽热处理柞木化学组分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涛  顾炼百  刘翔 《林业科学》2012,48(12):148-152
木材热处理目前是木材物理改性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产业应用较为成功的一种木材改性方法。木材经过热处理后,尺寸稳定性与生物耐久性都获得了提高,材色也明显加深,使一些常规材呈现出类似热带珍贵树种的材色(顾炼百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市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及进化情况,筛选全蚀病菌侵染小麦的分子标记,采用形态学观察、科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进行鉴定,并对其侵染后小麦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related protein,PR)基因的表达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显微形态观察初步确定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v. Arx.Olivier,经科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证明该病菌均为禾顶囊壳。本研究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美国的小麦全蚀病菌间的同源性比与来自中国陕西省的小麦全蚀病菌的同源性更高。采用禾顶囊壳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所有分离病菌均扩增出了小麦变种的特异性条带,证实分离菌株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 graminis var. tritici。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病原相关蛋白基因PR4a、PR4b、PR2、PR10受到小麦全蚀病菌侵染后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在侵染后第5~6天达到最高峰,表明这些基因可作为小麦全蚀病菌侵染小麦的标志性基因。  相似文献   
64.
葛统一  刘翔 《中国棉花》2002,29(4):37-38
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是一项关键性增产技术 ,农三师从 1 997年开始进行小面积试验 ,2 0 0 0年示范面积 0 .5万公顷 ,2 0 0 1年推广 3.36万公顷。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表明 ,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 ,合理增加密度 ,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 ,在坚持“密、矮、早、膜、匀”栽培模式下 ,正确处理好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高密度植棉增产潜力巨大。1高密度高产栽培基本模式目前 ,农三师高密度栽培包括宽膜 (膜宽 1 .5 m)和超宽膜 (膜宽 2 .2 5~ 2 .3m)两种铺膜方式 ,高密度主要采取缩小株距或增加行数的方式来提高单位理论株数 ,…  相似文献   
65.
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演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于1990~1998年在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监测基地进行,监测研究了不同处理间黑土肥力演化规律、增产效益和化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和提高地力,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66.
转基因作物--恶魔还是救星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一直受到各国政府与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然而,最近在欧洲开展的一场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抵制,这场争论的最终结果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走向。本文回顾了这场争论的经过和潜在的原因,指出这场争论最根本的原因是各种经济利益的冲突。目前,可靠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政策保障体系已经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  相似文献   
67.
针对木材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及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不断推进,明确能源类课程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设置的必要性,探索新形势下能源类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分析能源类课程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方法,以期推进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完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8.
为了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本文就汉川市水稻减药控害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对其的推广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9.
新常态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供给侧改革和消费理念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推进,催生和激发了蔬菜园区(家庭农场)极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本文在实例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成因、问题,提出提素质、明导向、降成本、补短板、去杠杆、保安全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蔬菜规模园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为了建立菜豆晕疫病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本试验利用菜豆晕疫病菌arg K特异性序列设计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引物,进行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5株菜豆晕疫病菌的LAMP产物呈阳性结果,而参试的其他病原菌不产生扩增反应。LAMP检测基因组DNA和菌悬液时,其灵敏度分别达到0.632×10-4ng/μl和7.3×102CFU/ml,该方法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00倍。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有效应用于口岸菜豆晕疫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