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21.
囊尾蚴病的发病率非常低,特别是牛寄生囊尾蚴的病例更是少见,容易在检疫检验时出现判断不准确,现将笔者在检疫(验)工作中遇到的该病例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2.
农电企业广大农电工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力量,但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很难适应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因此,有效地提升农电工队伍素质是摆在农电企业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综述了世界咖啡锈菌生理小种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咖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的动态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究四季秋海棠BsRbohD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异源表达四季秋海棠BsRbohD基因的‘哥伦比亚’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通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活性氧(ROS)水平、花色素苷含量及相关合成基因表达的变化来分析BsRbohD基因与花色素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四季秋海棠BsRbohD基因异源转入拟南芥后可正常表达。在对照条件下,两个过表达株系OE1、OE2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虽然略高于野生型,但Fv/Fm、花色苷含量和相关结构基因没有显著差异;高光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BsRbohD在OE1和OE2中显著表达,使得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显著增加;之后,花色素苷的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响应高光而显著上调的时间显著提前、上调幅度也较野生型高。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四季秋海棠Bs...  相似文献   
25.
从中英文的语言表达差异和文化差异入手,归纳了园林专业文章的翻译技巧,包括词汇的分类、选择,句子成分的分析,重点词汇含义的分析,结构的重建。总结为4句话"有取就有舍,离析又组合。去表揪深意,重新建骨骼。"  相似文献   
26.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调整伊盟农牧业机械推广站张开明近几年来,自治区生产和引进的小型联合收割机均属4L-0.75,4L-0,65系列小型背负式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简称小联机),是与8.8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现就该系列小型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调...  相似文献   
27.
28.
张开明 《植物检疫》1991,5(3):193-195
1 1980年以前我国橡胶及热带作物病害简况据1976~1980年华南5省区橡胶热带作物病虫调查,在橡胶、椰子、油棕、剑麻、胡椒、咖啡、可可、芒果、油梨、腰果、番木瓜、菠萝、木薯、香茅草、大叶茶、甘蔗、柑桔等27种作物中,共查出近400种病害。其中:橡胶病害65种,重要的有白粉病、条溃疡病、季风性落叶病、  相似文献   
29.
<正> 由木硬孔菌(Rigidoporus Lign—osus)引起的白根病是印尼橡胶树的一种主要病害。白根病造成的损失是导致树株减少因而降低橡胶产量。此病由根系接触染病的根系残屑通过根状菌索而蔓延,或通过风传孢子在新砍开的树桩表面拓殖而传播。在印尼,白根病广泛蔓延可能有几种原因:树株或树桩毒法的手工清除老胶树的开垦法在土中留下病根的残屑,它为新种的幼树提供了侵染源;不适当的敞开根头和施用杀菌剂的防治方法,以及财政问题而忽视根病处理的趋势这些都是促进白根病爆发和蔓延的原因;现代胶园是第三代或第四代胶树,有许多严重的根病问题,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因素。本文记述印尼橡胶树白根病的现状,讨论施用硫磺的效果,估量硫磺防治白根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30.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胡红’为材料,利用DionexICS-3000离子色谱仪对7个生育期中茎与根系韧皮部糖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探讨牡丹不同生育期根系与茎中糖组分的转运规律.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蔗糖含量在主根中先下降后上升,而侧根中则逐渐下降;圆桃期时主根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上升明显,分别比显蕾期增加75.34%和73.68%,开花期达到最高.每个生育期上、中、下茎段中蔗糖含量差异不明显,且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立蕾期开始缓慢下降,开花期降到最低,下茎中的蔗糖含量下降幅度最大(43.55%).根和茎中蔗糖含量开花期均降到最低,从圆桃期开始茎逐渐高于根系,谢花期时茎中蔗糖含量比根中高出48.9%.在每个生育期,茎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高于根系,根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与茎中相比差异性显著.分析表明,牡丹立蕾期时根系中蔗糖开始转变成葡萄糖和果糖,茎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加,为开花供应能量;谢花期时,根和茎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开始下降,蔗糖含量则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