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175篇
  124篇
综合类   974篇
农作物   231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2012年从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77个公里网交点样地中选取50个有林地固定样地,调查了每个样地内的优势树种、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活立木株数,估算了样地林木蓄积,并与2006年调查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保护区6年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50个调查样地中,优势树种有3个样地从针叶林演变为阔叶林,郁闭度有36个样地上升、11个保持、3个下降,平均胸径有42个样地上升、8个下降,平均树高有32个样地上升、13个保持、5个下降,活立木株数有39个样地增加、4个保持、7个下降,蓄积量有44个样地增加、6个减少;250个样地的平均郁闭度、胸径、树高、活立木株数和蓄积量等与前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t检验表明,仅郁闭度,蓄积量前、后期间有显著差异,而胸径、树高、活立木株数前、后期间无显著差异。针对调查结果,分析了保护区森林资源变化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2.
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熟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培养基中添加电气石培养硝化菌,研究电气石对硝化菌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将电气石添加到普通陶粒(CM)原料中制备了功能性陶粒(FCM),通过测定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含量变化,比较功能性陶粒和普通陶粒两种载体上生物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添加电气石的培养基中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未添加电气石的对照组;FCM上的生物膜熟化过程对氨氮的去除率在第14 d趋于稳定,硝酸盐氮含量从第12 d逐渐升高,分别比CM早7 d和6 d,能较早发挥生物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3.
为掌握陕西省科企联合体小麦区试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9—2023年度连续5年参加联合体区试的114份品种,采用大田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5种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4份品种对鉴定的5种病害抗性程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对条锈病抗性水平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水平最差。供试品种中,对条锈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61份,占供试品种的53.51%;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27份,占供试品种的23.68%;对赤霉病表现抗-中抗的品种21份,占供试品种的18.42%;同时鉴定出2份对5种病害均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为西农968和金麦207。对21份高感条锈病的品种均按陕西省区试品种试验要求终止了试验。  相似文献   
124.
云斑又称褐首鲶,隶属鲶形目,团科,与斑点叉尾烟统称美国,由湖北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引自美国。一、形态特征云斑鲍鱼体粗而短;体表光滑无鳞;前部宽肥,后部略侧扁;背鳍后有一小脂鳍;体色黄褐色,腹部白色;口亚下位;尾鳍截形略内凹不开叉;有触须4对;胸鳍硬刺内线有锯齿,臀鳍鳍条数18-21,鳃耙数8—9。二、生活习性云斑的生活在水域的底层,行群体生活。云斑蛔原为肉食性充类,在美国经过长期驯化,已转为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幼仔鱼时,以浮游生物为食,也吃有机碎屑及各种精饲料。成鱼以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有机…  相似文献   
125.
126.
[目的] 科学评估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为区域内生态安全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秦巴山地2000—2020年3期地表覆被数据为基础,应用空间分析法和地形分布指数法,定量地分析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以及其在各地形梯度上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显著,且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呈东西两侧跟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②2000—2020年,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低生态风险区明显扩张,高生态风险区显著缩小。③高生态风险多集中分布于海拔高、地形复杂或海拔低、地形平坦地区,低生态风险在中等地形梯度地区呈优势分布。[结论] 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升;秦巴山地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影响较大,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7.
为明确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选择性和种内干扰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条纹蝇虎偏好捕食灰茶尺蠖低龄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捕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蛛捕食能力最强,日均可捕食灰茶尺蠖1龄幼虫17.44头,幼蛛捕食能力相对较弱,日均捕食1龄幼虫2.33头。条纹蝇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捕食量随灰茶尺蠖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逐渐降低。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和2龄幼虫表现为正喜好性(Ci>0),对3龄幼虫表现为负喜好性(Ci<0)。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该反应符合Hasse Ⅱ模型。研究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和良好的防控潜能,这为利用茶园蜘蛛天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为掌握规模化猪场舍内小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为猪舍空气质量对人、动物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和相关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探索出有效的舍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2010年11月20日~2011年3月10日和2011年11月19~2012年3月11日连续2 a 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种猪场31栋猪舍(规模化猪舍,利用屋顶进风,地下航道抽风的立体空气综合控制技术)和周围10个小型猪场26栋猪舍(简陋猪舍,利用自然通风或小风机通风)进行舍内空气质量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利用空气综合控制技术通风的标准化猪舍内空气质量较好,能够明显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还保证了舍内温度,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9.
以福建省主栽烟草品种翠碧1号、K326和云烟87为材料,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铬(Cr)胁迫对烟草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总性能指数PIABS呈显著下降趋势,Cr胁迫首先影响了PSⅡ对光能的吸收和电子传递,降低PSⅡ反应中心活性,引起了发生在从PSⅡ供体侧(即OEC)到PSI末端电子受体还原整个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光抑制伤害;铬添加量为30、60、90 mg/kg时,3种烟草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初始值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未出现明显的K点;当铬添加量为90 mg/kg时,J-I-P段荧光值显著下降;低Cr添加量对烟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促进作用,高添加量则表现为抑制作用;烟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随Cr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高浓度Cr胁迫对烟草叶片膜脂系统造成了氧化损伤,并超出了细胞内部的活性氧清除能力。铬对3个烟草品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0.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生产生存的根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土地制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时就会被新的土地制度所取代。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次土地制度改革的梳理,发现土地制度改革的本质都是为了通过制度改革来缓解或消除人地矛盾,土地流转就是在此背景下的一次重大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基于此,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注重农民的需求和切身利益,把握人地关系的平衡点,并从农地所有权和农民权益保障、农地交易市场和成本、土地流转制度和土地功能3个方面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策略,最终使人地和谐相处,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