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4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的要求,把《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栽培学各论》(一)和(二)以及《作物栽培学实验》等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统筹,总论中包括各种作物共同的生育规律和总体生产发展概况,各论中突出富有不同作物特色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在所有作物中突出主要作物,在栽培技术上突出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与课程改革相适应,采取了整合师资力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配套措施,以促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2.
离体条件下玉米籽粒发育调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改进的籽粒离体培养系统对糖分浓度、GA3、ABA以及乙烯对籽粒发育的调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营养供应状况与籽粒发育密切相关;相对较高的ABA/GA3利于籽粒的正常发育;籽粒发育的前期是对乙烯的敏感期。激素对籽粒发育的调节可能以可溶性酸生蔗糖转化酶为调节位点。  相似文献   
73.
玉米的雌雄穗开花间隔对产量的影响及其潜在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CIMMYT选育的耐旱品系及其与津巴布韦耐旱玉米种质组配的不同世代的种质为材料,采用充足灌水与水分胁迫相对照的方法对玉米的雌雄穗开花间隔(ASI)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ASI与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并对影响ASI的一些因素及其影响产量的潜在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为了系统分析玉米茎秆和根系的协同抗倒性,试验选用6个抗倒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0、7.5和9.0×104株/hm2 3个种植密度,以田间茎秆的拉倒力和拉倒角度为抗倒性评价指标,与基部第三节间和根系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将基部节间性状与根系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节间长、粗、单位长度鲜重、干重和各组分含量、根幅、支持根粗、根条数、根粗和根干重均与抗倒性评价指标显著正相关,其中节间粗(拉倒力:r=0.561**,拉倒角度:r=0.521**)、单位长度鲜重(拉倒力:r=0.520**)和干重(拉倒角度:r=0.562**)的相关性最大。节间粗和单位长度物质积累量与根干重和支持根粗等根系性状显著正相关,协同作用于植株的抗倒性。当种植密度增大,节间粗、单位长度物质积累量、结构根深、支持根粗、总根条数、根粗和根干重显著减小或减少,导致植株的拉倒力和角度显著减小,倒伏率显著增大。‘粒收1’‘创玉107’‘MC278’和‘京农科728’的节间粗(1.76、1.72、1.71和1.70 cm)、单位长度鲜重(2.9、2...  相似文献   
75.
去叶影响玉米籽粒发育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杂交种0425为材料右授粉后第2天进行去叶处理,测定了处理后果穗中部和上部籽粒在籽粒形成期的粒重,呼吸,可溶性糖含量及乙稀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去叶处理季籽粒的发育,造成籽粒败育率的升高。相对于穗粒数而言,粒重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6.
77.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对果稳中部及上部籽粒在发育早期超氧化物酸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部正常发育的籽粒相比,顶部败育籽粒POD活性较高而SOD,CAT活性较低。进一步分析籽粒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可知,败育籽粒在发育早期生物膜结构被破坏。这种膜质破坏可能与其较高的乙烯释放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