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6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榆中县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SPOT遥感影像得到的榆中县土地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榆中县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榆中县20个乡(镇)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相差较大,其中以兰州市区附近乡镇的多样化指数较大,即土地类型较多;土地利用形状指数小,乡(镇)之间相差较大;各乡镇之间分维数差异不明显。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组合数据显示,榆中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  相似文献   
52.
甘肃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首先对甘肃省12个中心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全省范围内,兰州市得分较高,说明人居环境较优,其余城市得分偏低,而且各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差距较大,有一半城市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酒泉最差。其次针对各个城市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徽县洛坝铅锌矿废弃时间不同的废渣地化学分析表明,主要污染物类型为重金属Pb、Zn,最高含量Pb为6 298 mg·kg-1、Zn为480 800 mg·kg-1.重金属在废渣地含量随废弃时间增长而减少,对其自然恢复植被的物种调查发现废渣地Pb、Zn浓度是影响植物自然定居的限制因子.本文在现场踏查的基础上对洛坝废渣地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的35种植物,隶属16个科20个属,多为1~2年生草本植物,优势植物是以野艾蒿为代表的菊科.11年废渣地以野艾蒿 车前草、野艾蒿 小亚麻芥等稳定群落为主;6年废渣地多以野艾蒿、马升塘、灰绿藜等单种群存在;3年废渣地植物则表现为稀少的节节草 苍耳群落和一个不稳定植物斑块;11年废渣地正形成良好的植被.对废渣地的优势植物竞争性分析表明,竞争植株盖度与竞争强度呈正相关;种内和种间竞争总强度分别为4.063、3.031.优势植物的竞争强度来自种内,野艾蒿是可以作为在铅锌矿废渣地植物恢复的优势植物.  相似文献   
54.
通过设置在甘肃省定西市李家堡镇的保护性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共设4个处理(T:传统耕作;NT:免耕无覆盖;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NTS:免耕+秸秆覆盖),采用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即小麦→豌豆→小麦和豌豆一小麦一豌豆,本文中所指春小麦地、豌豆地分别指2008年种植春小麦、豌豆的轮作次序),于2008年3月中旬对春小麦、豌豆双序列轮作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进行了采样测定.结果表明,经过7 a的轮作后,两种轮作次序下,0~3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微生物鼍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有在免耕+秸秆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较免耕不覆盖、传统耕作处理高的趋势,且其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土壤微生物鼍碳含量在两种轮作次序下的排序均为: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T);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春小麦地和豌豆地的排序则分别表现为: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T)>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T).同时,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与有机碳和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氮的积累.  相似文献   
55.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类对目的基因进行靶向改变的现代生物技术,因其具有修饰效率高、特异性强、无物种限制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文章综述了4种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家畜育种、生产性状改良、生物模型构建、优质饲草培育与供应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以利鲁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等分子手段检测了BCMO1在利鲁牛肝脏、十二指肠、不同脂肪组织等部位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BCMO1在肝脏、十二指肠、心脏、肾脏和肺脏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在脾和瘤胃内未表达;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内BCMO1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其中在Western Blot检测中BCMO1在皮下脂肪仅有极少量表达,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CMO1在不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当。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BCMO1除在十二指肠具有极高的表达量外,在肾脏、心脏、牛皮的表达量均高于肝脏。以上结果对深入研究β-胡萝卜素在肉牛体内的代谢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7.
<正>如何深入挖掘临江寺豆瓣发展历史和工艺文化,进一步拓展厂区建筑群规模,丰富食住行游购娱元素,打造成为工业旅游园区?四川临江寺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江味业")作为地方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新路子——打造生态创意农业园。谋新路企业转型的重要战略"生态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推进资阳市生态创意农业园  相似文献   
58.
正秋冬茬番茄在7月底8月初育苗,8月底9月初定植,10月至来年1月收获;生育前期高温多雨,已发病毒病、叶霉病等病害;生育后期温度逐渐下降,需要防寒保温,防止冻害。一般采用日光温室进行种植。1品种选择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低温弱光、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适宜陕西白水栽培的品种有金鹏8号、凯特3003等。2播种育苗2.1种子处理可用10%磷酸三钠或2%氢氧  相似文献   
59.
随着国家"粮改饲"政策的落实和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已开始广泛应用于肉牛养殖中。本文综述了全株玉米青贮调制的关键技术点及青贮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优质玉米青贮的调制提供依据。并从肉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屠宰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等方面汇总分析全株玉米青贮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全株玉米青贮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0.
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设置了苜蓿-苜蓿(L-L)、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和苜蓿-谷子(L-M)6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对苜蓿后茬轮作不同作物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吸收汇,且呈现夏秋高,春冬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L-L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最高,L-W处理较之降低了42.43%;L-C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最高,L-P处理最低;CH4吸收量以L-M处理最高,较L-F和L-L分别增加了62.71%和31.87%,综合增温潜势表现为L-L>L-M>L-C>L-P>L-F>L-W。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O2、CH4、N2O排放量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有显著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温度、过氧化氢酶是CO2和CH4排放的主导因素,土壤温度极显著影响气体排放,N2O排放主要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综合来看,与长期苜蓿连作相比,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种植一定年限之后轮作粮食作物能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弱农田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其中以小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