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对贵州省土地利用管理和省内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总体一般,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较高,且得到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4个指标之间相互验证;组合类型则以林地+耕地为主;耕地、草地、其他农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较多,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未利用地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较少,林地、水域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最少;全省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236.95,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不高。  相似文献   

2.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刻画人类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性的关键指标。以四明山区域2000、2010年遥感解译数据为数据源基础,运用多样化程度指数、区位指数以刻画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研究发现,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多样化水平和强度比较低,利用类型单一;各镇间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受地形制约较大;60%以上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耕地林地呈现减少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实现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GIS平台支持下,利用破碎度、形状指数、分维数、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对西固区11类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商服用地的景观破碎程度最大为3.98,其次为水利设施用地为3.80;未利用地的景观破碎度最小为0.04。说明在西固区商服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而未利用地受人为干扰的程度最小,河口乡景观破碎度最小,表明其受到人为影响的程度最小,而陈坪乡、达川乡破碎度指数较大,表明这两个乡镇在西固区受到较大的人为影响。西固区各位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差异比较大,水利设施用地最大为2 428.66,而未利用地最小为0.82。说明西固区水利设施用地的空间上最为分散,而未利用地在空间上的分散程度最低。景观多样性指数表明西固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为主,而土地利用组合系数也表明西固区土地利用方式以未利用地为主。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2008年4期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定量研究了1985年以来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方向及其景观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985年以来:(1)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为最主要的转出土地类型,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转入土地类型;(2)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水平来看,区域景观格局愈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在向着多样化和均质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波动态势;(3)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水平来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的景观格局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点各异,如耕地景观优势度降低、林地聚集度下降而未利用地破碎性增强等。  相似文献   

5.
王鹏  王亚娟    刘小鹏    温胜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197-203
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对象,以1995、2000、2007年和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匀度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下降;而耕地和未利用面积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成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沙坡头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同,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由159.326 8增加至212.094 4,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加深;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0,说明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从景观多样性来看,研究区景观格局结构趋于多样化;从景观均匀度来看,研究区景观均匀度指数整体水平不高,且研究期内呈下降变化趋势,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复杂化程度较低。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看,沙坡头区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以及政策导向是沙坡头区土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域,对其2005—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基于2005、2010、2015年3个时点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图及变更数据,利用ArcGIS10.2软件得到2005—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分析研究时期内临川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区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利用Fragstats 4.2软件选取4个类型指标、5个景观指标,对临川区2005—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分析。结果表明,临川区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有大量耕地、林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水域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2005—2015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上升趋势;耕地、林地始终保持较大优势度,同时破碎度也不断提高。建设用地越来越集中分布,分散度不断降低。景观趋于丰富和复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拜城县2009、2016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视角,通过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K)、土地利用程度(LUE)、土地利用转移矩阵(LCC)、景观格局指数系统测度了2009~2020年拜城县土地利用与“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进一步分析其原因。研究发现:(1)2009~2020年间,拜城县土地利用结构明显改变,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用地面积先期被不断挤压,后期明显好转,各类土地的面积和利用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仅有未利用地的面积与利用率有所下降;(2)从景观格局指数来看,未利用地与草地占据主导,景观内部连通性逐渐加强,景观类型变得愈加复杂,景观分散性逐渐加强;(3)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张侵占了生态空间,“三生空间”结构趋向不稳定状态;(4)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因素是影响区域内土地利用及“三生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布局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控制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有序扩张、提高生态空间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促进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拜城县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振宇  付梅臣  胡利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48-11151,11259
以2009年唐山市汉沽农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资料,在ArcGlS软件支持下制作研究区景观类型图,运用景观分析软件Patch Analyst4.0提取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1组能够充分描述景观特征且不存在冗余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指数,经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类型及各斑块面积差异性较大,部分景观斑块形状复杂,景观异质性强,有一定优势案观类型。  相似文献   

9.
戎晓红  李春侠  张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67-12269,12316
基于徐州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区位熵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更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2005~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在不同的地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009年各区县均有2~6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熵大于1,表明该土地类型相对于徐州市而言具有明显的区位意义,空间聚集程度高。最后根据研究结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河北省土地数量、分布规律和结构布局状况,基于河北省2004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多样化指数、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区位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及省内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河北省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较高,各个地市的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差异很大,集中化分析与多样化分析相反;土地组合类型只有三种,基本局限于农用地,造成土地利用整体功能较差;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在全省大部分地市都具有区位意义;土地利用程度由南向北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1.
以东莞市高土步镇土地利用规划为例,预测小城镇尺度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高土步镇内农业用地面积减小,工矿仓储用地、管理与服务用地、公园与绿地、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增加;农业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等零散、小斑块被合并,斑块数减少,形状趋于规则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上升,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下降,分布更趋均衡化,景观异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贾松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3980-3983
以小江流域不同时期遥感数据为基础,应用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小江流域的景观格局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斑块形状都极不规则,而且还呈明显增大趋势;小江流域的景观类型多样性在研究期间呈递增趋势,但增幅不大,同时景观优势度指数则表现出递减趋势,表明该研究区中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差异在不断减小,这从景观均匀度指数上也得到了验证.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破碎度最大,草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这与居民点与工矿用地的分布比较分散有关.  相似文献   

13.
森林景观动态监测是识别森林生态系统内部功能与结构变化驱动机制的基础。以典型旅游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黄山市为例,以1988、1997、2006、2018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景观转移矩阵、核密度分析、景观指数等方法对黄山市森林景观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景观为黄山市主要景观类型,有林地为优势景观,1988-2018年,有林地面积占比逐渐上升;空间上形成林地亚类镶嵌分布格局;不同年份林地亚类转移以有林地与疏林地之间相互转移为主。2)不同年份海拔与森林覆盖率呈正相关;黄山市大多数乡镇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森林覆盖率<50%的乡镇聚集在以屯溪区、徽州区为核心的中部偏东南区域;1997-2006、2006-2018年林地变化核密度密集区分布广泛,而1988-1997、1988-2018年林地变化分布较为聚集。3)景观水平上,1997、2006年聚合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分裂指数呈现升高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类型水平上,有林地1988-2006年破碎度增加,2018年有所下降;疏林地较有林地破碎度更高,且斑块边缘形状复杂化;灌木林地斑块密度较小,斑块凝聚度林地景观类型中最低,分离度最高,1997年后分布区域破碎化、零散化;近30 a非林地中建设用地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呈下降趋势,分布更加集聚。多期森林景观时空变化分析可为黄山市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以雅鲁藏布江上中游三个不同农牧活动强度区——低强度区仲巴、中强度区昂仁和高强度区日喀则三县/市为例,分析了该三个研究片区的不同农牧活动干扰强度下的景观格局变异。结果表明:自上游的仲巴至中游的日喀则,随着人类农牧活动强度的加大,景观格局亦随之呈现规律性的变异,自然景观和半自然景观面积百分比逐渐下降,而包括耕地及居民地在内的人工景观面积比例上升明显;上游的仲巴片区景观形状简单、粒径粗大、分离度小、景观多样性低,而至中游地区的日喀则片区,则表现为景观形状复杂、粒径小、分离度大、景观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以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斑块多样性(斑块大小和数量、斑块形状)、景观类型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聚集度)等指标,分析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景观多样性的变化:项目区以耕地(水田和旱地)为基质的状况进一步加强,斑块类型和数目明显减少,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降低,土地集中连片,优势度和聚集度增加,项目区总体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多样性变化的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整理区域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局部生态环境效益的下降,以耕地数量增长为主的土地整理模式应该转变为以土地质量的提高为主.综合考虑土地搭理对区域景观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北京市1992、2000、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分析分离度指数、聚集度、景观形状指数的变化,使用TM/E TM+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北京市的地表温度,分析北京市区热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以2010年为例,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植被归一化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1992-2010年北京市地表温度升高,且城市热岛范围增大;景观形状指数与分离度指数能很好地反映本区域地表温度,分离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2015年内蒙古武川县哈乐镇草地斑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农村牧区草地规模、分布及形状的视角构建草地景观特征评价指标;采用2020年人均耕地标准测算退耕潜力,探讨草地景观综合状况与退耕潜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武川县哈乐镇草地密集区域较多,草地斑块的疏密程度受海拔与坡度影响较大;不同村组的草地景观差异较大,西北地区草地景观规模小且破碎化程度高,东南地区草地景观规模大且集聚度好;退耕还牧潜力较大的发展潜力区和优势潜力区大多位于哈乐镇东北和西南边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与地理信息系统手段,提取桂林市下属阳朔县2000年、2008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分布特征,计算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等,结合阳朔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阳朔县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6年阳朔县建设用地变化幅度最大,林地的变化幅度较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中,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换较多,这是城市用地主要来源之一;2000年到2016年景观格局呈现由聚集向破碎化和多样化发展趋势;2000年到2016年间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5 388万元,表明生态环境朝着健康、友好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甘肃省康乐县第2次土地调查Shape数据为源数据,在Arc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原理和Frag-states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斑块面积指数、斑块边界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密度指数等指标,对甘肃省康乐县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康乐县的优势景观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51%、12.48%和9.27%,其他景观类型呈补丁状分布;各景观类型面积大小差异较大,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外界干扰影响了一系列斑块性质;研究区内景观类型发育成熟,景观类型较多且分布均匀,同时,景观结构较为简单,异质性较低,其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化指数分别为1.560 3、0.520 8和0.032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