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5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利用250mmol/L NaCl溶液对河农16和623B高粱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0h、2h、4h、6h、8h、12h后,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河农16和623B在盐胁迫下各生理指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短时间盐胁迫下变化不明显,在6h或8h时表现下降。脯氨酸、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大或最终表现为上升趋势。623B在盐胁迫下,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河农16;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略低于河农16。相对来说,623B的耐盐性更强。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高粱籽粒灌浆动态规律,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3份高粱品系dk81、a8203、sh18在开花期测定开花速率;在灌浆期对穗部上、中、下3层定期取样,测定百粒重、籽粒含水量、总淀粉含量等性状。经回归分析发现高粱穗部灌浆上、中、下层不完全同步;中部百粒重干重与开花后天数符合三次方曲线;中部淀粉含量随着灌浆出现多峰曲线;百粒重干重与籽粒含水量也符合三次方曲线。因此,可以用籽粒含水量与百粒重干重建模结合淀粉含量预测最适收获期。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OFP(Ovate family proteins)基因家族在高粱基因组中的特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粱OFP基因家族进行了家族成员鉴定,进化关系分析,基因定位,保守motif分析,基因结构、功能启动子元件、基因共线性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粱中鉴定得到37个OFP基因,编码139~543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在15.379 88~60.055 64 kD之间,等电点为4.49~11.62,均为亲水蛋白;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包含高粱OFP家族13、8、16个基因;该家族成员在高粱10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其中3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含有10个SbOFP基因;该家族蛋白保守结构域基本由Motif1和Motif2组成,有13个基因同时具有干旱诱导响应元件(MBS)、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和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CGTCA-motif和TGACG-motif);高粱内部有20对共线性基因,与水稻、谷子和玉米共线性基因个数分别为27、27、32。胁迫发现SORBI_3005G042800、SORBI_3003G227000、SORBI_3003G010700和SORBI_3006G187600共4个基因的表达与盐胁迫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高粱OFP基因家族,为高粱OFP基因家族成员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不同高粱基因型感蚜虫前后POD、PPO、PAL酶活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几个不同高粱基因型田间感蚜虫前后的三种酶POD、PPO、PAL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蚜前后各材料POD活性都有明显的增加,抗蚜虫材料河农16前后均比其它几个材料的活性低;PPO活性感虫后有明显的增加,变化情况与POD类似;PAL活性感后有明显的增加,河农16与其它几个感蚜型相比,稳定性显著。表明POD、PPO与诱导抗性有关,而PAL在抗蚜材料河农16中为组成型表达的,可能受抗蚜虫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35.
36.
观察了高梁同源四倍体与地倍体受精后胚及乳发育的全过程。四倍体高梁在受精后胚胎发育的进程上均较其二倍体母体滞后,而且四倍体胚胎的发育在进度上很不整齐。  相似文献   
37.
不同高粱品系萌发期耐碱性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品种(系)为材料,以两种碱性盐Na2CO3和NaHCO3摩尔比1∶1作为模拟碱胁迫,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皿纸上发芽法培养高粱种子,测定不同品种(系)高粱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叶长、根重、叶重、计算出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分析不同胁迫处理下高粱各指标差异,计算各测定指标间相关性,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粱品种进行耐碱性强弱排序。结果表明:碱胁迫能抑制高粱种子萌发,降低幼苗生物量。多项萌发和生长参数的相对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干重、发芽势、叶鲜重、干重可作为高粱萌发期耐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根据主成分分析,8个高粱品种耐碱性的顺序为GZK4623A/千三623A/GZ623A千三623A/HN16HN16。  相似文献   
38.
以粒用高粱和甜高粱为材料,对甜高粱与粒用高梁不同时期茎秆的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及SS、SPS酶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果糖含量在完熟期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乳熟期茎秆中蔗糖含量甜高粱高于粒用高粱;两种高粱类型的SPS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乳熟期到完熟期粒用高粱茎秆中的SPS酶活力明显增高,SS酶活力在粒用高粱茎秆中随生育期呈上升趋势,甜高粱茎秆中SS酶活力到乳熟期达到最大,明显高于粒用高粱.对糖含量与其相关代谢酶活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甜高粱茎秆中利用SPS酶合成蔗糖的效率要高于粒用高粱;两种类型高粱的SS酶活力与其茎秆中的果糖含量存在明显差异,SS的作用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通过对高粱种质资源穗部表型多样性与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筛选高粱优异种质,丰富高粱穗部相关性状的遗传信息,为现有种质资源的保护、高效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参考。【方法】 以320份来源于中国各地的高粱种质为供试材料,对其在2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12个穗部性状(粒长、粒宽、千粒重、籽粒硬度、籽粒容重、角质率、穗粒重、穗长、穗柄长、穗柄直径、一级枝梗长和一级枝梗数)进行精准鉴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高粱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F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不同突出特点的优异高粱种质。【结果】 各数量性状分布频次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籽粒硬度、穗粒重和籽粒容重、角质率2年间的频次分布和曲线走势分别在保定和晋中试验点较为相似,多数性状只在一个年份或单个试验点呈正态分布;除穗长和一级枝梗数外,其余性状的均值在同年两点间存在差异;12个穗部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布范围为1.72—2.11,其中,籽粒硬度的多样性指数均值最高,一级枝梗长的多样性指数均值最低;籽粒硬度、角质率、穗粒重、一级枝梗长和一级枝梗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30.00%;所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5.39%;聚类分析将320份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可作为筛选工艺(帚)用高粱的种质类,第Ⅱ类适用于粒用(酿造)高粱优异种质的选育,第Ⅲ类为穗部性状表现较差的种质;依据综合得分F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具有不同突出特点的29份优异种质。【结论】 参试高粱种质资源穗部性状表型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角质率和一级枝梗长的变异系数较高;粒长、粒宽、籽粒硬度、籽粒容重和穗粒重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一级枝梗长相对稳定;筛选出优异种质29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