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1.
为探索兰花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效用,以野生五唇兰中分离并初步筛选的内生菌根真菌为接菌剂,对五唇兰无菌组培苗进行菌根化苗盆栽试验,试验采用液体培养的菌液进行根部喷施,待菌根化苗生长18个月后测定其成活率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接菌明显提高了五唇兰幼苗成活率,促进了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增加,并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以接dmf-49菌处理效果最明显,但五唇兰光合速率不高,在1.50μmol·m-2·s-1以下。表明从野生五唇兰中分离并初步筛选的有效内生真菌能提高其菌根化苗的光合能力,提高植株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12.
拟石斛(Oxystophyllum changjiangense)为海南岛特有的珍稀濒危附生兰科植物。为阐明其附生特性,笔者以分布于海南省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拟石斛为例,在系统调查其资源现状、生境特征及宿主种类的基础上,对其附生宿主的专一性、在宿主上的分布特点及附生个体数量与宿主胸径、树皮特性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6.6%的拟石斛个体分布在海拔800~1 000 m且主要附生在山地雨林中水源附近的高大乔木上;附生宿主18种,多见于木兰科、壳斗科、漆树科及梧桐科的植物;附生指数在0.32~0.94之间,其中白花含笑、长柄梭罗和红锥的附生指数接近于1;拟石斛全都分布在宿主的一级分支或二级分支处,二者差异性不显著;附生数量与宿主胸径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7,P0.05),拟石斛对树皮特性选择具有偏好性。  相似文献   
13.
以叶背绿色型和叶背紫红型两种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生态型的组培苗为试材,进行叶片CO2吸收的日动态变化、气孔密度及光合色素的测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唇兰属于CAM(景天酸代谢途径)植物;叶背绿色型的CO2吸收速率大于叶背紫红型;两种生态型的气孔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种生态型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Chl a)含量、叶绿素b(Chl b)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也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Chl)含量的比值则有显著性差异。五唇兰的光合特性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体现了其作为一种热带兰对生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白芨市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芨属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近年来受药用需求和园艺需求强劲增长的影响,我国白芨市场需求量也明显增多;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导致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本研究对我国白芨栽培种植、经营销售企业信息和药用市场价格等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野生白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石斛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使用6种DNA提取方法提取7种含糖量较高的石斛属植物的DNA,比较不同方法提取DNA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PEX法和改良CTAB法对含有丰富多糖和多酚类的石斛属植物的DNA提取效果较好。改良PEX法与其他5种方法对比,可以更好地去除多糖类和多酚物质的干扰,能够满足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改良CTAB法和改良SDS法与CTAB法和SDS法相比,可获得较高的DNA产率,并且可以较好地去除多糖类杂质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五唇兰菌根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菌根技术在兰科植物保育中的应用,以野生五唇兰的内生菌根真菌和五唇兰组培苗为材料,进行组培瓶苗和盆栽苗的菌根化研究。利用固体培养的菌丝体与五唇兰无菌组培苗进行共生培养,15 d后,根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成功侵染根,菌根化苗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 %(对照为63.33 %)。种植90 d后各菌株处理苗的鲜样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F29菌株处理苗的鲜样质量增长率高于对照31.3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利用液体菌剂对盆栽苗进行菌根化培养。90 d后各菌株处理苗的成活率和鲜样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F29菌株处理比对照高出35 %,鲜样质量增长率高于对照高33.24 %。  相似文献   
17.
从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营养关系、兰科植物菌根的营养效应和营养特性三方面对近年来兰科植物菌根营养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兰科植物菌根营养机理、菌根菌剂研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兰科植物菌根生物资源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园艺生产和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植物中标记基因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了今后标记基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面对21世纪的城市立体绿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介了城市立体绿化的概念及其功能;在综述国内外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现状的基 础上,对我国的城市立体绿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殖的重要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本研究旨在揭示五唇兰自然分布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及五唇兰生态型的相关性。在海南霸王岭王下设置6个样方,测定其内土壤含水量、pH值、氮磷钾含量等理化指标;根据五唇兰的克隆分株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建立五唇兰龄级指数,并分析龄级指数与土壤的相关性;比较五唇兰两种生态型其生境土壤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五唇兰样方内的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氮、磷、钾营养成分丰富。五唇兰根系附近的土壤理化指标存在较大变异;不同样方内五唇兰的龄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五唇兰的龄级指数与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叶背红色型五唇兰的土壤各项化学指标含量均高于叶背绿色型,其龄级指数亦大于叶背绿色型。本研究结果对指导五唇兰组培苗的栽培和解释其野外种群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