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棉花化学封顶对植株上部枝叶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化学封顶剂的主要作用部位和效果,提高化学封顶效率,挖掘高产潜力。以人工打顶为对照,设置不同化学封顶剂量,通过用药前对上部主茎、果枝、叶片进行标记,研究化学封顶剂对棉花上部枝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封顶处理棉花最终株高高于人工打顶处理5cm以上,但封顶剂剂量越大对株高抑制越明显。化学封顶剂抑制株高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上部主茎节间伸长,但对下部主茎节间伸长可能有促进作用。化学封顶标记的上部主茎直径相比人工打顶处理变小,果枝长度缩短,叶宽变窄,SPAD值有上升趋势,更利于通风透光和光合作用。棉花上部蕾铃数增加且增长速度加快,但最后成铃率不高。分析认为,化学封顶剂影响上部枝叶形态,使株型紧凑,蕾铃增多,但对最后成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2.
为探索棉铃发育过程中重量及品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挂牌选取不同时期棉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在常规种植方式下,棉花上部(7台以上)、中部(4~6台)和下部(1~3台)果枝铃重有所差异,中部铃重最高,下部次之,上部最低,最大差值可达1.6 g;棉铃发育上,花后40~50天籽棉、铃壳、皮棉重量增加最快,且均在花后70天最重,而衣分则在花后55天最高;纤维品质指标中除了短纤维率呈不断下降趋势,花后45~55天下降最大,其余指标整体呈随生育进程增加而增加趋势,但长度、整齐度、断裂伸长率分别在花后65、70、60天出现最高值并有下降趋势。综上所述,棉铃发育并不是越长越好,花后超过70天,棉花重量、衣分、长度、强度、整齐度等多项指标都会降低,不利于棉花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43.
棉田滴施甲哌鎓一直备受关注,为研究新型缓释甲哌鎓滴施剂型及其对棉花调控的作用效果,探寻缓释甲哌鎓滴施可行性。设5种剂型(H1、H2、H3、H4、H5)处理,普通缩节胺(S)和清水对照(CK),开展盆栽试验,大田设低(90.0 g hm-2)、高(180.0 g hm-2) 2个浓度水平,进行剂型筛及棉花农艺性状与产量调控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5种不同剂型甲哌鎓滴施出苗整齐度基本在66%以上,壮苗率受品种影响差别较大,在40%~70%之间;除H3外,各剂型甲哌鎓滴施均有控高效果,与CK和S相比,株高分别降低32%~41%和24%~35%,25 d后株高直观差异明显。大田条件下,处理S控高效果最好,CK增高最快,缓释甲哌鎓高浓度时各处理均有较好控高效果且与CK差异显著,低浓度时H5株高61.0 cm,与S效果相近且无显著差异,其他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棉花株宽、茎粗、主茎叶数、果枝台数等农艺性状各剂型处理分别在26.0~35.0 cm、9.5~11.5 mm、13~14片、7~8台之间,与CK和S比均没有显著影响。新型缓释甲哌鎓可促进现...  相似文献   
44.
以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AFD)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对棉花光合特性、成铃规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宜的艾氟迪滴施量。于2021年4—10月进行田间试验,设置0 g/hm2[对照(CK)]、1 050 g/hm2(A)、1 350 g/hm2(B)、1 650 g/hm2(C)、1 950 g/hm2(D)、2 250 g/hm2(E)、2 550 g/hm2(F)7个处理,分别于始花期7月6日(15%)和盛花期7月14日(85%)滴施2次,分析不同滴施量对棉花光合特性、成铃规律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7月10日起至8月10日SPAD值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8月1日各处理基本达到最大值,表现为D>E>C>B>A>CK>F;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面积指数(LAI)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盛铃期时各处理基本达到最大值,表现为D>E>C>F>B>A>CK;花铃期时棉花净...  相似文献   
45.
为明确不同水分处理对两种机采种植模式棉花蒸散发特征、产量形成及品质变化的影响,于2020-2021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灌溉处理3 600 m3/hm2(D1)、4 500 m3/hm2(D2)、5 400 m3/hm2(D3)、6 300 m3/hm2(D4),2种机采模式等行距种植(R1)和宽窄行种植(R2)。结果表明:2种机采种植模式土壤蒸发量(Es)、蒸散量(ET)、Es/ET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灌水处理土壤日蒸发量在灌溉后1~4 d处于较高水平,R1较R2分别高6.98%、7.55%、8.53%、7.19%。年均蒸散量4个灌水处理R1分别为397.6 mm、465.2 mm、547.2 mm、665 mm, R2分别为412.5 mm、482.1 mm、563.5 mm、684.5 mm, R2较R1分别高3.76%、3.64%、2.96%和2.94%。4个灌水处理Es/ET比值R1为2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