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7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金问模  姜心禄 《农技服务》1997,(3):15-16,23
<正> 麦(油)稻两熟两季田地区的水稻抛秧,由于茬口迟,时间紧,温度高等特点,栽培技术完全有别于冬闲田地区,技术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适龄的矮健、带泥、不串根的秧苗。虽然全国各地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套成熟的模式。根据我们在成都平原的研究和小面  相似文献   
12.
科学分析今年我省水稻生产局部减产的原因,总结水稻生产的不足,可以给来年生产提供借鉴,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对照高,并且秸秆覆盖还田对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同时秸秆覆盖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培肥地力。试验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文章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了传播形式、信息载体、信息供体与受体的行为动力差异、可信度有效性与生命周期、不对称性和梯度转移效用递减等因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公正、客观和开放的科技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第三方转化推广平台,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系,建立保险或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加强主渠道建设等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26日,笔者有幸在广汉市高坪镇高拱桥村参观了重穗型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冈优3551生产展示片,目睹了冈优3551穗大粒多的田间长势,特向广大农户推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超级稻品种齐穗后的干物质形成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选择在四川应用较多的6个超级稻品种和3个在生产上表现典型的品种,对齐穗后的穗子、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后,川香9838、II优084、准两优527、川香727穗子的鲜重、干重增重速率较高,且在灌浆阶段0~7 d、17~29 d区间形成两个明显的峰值;II优7号、D优527、II优602、II优航1号穗子增重速率较低。II优084、准两优527、II优602齐穗后植株鲜重、干重增重速率较高,川香727、D优527、II优航1号齐穗后植株干重增重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四川成都地区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 3 年(2006~2008 年)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水稻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品种类型,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0.5~11.25 t/hm2的产量目标下,通过中小苗三角形条栽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负相关关系,且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合理制订高产栽培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级稻Ⅱ优602植株对N素水平和配置方式的动态反应。[方法]试验以II优602为材料,分析不同施N量及配置方式下功能叶、叶鞘、茎秆全N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N素水平下功能叶的最高全N含量出现的时期不同,其中A3水平下以复水期最高。齐穗期、成熟期植株各部位的全N含量均表现为施肥处理>CK,功能叶>叶鞘>茎秆,而不同处理下,植株不同部位的全N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Ⅱ优602在成都平原种植,适宜的施N水平和配置方式为:N素165kg/hm2,底肥:追肥=6:4。[结论]该研究为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提供N素调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的发挥水稻新品种蜀优217在成都平原的高产潜力,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蜀优217在氮肥用量为10~12 kg/667 m2,且底肥∶蘖肥∶穗肥=7∶0∶3时,产量性状协调,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川西平原机插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2种施肥方式(人工撒施和机械侧深施);副区因素为2种施氮量(180 kg/hm2和144 kg/hm2,分别记为N180和N144)。分析各处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川西平原单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机械侧深施处理有效穗、每穗粒数、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0.39%、6.60%、4.97%、4.79%和18.54%。侧深施肥条件下,N180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44处理。180 kg/hm2氮肥撒施处理的产量比144 kg/hm2氮肥机械侧深施处理增加2.87%。可见,机械侧深施技术既能降低施肥成本,又能稳产,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