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 14由兰州农业学校和天水农业学校合作育成 ,其亲本组合为清山 895 /中梁 17。该品种在 1998- 2 0 0 1年度的天水市高山组区域试验中 ,3a平均折合产量 4 130 .9kg/ hm2 ,较对照品种天选 4 1增产11.0 9% ;苗期对混合菌免疫 ,成株期对条中 2 5号、2 9号、31号、水 14及混合菌均免疫 ,对条中 32号免疫至中抗(0 ;~ 2 / 5 / 10 ) ,对水 2类型免疫至中抗 (0 ;~ 2 / 5 / 2 0 )。籽粒含粗蛋白 14 .5 0 %、赖氨酸 0 .4 9%。主要适宜在陇南地区的二阴半山及高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52.
53.
对持续控制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为我国条锈菌的主要越夏区 ,是导致我国中部麦区秋苗发病并进一步引起东部广大麦区发病的主要菌源基地。由于小麦在陇南不同海拔高度垂直种植 ,病菌在区内能顺利完成越夏、越冬和周年循环 ,有利于新小种的产生、保存和发展 ,致使陇南成为我国小麦条锈菌易变区和新小种的策源地。因此治理好陇南条锈菌越夏易变区 ,可大大减少向中、东部麦区提供的菌源 ,阻滞病菌变异和发展的机会 ,这不仅控制了本地区的条锈病的流行 ,也将保护东部麦区和西部春麦区 0 13亿hm2 小麦免受条锈病危害。可见 ,陇南是我国控制条锈病流行关键性地带。近年来 …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索小麦抗条锈性和条锈病控制的规律,对甘肃陇南25个小麦主要生产品种进行了成株期抗条锈性研究.结果表明,25个主要生产品种中有免疫品种2个,高度慢锈品种16个,中度慢锈品种4个,低度慢锈品种2个,中度感锈品种1个.有14个品种生育期间在感病反应型的基础上出现抗病的反应型,表现出成株高温抗性的某些特征.在推广5年以上的品种中有7个品种保持抗性的稳定性.里勃留拉、斯汤佩利已种植30年,病情指数仅为0.13%和0.28%,可确认为具持久抗性;兰天11号、兰天12号已种植10年,病情指数为0.78%和1.71%,也可能具有持久抗性.本研究结果提示,在生产上利用多种抗性类型以及选育具有复杂遗传背景的品种,将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55.
56.
品种来源和产量表现 甘肃省清水农校以“雁农1号”为母本,“内蒙大头”为父本,杂交选育出胡麻品种“天亚2号”。原系号是64—5—74—6。清水农校在1974年、1975年进行试验,先后亩产177.9斤和256.8斤,比对照种“雁农1  相似文献   
57.
甘肃省清水农校对胡麻开花习性的研究,始于1964年(在原兰州农校),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花药开裂和散粉 胡麻在开花前,花药即先开裂。晴天一般是在夜间0—2时开始开裂,在早晨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