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3种小麦纹枯病病原菌接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小麦纹枯病鉴定方法简单、科学、可靠,选用3种接种纹枯病菌的方法,即沟带接种法、土表接种法、牙签嵌入接种法,比较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不同接种方法之间发病率、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法之间、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率、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沟带接种法简单、粗放,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可以用于大量材料的初选。牙签嵌入接种法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率在90%以上,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容易成功,重复性好,但试验鉴定要求细致、繁琐,工作量大。土表接菌法最为简单、方便,通过适当控制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满意的接种效果。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插密度及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薯品种苏渝303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作用依次为钾>氮>磷,进一步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氮,磷、钾的作用达显著水平,密度的作用不明显,在本试验的处理水平内,苏渝303获得最高产量时,氮,磷,钾的最适施肥量分别为N300kg.hm^-2,P2O5193.5kg.hm^-2,K2O367.5kg.hm^-2。  相似文献   
13.
苏薯 9号栽后发根量多 ,返苗快 ,结薯早 ,前期生长势旺 ,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在前 70d明显快于对照品种徐薯 1 8,后期优势减弱。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时 ,苏薯 9号的鲜薯、薯干和茎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三角叶滨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5′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反向PCR技术从三角叶滨藜总DNA中扩增并克隆了该基因的5′侧翼区约855bp的片段。距起始密码子ATG77bp处的T碱基为可能的转录起始位点。在-25~-30bp、-260~-265bp、-337~-342bp以及-715~-720bp含有推测的TATA box(TATAAA),在-389~-393bp和-720~-724bp含有推测的CAAT box(CCAAT),以及在-112~-116bp和-397~-401bp含有推测的ABA作用元件CACGT。仅其-178~-1bp区与中亚滨藜BADH基因启动子区高度同源,同源性为90%。该BADH基因5′侧翼区与其它植物BADH基因的启动子区无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小麦ARz抗纹枯病的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纹枯病在我国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确定小麦纹枯病抗性基因的位点和数量,本文以单粒传(SSD)方法构建了ARx和扬麦158杂交的F6代重组自交系(RIL)的遗传群体共137个单株,分别在2002和2003年用牙签法和沟带接菌法进行了3次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抗性是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的。在2D、3A、3B、3D、7D等5条染色体上分析了42个SSR引物.共49个位点.结合回归分析找到10个SSR分子标记。综合本项目组先前分析的48个SSR标记住点.分别对2、3、7同源群使用Map Manager QTXbl7建立了14条连锁区段,并用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与小麦纹枯病抗病相关的6个QTLs,位于2D、3D、3B和7D上.单个位点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方差的9.0%、7.0%、7.0%、9.0%、14.0%和8.0%。初步认为在7D上有一个抗小麦纹枯病的主效QTL。  相似文献   
1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不同小麦品种秸秆还田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优化麦田养分资源管理,以当前江苏省农业生产上主导品种和有苗头的小麦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磷素含量与分布,分析其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土壤磷素盈亏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高,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高;在常规磷肥施用量49 kg P·hm-2条件下,若秸秆不还田,磷高效吸收型品种种植土壤中磷呈现少量亏损状态;而磷低效吸收型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低,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磷均有盈余.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磷素回田量,减少了小麦磷素携出量.秸秆不还田时,麦田土壤磷盈亏量为-4.7~25.2 kg· hm-2;秸秆直接还田时,所有小麦品种种植土壤中磷素均呈盈余状态,土壤磷盈亏量为4.0~30.3 kg·hm-2.在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中,秸秆不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9个,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28个.在当前秸秆还田的大趋势下,要维持农田磷素平衡,对大部分小麦品种均应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纹枯病抗性QTL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avt14和徐州25杂交的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为材料,研究小麦纹枯病抗性QTL。通过3年表型数据分析,结合构建的重组自交系遗传图谱,共检测到3个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QTL。其中,染色体2B上检测到2个,分别是Qses.jaas-2b1、Qses.jaas-2b2。Qses.jaas-2b1在连续2年田间接种鉴定中可解释5.46%和8.56%的表型变异,Qses.jaas-2b2在连续3年的田间纹枯病接种鉴定中可解释6.04%、8.10%、12.92%的表型变异。在染色体7D上检测到1个抗性QTL:Qses.jaas-7d,最高可解释11.25%的表型变异。说明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QTLs有可能存在于小麦染色体2B和7D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抗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抗性基因位点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小麦纹枯病抗源的遗传多样性,发掘优异的抗性种质,利用沟带接种法对前期筛选出的88份抗性种质进行了3年田间抗性鉴定,鉴定出抗或中抗纹枯病的小麦种质32份。利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对这些抗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59个SSR标记共检测到308个等位变异,每个标记可以检测到2~13个等位基因,平均5.2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异范围为0.12~0.89,平均为0.61,表明材料的遗传丰富度较高。根据聚类分析和主成分(PCA)分析,32份小麦纹枯病抗源按照遗传相似系数可划分为2个组群,国外引进品种和国内改良品种聚为一类,国内农家品种聚为一类,并且与地理分布特征相符。利用与纹枯病抗性QTL紧密连锁的14个SSR标记对32份抗源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与抗性QTL连锁的2BS上的Xwmc154和7DS上的Xbarc126普遍存在,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武农148、陕983、陕农78、Coker 983、H-Line、Mason和Compair中仅检测到一个已报道的抗病QTL,而在Tyalt中没有检测到已知抗病QTL,这些材料有可能携带新的纹枯病抗性基因/QTL,可以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苏渝 7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 ,于 1992年以“徐薯 18号”为母本 ,“苏薯 1号”为父本杂交 ,经多年的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于 2 0 0 2年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为优质早熟食用型甘薯品种。1 产量表现苏渝 76于 1  相似文献   
20.
苏渝 7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合作从徐薯 18×苏薯 1号的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质高产食用、烘烤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鲜薯产量高 ,适应性广 ,抗根腐病 ;栽后发根量多、结薯早 ,薯块较大 ;宜适当增加栽插密度 ,可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