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对不同年份育成的21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分析遗传距离和染色体区段/位点,明确其亲缘关系远近和遗传差异。分析可知,获得的2029个SNP基因位点在B基因组拥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次是A和D基因组;在7个同源群中,第3和第6同源群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第1和第4同源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21条染色体中,3A、1B、6B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1A、6A的遗传多样性偏低。对21份供试材料依据审定(育成)年份分析其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不同年份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先增大后减小,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21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99之间,大致可聚为4个类群,同一年份的品种一般聚在一起,与其系谱关系吻合。构建并分析供试材料的基因型图谱发现,00s、10s和现在育成的小麦品种(系)共有SNP和共有染色体区段分别主要在A、D和B基因组,对应已发表性状同不同年份育种目标吻合。同时发现21份供试材料均含有25个共同SNP位点,分布在1A、5A、6A、7A、2B、3B、6B、1D、2D、3D和7D染色体上,且每条染色体上分布的SNP位点数目均不相同,通过对应已发表性状进一步证实在品种(系)组配与选育过程中注重产量、株高、分蘖数、抽穗期、灌浆速率和抗病等性状的选择。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小麦新品种组配和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对玉米干物质及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6年进行田间氮肥试验,研究分次施肥和施氮量对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供试品种为郑单958,采用二因素裂区设置,主区2种施氮方式,全部基施和50%基施+50%大喇叭口期追施;副区68、113、181、249 kg/hm24种施氮量,对照为不施氮肥,测定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产量与产量构成。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前,一次性基施比分次施肥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高;追施氮肥后,分次施肥比一次性基施的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高,分次施肥且施氮量为181 kg/hm2时整个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最高。各处理间的子粒产量和产量结构达显著差异水平,通过施氮量与产量的模拟方程显示,理论最高产量为9288.95 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202.93 kg/hm2。综合以上结果,说明基施90.5 kg/hm2+追施90.5 kg/hm2的氮肥运筹可获得玉米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光周期对小麦穗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泰山9818、泰山21、4133J、30等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不同时间日照的光周期处理,研究光周期对冬小麦穗分化的影响。[结果]J30是光周期敏感型品种,泰山9818、4133、泰山21是光周期不敏感型品种。光周期敏感型品种的生长短日照时受到抑制,护颖至小花分化期的天数最小,二棱期的出现、通过及雌雄蕊的出现受到的抑制最强烈。光周期不敏感型品种受8 h短日照的抑制程度要明显小于光周期敏感型品种,二棱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雄蕊-抽穗期受到的抑制最强烈,其次是二棱初期-护颖分化期。大穗型品种泰山9818受短日照的抑制程度明显大于多穗品种泰山21、4133。[结论]穗分化的某一阶段不能作为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宁夏盐池县近年来棚栽油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棚栽油桃优质高效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是我国热带林主产区,又是发展天然橡胶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两块宝地之一。由于地处热带北缘,水热条件略逊于橡胶原产地和现已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生产中心的马来西亚等国家。但经过努力,战胜了旱害、寒害和风害等不利因素,“现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北纬17°以北植胶的国家”,成就是很大的。既解决了国防、工交和民用等部分需要,又为今后发展橡胶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金丝桃花朵中营养物质成分含量,本研究对金丝桃鲜花采用真空冷冻、自然风干和恒温烘干3种干燥保存处理方法,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营养物质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冷冻法在其中7项指标上优于其他处理方法,是金丝桃干燥处理保存的最优方法。自然风干下的含水量、总黄酮、硫和磷含量高于其他处理方法,恒温烘干处理后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其他处理方法。本研究通过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对金丝桃花朵中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进行分析,为金丝桃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而多穗型材料则应该注重大穗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黄淮麦区高产麦田的水分高效利用栽培模式,以冬小麦品种泰山4241为材料,通过2010-2012年在泰安市的田间试验,比较了5种栽培模式下小麦群体数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种栽培模式中,节水模式1(总施氮量210kg·hm-2,追氮比例为40%,灌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25万株·hm-2)的小麦产量结构较合理,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其中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两年平均较农户模式分别增加1.45%和3.05%,产量略高于农户模式。因此,该模式具有节水、节肥和高产的特点,在鲁中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于2018—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马庄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包含品种、灌溉两因素,选用14个小麦新品种(系),水分处理分别为出苗后不浇水(E1)、浇拔节水(E2)和浇拔节+开花水(E3),3次重复,共126个小区。分别考察不同处理的小区产量、株高、单穗粒重、单穗穗粒数、单穗小穗数、单穗不孕小穗数等6个性状的变化情况,应用方差分析法和R语言的GGE双标图方法分析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节水型小麦新品系均存在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且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5),基因型效应(G)的变异范围为1.07%~60.17%,环境效应(E)的变异范围为14.42%~86.97%,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的变异范围为4.33%~47.88%。不同品种(系)的群体产量性状和个体农艺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不同,表现为在不同灌水条件下,不同品种(系)处于不同多边形的顶角位置不同;小麦新品种(系)不同个体性状在不同浇水环境下表达程度不同。E1环境有利于单穗不孕小穗数的表达,E2有利于单穗粒重的表达,E3有利于株高的表达;不同环境对群体产量性状和个体农艺性状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不同,E1环境比E2、E3环境具有更好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综上,在黄淮麦区,本研究所选用的14个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基因型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差异显著,E1环境有利于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群体产量和个体农艺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尽可能多的探寻千粒重的重要遗传位点并验证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稳定性,以142个和尚麦/豫8679的F9:10重组自交系(RIL)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安徽合肥(2007、2008)、四川成都(2007、2008)和山东泰安(2009、2010)8个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该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5个QTLs,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36%~16.80%;涉及小麦1A、1B、2A、2D、3A、3B、4A、4D、5A、5B、6D和7D染色体,特别是1B、2A、3B染色体上(Xwmc269、Xgwm33、Xwmc419、Xbarc124、Xgwm636、Xgwm359、Xgwm533、Xwmc307、Xwmc418)的QTL可在多个环境下稳定的表达,为千粒重的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