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152.
阿维菌素对小鼠早期精细胞的微核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阿维菌素是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一种新型,安全,广谱,高效的抗寄生虫药物,本文以小鼠早期精细胞微核试验方法研究其对雄性生殖细胞的诱变性,将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第1,2和3组为低,中和高3个剂量组,分别以1.92mg/kg,4.80mg/kg和9.60mg/kg(相当于1/10LD50,1/4LD50和1/2LD50)剂量的阿维菌素丙二醇溶液给小鼠一次灌胃,第4组为阳性对照组以80mg  相似文献   
153.
沙漠前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2009年新疆奇台县沙漠前沿人工植被恢复区和天然植被恢复区监测到的风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天然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风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年度尺度上,人工植被恢复区的无风天比天然植被恢复区多58.8 d/a,年均降低风速0.88m/s,多消抵65.2%的风动能,人工植被恢复对北向和西北向风的消...  相似文献   
154.
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近年来,刺参养殖在大连地区沿海广泛开展,已经成为农业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刺参养殖产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主要的一点是池塘中大型藻的大量繁殖,大批死亡影响了刺参的生长. 在大连地区刺参养殖池塘中大型藻的出现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5月化冰后随着水温的升高,一些以浒苔等为主的绿藻门大型藻类开始生长,这些藻类大多为低温种类,当水温在24℃后陆续死亡.第二阶段是6月~9月水温持续在25℃以上的高温期以刚毛藻为主的大型藻类大量繁殖,进入秋季随着水温下降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155.
养参池底泥弧菌数量变动及微生态制剂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和2011年连续对放养相同密度刺参池塘底泥中弧菌总数的变化进行了监测,探讨微生态制剂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弧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新池塘弧菌总数在同一时期显著低于老池塘,投施微生态制剂试验组池塘底泥中弧菌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活菌浓度为1.25×106 cfu/L时,微生态制剂效应周期为12d.微生态制剂具有很强的抑制弧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6.
新疆莫索湾南缘沙漠四种灌木空间异质性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以莫索湾南缘沙漠为研究区,对心叶驼绒藜(Ceratoides ewersmannian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沙拐枣(Calligonum leucocladum)4种优势灌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心叶驼绒藜主要分布于丘底和丘坡,分布介于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变程31.44 m,各向同性;梭梭主要分布于丘坡和丘顶,呈自相关性很强的集群分布,变程89.03 m;琵琶柴主要分布在丘底,为中等程度的集群分布;沙拐枣在该区分布频度较低,各向异性,属于随机分布。该地区灌木分布受沙漠与绿洲环境的共同作用,心叶驼绒藜和梭梭在该地区适应良好,分布环境的互补性强,搭配建植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对104株汝城白毛茶茶树资源春季芽叶生化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基于特异性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一批特异单株。  相似文献   
158.
刘彤  王伟 《齐鲁渔业》2013,(10):15-15
近年来,沿海地区海参养殖业蓬勃发展,但各地区海参养殖产量差异很大。调研发现,山东地区主张养殖期间适时投饵,辽宁地区养殖海参投饵则较少。池塘养殖海参投饵是否有必要呢?笔者结合去年的养殖试验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9.
叶面施氮对东北红豆杉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氮素在东北红豆杉幼苗培育中的作用,以6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施氮法研究尿素、硝酸钠和硫酸铵3种氮素形态在3个氮浓度(0.5、1.0、1.5 g/L)下幼苗的生长、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幼苗的生长量较对照组幼苗(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效果最好,枝生长量比CK提高了39.1%,达极显著水平(P0.01);叶片氮含量也都有所增加,1.5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氮含量最高,比CK提高了20.0%(P0.01)。在叶绿素含量上,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比CK提高了20.5%和27.1%(P0.01)。施氮后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合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等光合指标也都好于CK(1.5 g/L硫酸铵除外),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Pmax比CK提高了62.0%(P0.01)。从整体上看,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和Pmax呈现出随幼苗叶片氮含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 g/L尿素处理效果最好,硫酸铵和硝酸钠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0.
防护林对降低风害,促进农作物稳产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防护林配置研究仅注意到防护林本身,忽视了果树等植株高大作物对风速的影响。该文选取1种果树(枣树),3种疏透度林带(30.12%、25.01%和20.92%),在3种风速下(8、10、和14 m/s)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种植枣树等植株高大目标作物时,防护林风场特征及防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风速和林带疏透度下,枣树对林带前后流场均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林带后近地面风速削减程度较大。1)随风速增大,无枣树林带防风效应减小,有枣树林带变化较小,但增量增大,在8、10、和14m/s风速下分别增大16.40%、23.65%和29.05%;2)疏透度为30.12%时,有枣树林带综合防风效应最佳。随疏透度减小,无枣树林带防风效应增大,有枣树林带变化较小,但增量减小,在3种疏透度下分别增加22.72%、15.22%和1.28%。因此总结认为在集约化和精准农业要求下,进行枣树等植株高大作物防护林带配置时,应考虑目标作物的防风效应,如此可减少防护林面积,显著提高目标作物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