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08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57篇
  116篇
综合类   511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188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超声波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的影响,并探讨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取活AA鸡屠宰,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MP并制成热诱导凝胶,运用凝胶中总巯基含量的变化来反应二硫键的形成;凝胶的表面疏水性S0和Zeta电位值来表征疏水作用力和静电斥力;用拉曼光谱的I850/I830比值大小反映凝胶氢键的变化;凝胶保水性用高速离心机测定。【结果】超声波处理0—6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活性巯基含量显著增加;处理6—15 min时,MP凝胶的总巯基以及活性巯基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减少,而对MP原料进行同样处理时,处理时间在0—6 min内,MP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变化趋势与MP凝胶相同;超过9 min后,活性巯基和总巯基没有显著变化,且二者含量逐渐接近。表明短时间超声波处理促进了MP分子内部巯基转变成二硫键,长时间超声波处理和加热成胶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活性巯基转变成二硫键。MP凝胶的表面疏水性先随超声时间延长从1 194.1显著上升到1 489.5(6 min),随后逐渐降至1 230.8,表明超声波产生的空穴效应能够使MP分子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到分子表面,但超过6 min后,增加的蛋白表面疏水性又被包裹在凝胶网络中。MP凝胶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超声时间的增加从6.03显著增加到7.68(P0.05),超过6 min后显著减少,表明超声波处理使MP分子逐渐展开,蛋白质分子间静电作用增强,但过度展开后对其形成凝胶的静电作用力不利。适度的超声时间(0—6 min)使MP凝胶的归一化强度I850/I830比值从0.9805增加至1.023(P0.05),表明MP与水分子形成的"蛋白-水分子"氢键增多,6 min过后比值减少,蛋白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减弱;超声波处理0—6 min后的MP凝胶保水性从47.5899%快速升至72.9855%(6 min)(P0.05),之后随时间延长,凝胶的保水性减少至44.35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保水性与总巯基的相关性不大(P0.05),与活性巯基显著相关(P0.05),与表面疏水性、电位绝对值和氢键都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超声波显著影响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化学作用力与保水性;疏水作用力、静电斥力和氢键是决定保水性的主要作用力,而二硫键次之;超声波处理时间为6 min时为最优条件,在此条件下,凝胶的疏水作用力、氢键和静电斥力均达到最大,致使凝胶网络结构均匀致密,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水分。  相似文献   
992.
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黄土植被边坡径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分别对种植柠条锦鸡儿、披碱草的两个坡面土槽及一个裸地坡面土槽进行不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以及不同季节的降雨试验,试验得出边坡种植柠条锦鸡儿和披碱草后降雨的产流量、产流历时、径流转化率等指标,按柠条锦鸡儿、披碱草、裸地顺序递增,雨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按裸地、柠条锦鸡儿、披碱草顺序递减。该项试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黄土植被边坡护坡水文效应、评价草本和灌木植物护坡贡献,以及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滑坡等浅层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保证张掖玉米种子产量稳定,扩大其市场份额,要将张掖打造成以杂交玉米种子为核心的国家级农作物种子优势繁育基地。该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提出合理减少玉米制种面积,减少玉米种子无效供给;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降低市场风险;推进"五化"生产,降低制种成本;保护育种发明专利权,推进企业育繁推一体化等建议,促进张掖玉米种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以蝶花荚蒾(Viburnum hanceanum)1 a生枝条作为插穗,采用IBA、NAA、ABT1#、根森、根动力、核能素及其不同质量体积浓度进行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质量体积浓度对蝶花荚蒾扦插繁殖生根率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蝶花荚蒾扦插生根有显著影响,扦插后插穗不定根数、生根率和根鲜质量均在不同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以IBA200 mg/L+NAA200 mg/L处理效果最好,其平均生根率达到88.67%,平均根鲜质量1.14 g/株、平均不定根数6.80条/株。  相似文献   
995.
黄土沟壑区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大孔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鞠忻倪  贾玉华  甘淼  金珊  肖波 《土壤学报》2018,55(5):1098-1107
切沟沟底、沟缘和坝地侵蚀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同,通过采集三种地形条件的原状土柱,利用CT扫描手段揭示土壤大孔隙随地形和深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三种地形条件对土壤大孔隙参数具有显著影响;与已有结果相比,地形条件对土壤大孔隙参数的影响弱于植被的作用;(2)不同土层(厚50 mm)大孔隙参数差异显著,沟缘土壤大孔隙度均值和变异系数在102 mm深度具有上下分异明显的特点;(3)大孔隙数分别与黏粒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沟底土壤大孔隙的连通性较沟缘和坝地更好。沟底和沟缘土壤的大孔隙通道主要受植物根系作用影响,坝地土壤大孔隙受长期淤积和水分渗透作用影响,上述因素造成三种地形条件土壤大孔隙特征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包膜尿素对甜瓜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甜瓜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包膜尿素-次性接触施肥于幼苗根部.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处理的甜瓜产量显著(P<0.01)高于常规施氮处理,增产19.2%-19-4%;相比常规施氮,施用包膜尿素显著降低了果实硝酸盐含量(P<0.05);常规施氮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追肥前后出现较大波动.而包膜尿素处理在甜瓜生长期间均比较稳定;甜瓜植株氮素吸收曲线与包膜尿素氮素释放规律吻合;施用包膜尿素较常规施氮提高氮肥利用率1.1~20.6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施用包膜尿素能实现增产、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食用不同剂量天然红心鸭蛋蛋黄粉对小鼠肝脏的影响.将昆明小鼠分成5组:A组(对照组),B组(普通蛋黄组)、C组(红心蛋黄低剂量组)、D组(红心蛋黄中剂量组)和E组(红心蛋黄高剂量组),6周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体质量变化、肝脏质量及血脂脂质含量,并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摄入高剂量的红心蛋黄粉会导致小鼠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和变性,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小鼠体质量、肝重、血脂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都显著增加.这说明食用高剂量的天然红心鸭蛋蛋黄粉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有一定影响,能造成小鼠轻微脂肪肝.  相似文献   
998.
为深入研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机理,在大型试验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应用微型小区进行试验性观测.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林地<10°坡耕地<5°坡耕地<坡改梯地;2)径流量:林地<坡改梯地<5°坡耕地<10°坡耕地;3)3种农耕地均表现随坡度增加,侵蚀泥沙量增大;4)不同季节农作物种类不同、长势不同形成不同的植被覆盖,对该地的水土保持有较大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特征与植物多样研究表明:1)植物种类贫乏,有明显的重点科;并以的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禾本科Graminea等被子植物种类较大。2)对阴、阳坡不同海拔灌丛植被α多样性的的测度表明,各样地灌丛群落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H与丰富度S、均匀度E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优势度D呈相反关系;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在阴坡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直线上升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近似“U”型的海拔梯度格局;草本具有和灌木多样性指数相似的海拔梯度格局。3)低海拔梯度和高海拔梯度的灌丛植物种类和群落生境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相似性减小,物种更替速率增大,灌丛群落的β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重庆岩溶山区脆弱生态环境与不同尺度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重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征,以实现岩溶山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自然条件的可能性、经济的可行性以及体制的可容性为依据,提出基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不同尺度土地开发整理模式思路,为当前开展岩溶地区土地整理工作,实现岩溶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