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本文根据茶叶的市场消费倾向,茶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及未来茶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茶树优质栽培的系统工程:1、栽培良种化;2、茶园生态化;3、施肥规范化;、4防治农业2经,生产化;5、采剪科学化;6、加工名茶化与产品绿色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茶树品种高产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全国(首批)茶树品种区试福建点10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定性,并进行了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福云7号、白云1号、宜红早等品种的高产稳定性较好;该方法能综合地反映参试品种的高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悦茗香是赤叶观音的有性后代,经过单株观察鉴定、适制性试验、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而育成的一个乌龙茶新品种。产量比黄金桂、铁观音分别增产11.2%与148.4%,成年期增产潜力大。区试鉴定,与毛蟹产量无显著差异。乌龙茶香气浓郁鲜爽,滋味醇厚爽口,具“观音韵”,外形重实。品质显著超过毛蟹,可以达到铁观音的水平,做青工艺技术较容易掌握,制比率比铁观音高。乌龙茶生化成分与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含量丰富。春茶开采期比毛蟹、铁观音分别提早2天与7天左右。扦插繁殖力与定值成活率高,抗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我国乌龙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广东已立项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4.
1995-2002年在霞浦,柘荣,福安不同区域的生态与生产条件下对新品种早春毫的产量,品质,开采期,抗性与适应性等经济性状进行区试鉴定与生产示范,结果表明:(1)开采期特早,比早生种福大(ck)早21-35d,比特早生种福云6号早10-19d。(2)产量高。比福大平均增产2成以上,成年期增产潜力大。(3)品质优异,成茶色翠绿,比福大条索壮实,毫多,香气高,“栗香”显,滋味浓厚回甘,香味品质与福大相当,明显优于福云6号。(4)抗性与适应性强。种植成活率达90%以上。未遭受严重的寒害,早害与病虫害。适宜在上述区试。示范点气候条件相类似。中低海拔的福建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以及省外茶区引种示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搜集保护与利用、茶树育种目标的变迁与品种选育、育成品种来源与茶类适制性、品种对产业推动和茶类贡献及茶农增效等概况,结果表明:福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已搜集保护与利用品种资源或育种材料7 000多个;随着早生、高产到优质育种目标的变迁,现已育成品种45个,其中35.6%的品种适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26.7%的品种适制白茶,具有多茶类适制和转制茶类灵活的优势;茶树良种的陆续育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了茶园面积的增长、茶叶单产的提高和茶类结构的优化,进而推动福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对今后福建茶树资源搜集、多元化和个性化特色育种、良种推广和茶类加工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福建素以茶树良种多、茶类多、名茶多、外销出口的国家多而闻名遐迩。这些诸"多"中茶树良种是前提、是基础。闽茶始于唐,兴于宋,发展于清,盛于现代。我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从宋代开始就有对北苑茶产地茶树叶形、叶色、芽期、树形等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伏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提出适合在农村劳动力紧缺茶区推广应用的"采春茶留养夏暑秋茶"和"采春秋茶留养夏暑茶"等绿茶伏季休茶留养关键技术和推广建议,为绿茶持续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以福建省国营茶厂(场)1979~1983年茶叶加工业生产基本情况为依据,应用系统发展预测法定量分析了这五年中茶叶加工业技术进步对总产值的贡献,定性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阐明了执行国务院(84)[75]号文件,在茶叶行业进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茶树资源考察组在安溪和永春两个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的带领下,考察了当地分布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结果有新的发现。野生茶与栽培品种比较,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分布海拔较高,植株为小乔木或乔木型,叶大较薄而硬脆(上表皮革质层较厚、叶肉石细胞较多),叶尖长,栅状组织单层,分枝能力差,少花少果。  相似文献   
20.
一、安溪县茶叶生产基本概况: 安溪县地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内,自然条件优越。全县拥有山地314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80多万亩。境内峰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各地降雨量均有1500—2000mm;年均空气湿度达70%,土壤pH为4.1—7之间,土层深厚,对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