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林业   495篇
农学   583篇
基础科学   281篇
  625篇
综合类   935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575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2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经数年抗性鉴定表明,杂交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HA79317-4和湘早籼3号(HA79317-7)抗白叶枯病、稻瘟病、褐飞虱、白背飞虱、黑尾叶蝉,而且抗性稳定。1981—1987年品比、省区试、南方稻区区试及大面积生产实践结果表明,亩产400公斤左右,比当地同熟期主栽品种增产5.81—11.01%,于1985年评为全国优质米品种,获农牧渔业部奖状和金杯奖。这两个新品种适宜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以南地区种植,至1987年省内外已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82.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毁灭性病害。研究证实,临沂市芦笋茎枯病病原为Phoma asparagi Sacc.。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6℃,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分钟和60℃10分钟,发芽和生长最适pH为7。分生孢子生长在分生孢子器内,单个分生孢子常温下可活10天,菌块内可活25天,孢子器内则长达240天。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发芽,加糖液发芽率略有提高,在文竹和芦笋茎煮液中发芽率最高;条件适宜时2小时产生芽突,5小时发芽率达98.21%。  相似文献   
83.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一种低温型病害。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各省,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4.
生物技术在植物性杀虫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植物性杀虫剂是与环境有较高和谐度的害虫控制制,但研究开发进程缓慢。生物技术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技术,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有力武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杀虫植物进行遗传改良以提高植物性杀虫剂的含量。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对高效杀虫植物加大繁殖力度以及对杀虫植物进行器官、细胞大规律发酵培养,从而解决植物性杀虫剂的来源问题。利用昆虫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加快有效杀虫植物的初筛和 植物性杀虫剂的抗性预报等。可见,生物技术与植物性杀虫剂研究的有机结合,必将使这门学科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5.
局部施用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的控制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斯氏线虫对黄曲条跳甲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由于其田间使用量较大,成本高,生产上无法推广应用,利用斯氏线虫在潮湿土壤生境中具有的主动搜索能力,提出条带式施用方法,不仅显著了降低虫用量,而且对黄曲条跳甲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采用条带施用(条带宽约10cm,带间距22.5cm),可将线虫用量降低到17.5亿条/hm^2,对黄曲条跳甲幼虫的感染率在71.28%左右,防效为72.2%,且与全施无显著差异。并使黄曲条跳甲幼虫的感染率在71.28%左右,防效为72.2%,且与全施无显著差异。并使黄曲条跳甲种群趋势指数I值降为2.416,干扰控制指数为0.252。  相似文献   
86.
二氯菊酸光学纯度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以 2 ,6 -二 -O-戊基 - 3-O-丁酰基 -β-环糊精作手性固定相制成的毛细管手性柱 ,用气相色谱法在 120℃成功地分离了外消旋二氯菊酸甲酯对映体 ,其中对顺、反外消旋二氯菊酸甲酯对映体的手性分离因子分别达到 1.03和 1.04 ,均大于测定光学纯度 (e.e.% )值所要求的 1.02。测定了 4种手性二氯菊酸甲酯的光学纯度 ,方法简便易行 ,可用于二氯菊酸的光学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87.
油菜品种抗蚜性多目标模糊综合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模糊统计回归法,建立了油菜品种的自然感蚜量、蚜虫在品种上的“累积存活率”,平均发育历期、平均产仔量、内禀增长率及品种耐害性、干扰效应等抗性指的模糊隶属函数,建立了品种抗蚜性的模糊综合决策模型。结果表明,12个品种抗性强弱为:红叶芥>咸阳74-1>甘油5号>88631>7211>75-1>波力木耳>88638>德国15选株>华油9号>秦油3号>秦油2号。同时作者提出的一套衡量品种抗性的指禁  相似文献   
88.
杂交肉牛不同年龄,营养水平的肥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利木赞与本地牛杂交一代7~8月龄公犊12头,10~11月龄公牛12头,供给日增重0.9千克,1.2千克和1.5千克营养水平的日粮,经120天肥育,结果表明:7~8月龄和10~11月龄高营养水平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74±0.06千克和1.340±0.15千克;7~8月龄组对不同营养水平敏感,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产肉性能以高营养水平组最好,屠宰率62.4%,净肉率52.98%,眼肌面积91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8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ail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decoquinate to neonatal calves experimentally challenged with various numbers of Cryptosporidium parvum oocysts. DESIGN: Clinical trial. ANIMALS: 75 calves. PROCEDURE: Calves were purchased from a commercial dairy during a 5-week period. Calves were housed in individual hutches and fed milk replacer with or without decoquinate (2 mg/kg [0.9 mg/lb per day]). Calv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reatment and 1 of 5 challenge groups (0, 50, 100, 1000, or 10,000 C. parvum oocysts in 60 mL of saline [0.9% NaCl] solution administered p.o. on the day after arrival). Calves were maintained in the study for as long as 28 days. Calves were clinically assessed for diarrhea and dehydration. Fecal samples were submitted for oocyst enumeration 3 times each week. RESULTS: Treatment did not affect number of days to first watery feces (diarrhea), number of days to first oocyst shedding, or duration of diarrhea or oocyst shedding. Duration of oocyst shedding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hallenge dose of oocysts administered to calves and number of days to first oocyst shedding. Duration of diarrhea and number of days to first oocyst shedding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week of arrival and number of days to first watery diarrhea.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Daily treatment with decoquinate at the dosage used in this study did not affect oocyst shedding or clinical signs associated with cryptosporidiosis. However, there was an indication that if the number of oocysts calves received could be reduced, then the duration of oocyst shedding and, hence, environmental loading of C. parvum oocysts could be reduced.  相似文献   
90.
反刍动物瘤胃稀释率(DR)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流出瘤胃液相的体积占瘤胃总体积的比例。它是影响微生物发酵及其生长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人工瘤胃中,当微生物数量达到稳定状态时,稀释率可以用来代表微生物的生长速度(Harrison等,1980)[1]。但到目前为止,有关稀释率影响瘤胃真菌的报道非常少,特别是在国内尚未见到。真菌是反刍动物所食的粗纤维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Akin(1989)[2]所做的体外试验研究发现,真菌减弱植物结构性屏障的能力明显高于细菌。Joblin(1989)[3]做的对比试验发现,真菌可降解麦秸片段的30%~40%,而细菌只能降解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