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65篇
  免费   21435篇
  国内免费   30204篇
林业   15182篇
农学   17598篇
基础科学   12957篇
  39759篇
综合类   47968篇
农作物   8993篇
水产渔业   7737篇
畜牧兽医   15879篇
园艺   4230篇
植物保护   9701篇
  2024年   692篇
  2023年   1632篇
  2022年   2932篇
  2021年   3676篇
  2020年   5004篇
  2019年   7862篇
  2018年   7131篇
  2017年   8542篇
  2016年   8924篇
  2015年   9513篇
  2014年   8753篇
  2013年   9838篇
  2012年   10335篇
  2011年   9711篇
  2010年   8542篇
  2009年   7689篇
  2008年   6534篇
  2007年   7169篇
  2006年   6448篇
  2005年   5895篇
  2004年   3916篇
  2003年   3381篇
  2002年   2833篇
  2001年   2627篇
  2000年   2787篇
  1999年   3033篇
  1998年   2800篇
  1997年   2517篇
  1996年   2324篇
  1995年   2298篇
  1994年   2144篇
  1993年   1836篇
  1992年   1688篇
  1991年   1395篇
  1990年   1150篇
  1989年   975篇
  1988年   827篇
  1987年   610篇
  1986年   489篇
  1985年   251篇
  1984年   224篇
  1983年   221篇
  1982年   206篇
  1981年   260篇
  1980年   202篇
  1979年   157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09篇
  1965年   139篇
  1964年   1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基质对黑果腺肋花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霞  孙燕  蔡灿  王香港  吴红 《草业科学》2018,35(3):574-580
以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为试验材料,选用田园土、泥炭土、珍珠岩和黄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黑果腺肋花楸成苗率以及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黑果腺肋花楸出苗率、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和高径比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筛选出适合黑果腺肋花楸容器育苗的栽培基质为田园土(40%)+泥炭土(30%)+黄沙(30%)、田园土(40%)+珍珠岩(30%)+黄沙(30%)、田园土(40%)+泥炭土(30%)+珍珠岩(30%)和田园土(60%)+泥炭土(20%)+黄沙(20%)。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栽培模式下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的栽培模式对青贮玉米(Zea mays)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新饲玉19号在(30+60)、(10+66)、(17+50)、(60+60)、(76+76)、(40+60)和(30+90)cm 7种行距栽培模式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0+60)cm的栽培模式中青贮玉米株高、穗位高等农艺性状以及单株叶面积、倒四叶SPAD值和单株干鲜重均高于其他栽培模式,随着栽培行距的增加,青贮玉米冠层中下部透光率有所增加,(60+60)cm等行距栽培下青贮玉米冠层结构布局合理,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模式(P=0.003)。不同的栽培模式中,随着行距的增加玉米农艺性状表现良好,(60+60)cm等行距栽培时有利于青贮玉米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讨补饲水平对高寒牧区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月龄甘肃高山细毛后备母羊48只,随机分为补饲Ⅰ组(颗粒饲料)、Ⅱ组[玉米(Zea mays)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Ⅲ组[玉米、苜蓿干草和燕麦(Avena sativa)干草]和对照组(不补饲),进行冬春季"放牧"+"补饲"试验,比较了后备母羊体重,剪毛量,毛纤维长度、细度、白度、强度和伸度等物理指标。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试验羊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48.29%、133.09%、96.76%;剪毛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对照组均极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1),且自然长度Ⅰ组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伸直长度Ⅲ组极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1),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细度(直径)Ⅰ组最大,Ⅰ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Ⅱ组(P0.05);白度Ⅰ组最高,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强度和伸度补饲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强度Ⅰ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伸度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由此可见,补饲对体重、羊毛品质都有显著正向影响,高寒牧区冬春季节牧草营养缺乏,为了满足羊只营养需要,使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能在1.5岁进行配种繁殖,在冷季放牧的基础上补饲1号料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94.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和植物矿物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川  张浩  王宗礼  张英俊 《草业科学》2018,35(6):1332-1342
为了解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和植物中矿物元素的分布特点,指导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对呼伦贝尔草原不同地区草地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Fe、Na、Ca、K、Mg、Mn、P、Zn、V、Cr、B、Ni、Cu、Co和Sn,其中Ca的变异性最强,K的变异性最弱;植物中矿物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Ca、K、Mg、P、Fe、Na、Sn、Mn、Cr、B、Zn、Ni、Cu、V和Co,其中Na的变异性最强,Ni的变异性最弱。植物中Co的含量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Mg、P、K、Mn和Cu的含量只能满足或部分满足家畜基本生长发育的需要,Na和Zn的含量无法满足家畜的需要,而植物中Fe的含量对家畜可能是过量的。放牧和割草利用对草地土壤中矿物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放牧显著提高了植物中P、Fe、Na、V、Co、Mn、Cu、Zn和Cr的浓度(P0.05)。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常见的20种植物中,Ca在蓬子菜(Galium verum)中含量最高,在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中含量最低;Mg在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中含量最高,在针茅(Stipa capillata)中含量最低;Mn在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中含量最高,在马蔺(Iris ensata)中含量最低;Zn在针茅中含量最高,在披针叶黄华中含量最低。针对家畜营养需求,采用适宜的草地利用方式、牧草品种和矿物元素补饲措施,有利于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为获得草坪蘑菇圈病原菌拮抗生防菌剂的优化参数,本研究以拮抗蘑菇圈病原-肉褐麟小伞菌(Lepiota brunneo-incarnata)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P01为目的菌,对其分别进行液、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及初始pH等条件,对最佳液态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物料、外源养分、发酵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最佳固态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条件下,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菌丝体干重含量最高,而在青秸秆粉浸提液培养基(CSE)中有效菌数最高,且该发酵液对蘑菇圈病原的抑菌效果最佳,培养基最适初始pH为5、最佳发酵条件为30℃、5d;在固态发酵条件下,最适发酵培养物料为经浸提法去营养化的青秸秆粉,外源添加养分为料水比1∶50的青秸秆粉浸提液,最适发酵条件为33℃、9d。以上优化参数为草坪蘑菇圈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豆科牧草。由于其耐盐性中等,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产量和种植受到土壤盐渍化的限制。因此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生产意义。为此,以龙牧801紫花苜蓿(M.sativa‘Longmu 801’)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9个盐胁迫蛋白质组筛选出的盐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对9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表明这9个基因均在紫花苜蓿盐胁迫应答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处理1h时,G6PI、ABP19a、Trx-h1、PR bet 1、FBPA、6PGDH和ALDH这7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NaCl胁迫浓度处理的紫花苜蓿中均显著上调,RRM和GDPD在NaCl处理2h后开始上调。除G6PI基因,其他8个基因在0.4%NaCl处理下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0.2%和0.8%NaCl处理。这些基因参与糖代谢、信号转导和胁迫响应。以上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耐盐性极其复杂,涉及到多基因的表达和代谢通路的调控。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研究并了解紫花苜蓿的盐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促进紫花苜蓿耐盐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997.
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超  王英哲  金艳  陈晶晶  王莹  徐博 《草业科学》2018,35(5):1067-1071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64,并没有观察到半不育植株。将所有植株划分为可育和不育两组,并构建可育和不育DNA混池,混池DNA从可育和不育植株组DNA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品,以此对恢复基因定位。随机挑选160对已知的四倍体苜蓿SSR引物扩增基因池DNA,获得2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分别是Mt2c12、AW166,初步定位Rf基因在类群Composite5上。将类群Composite5上的所有引物进行合成,进一步进行引物筛选,最终获得4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BI68、Mt2c12、BG267和AW776153,遗传距离分别为19.0、20.9、44.6和72.1cM。  相似文献   
998.
王旭盛  罗涵夫  张巨明 《草业科学》2018,35(6):1451-1458
抗倒酯(Trinexapac-ethyl,TE)具有抑制草坪垂直生长,减少修剪频率的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高尔夫球场草坪,但常常因为过量使用而造成草坪伤害。为此,本研究分别对3种抗倒酯类产品(P、M、N)设置常规浓度(1mL·L~(-1))、中高浓度(1.5mL·L~(-1))、特高浓度(2mL·L~(-1))、超高浓度(10mL·L~(-1)),通过比较其对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草坪草屑量、生物量、颜色、密度、生长速度的影响,为抗倒酯产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产品P、M、N在常规浓度下,草屑量分别下降70.0%、78.5%、80.0%,生长速度分别下降66.0%、51.5%、53.6%;超高浓度下,草屑量分别下降82.2%、87.8%、81.3%,生长速度分别下降71.1%、72.2%、83.6%,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但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处理对生物量影响也不显著。P、M、N这3种产品超高浓度处理使草坪草颜色分别从常规浓度处理的7.9、7.9、8.0分下降到7.3、7.2、7.2分,使草坪草密度分别从常规浓度处理的8.1、8.1、8.2分下降到7.5、7.4、7.4分。综合分析得出,在1 mL·L~(-1)常规浓度下,产品P对草坪生长速度抑制最强,且对草屑量、草坪颜色和密度影响较小,调控效果最好。过量使用抗倒酯不仅抑制效果不再明显,还会降低草坪质量。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聚乙二醇(PEG)试剂室内模拟不同干旱(0、-0.10、-0.20、-0.40、-0.80、-1.60 MPa)和温度(10、15、20、25、30℃)环境条件,对西藏班戈县野生型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赖草种子在恒温10~30℃和变温10~30℃均能萌发.恒温25℃处理下,种子萌发达到了最佳响应;恒温15℃和变温20/30℃处理对赖草种子发芽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恒温10和30℃对赖草种子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5);随着PEG渗透势的增加,赖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胚芽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现象,而胚根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现象。25℃和蒸馏水处理下,野生赖草种子萌发效果最佳;而在25℃和-0.10~0 MPa渗透势处理下,赖草种子胚根优于胚芽生长。  相似文献   
1000.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cientifically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feed for Gansu Alpine Fine Wool ewe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animals' breeding mode, which currently can only be mated at the age of 2.5 years due to insufficient nutritional supply. The experiment selected 48 12-month-old ewes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group a (Diet 1), group b (Diet 2), group c (Diet 3),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no supplementary feeding. The feed test was run for 90 days. The rumen pH of groups a and b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1) or group c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than control group. The rumen ammonia nitrogen, protein nitrogen and total nitrogen of groups a, b and c were all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1). The 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 of group a and b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group b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c (P<0.05). The molar ratio of acetic acid and propionic acid in group a was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1), group b and 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molar ratio of butyric acid in group a was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c (P<0.01). The ratio of acetic acid and propionic acid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mber of several rumen fiber-degrading bacteria and protozoa in groups a, b and c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P<0.01) or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supplementary feeding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 rumen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the number of several rumen microorganisms in Gansu Alpine Fine Wool ewes. In general, the effects of Diet 1 were the strongest, while Diet 2 also produced notable improvements. © 2018, Editorial Office of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