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9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394篇
农学   498篇
基础科学   83篇
  243篇
综合类   2811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18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s the product of natural macromolecule chitin deacetylating, Chitosan is linear macromolecule carbohydrate and is widely applied to medicine,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The distribution, general properties and clarifying principle of chitosa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hitosan to the clarif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traction are described . Compared with ethanol sedimentation process, the chitosan clarification is a safe, of innocuity, cheap and fine clarifying process. Chitosan clarification process can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ethanol sedimentation process as the method of fi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xtraction and preparation.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problem are discussed. And the advice for future researching orientation is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992.
温度对光敏感雄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薛光行  陈平 《作物学报》1992,18(6):429-438
在北京(N39°56′)自然变温和人工控温条件下分别对比观察光敏感雄性核不育(pgms)水稻的育性对10小时、16(或15)小时两种光周期的反应。试验结果指出: 1.在适宜水稻发育的温度范围内,pgms水稻均有因光周期不同而发生的育性转换。而且光周期效应远大于温度不同所引起的育性变化。 2.温度变化可诱发长日光周期状态下pgms水稻的  相似文献   
993.
以河南省虞城县、获加县和灵宝县棉田朱砂叶螨种群动态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建模材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分别组建了雌成螨、幼若螨和卵的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太康县和郑州市棉田朱砂叶螨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4.
棉花RAPD分析条件优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的引物、引物浓度、复性温度、dNTPs浓度、Taq酶含量等对棉花品种鄂荆1号、PimaS-3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复性有利于提高扩增带型的特异性。低Mg2+浓度易导致小片断扩增,高Mg3+浓度易产生非特异带型。dNTPs浓度增加导致扩增带型的数目减少。双引物扩增带型与卓引物相比可以检测到更多的品种间遗传差异。根据上述分析,棉花RAPD分析反应物组成为:1X反应buffcr、1.8mmol.L-1Mg2+、0.16mmol·L-1dNTPs、40ngDNA、0.6μmol.L-1随机引物、Taq酶1.5单位,加双蒸水至25μl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995.
水稻单片段替换系群体的建立及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中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属数量性状,由多基因(QTL)控制。研究QTL的遗传特性和遗传效应对于培育高产和稳产的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6个优良的品种为供体亲本,以华粳籼74为轮回亲本,通过微卫星标记辅助回交选择培育了一批单片段替换系,随后利用所培育的单片段替换系进行了QTL分析和基因定位。主要结果有:1、利用258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供体亲本和轮回亲本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筛选。6个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间的多态率在32.98%至60.78%之间,平均47.81%,粳型供体亲本比籼型供体亲本的多态性要高。2、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植株所含的替换片段数逐渐减少。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平均每个植株携带有12.50、5.98、1.69和1.46个替换片段。替换片段的平均长度也随回交和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变短。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替换片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5.43cM、22.38cM、20.78cM和18.15cM.回交世代替换片段变短的速率(11.99%)比自交世代变短速率(7.15%)要快。在BC2F1、BC3Fl、BC3F2和BC3F3代,轮回亲本基因组的恢复率分别为82.24%、92.55%、98.04%j阳98.52%。3、在BC3F2和BC3F3代,共选育出111个单片段替换系,其中独一无二的单片段替换系共42个。BC3F2代替换系中替换片段的估算长度在2.00cM到64.80cM之间,平均为21.75cM,而BC3F3代中替换片段的估算长度在6.05cM到48.90cM之间,平均为20.95cMc,12条染色体中仅第11染色体没有选择到单片段替换系。所选育的单片段替换系中替换片段的总长为2367.50cM,基因组的覆盖长度为704.50cM,覆盖率为39.25%。4、在52个单片段替换系的22个性状中共鉴定出了234个QTL。每个性状鉴定出的QTL数在3到19个之间,平均4.50个。每个替换系鉴定出的QTL在2到15个之间,平均10.64个。QTL加性效应的大小因性状和替换系不同而不同,低至-0.02(0.79%)的加性效应(如谷粒宽度)均能检测到。在RM237.RM322、RM225和RM481标记附近的各种性状中同时检测到了增效和减效的QTL。5、通过染色体替换作图,对7个单片段替换系中16个性状的QTL进行了定位。利用携带有相同替换片段的替换系进行QTL位置的确定。6、通过分析复杂性状的加性效应,对影响植高、每穗粒数和粒型的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分析QTL之间的相关性。7、对控制抽穗期、稃尖颜色、植株高度和粒型的基因进行了定位。抽穗期基因Hd-8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定位于第8染色体上,与PSMl55紧密连锁。紫色稃尖基因Pa-6表现为单基因显性遗传,定位于第6染色体上,与RM253紧密连锁。株高基因Ph-1-3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与PSM331紧密连锁。粒型基因Rlw-8-2为首次报道,定位于第8染色体的末端,与RM447紧密连锁,长粒表现为单基因隐性遗传。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一批单片段替换系,并成功地对这批材料进行了QTL分析和基因定位,从而证实了在水稻中通过微卫星标记辅助回交选育单片段替换系和进行QTL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6.
甜玉米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周洪生 《作物学报》1993,19(1):55-62
本研究以不同类型的甜玉米为实验材料,用D和AG培养基进行培养,以诱导幼胚和成熟胚的愈伤组织。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甜玉米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齐31/张1、(CA11/抗病774)F2诱导率较高,诱导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遗传基础、培养基种类。细胞质因子在某些组合中也会影响诱导率。不同甜玉米的诱导率高低顺序依次是su(普  相似文献   
997.
水稻籼粳杂交F2群体中分子标记的异常分离及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石狩白毛和籼稻品种明恢63杂交的F2分离群体共116株,构建了含88个共显性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覆盖了水稻(Oryza satiwa L.)基因组1406cM。分析了这些共显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有27个标记(30.7%)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的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1:2:1)而表现为异常分离,同时还发现了6个异常分离的热点,即第1染色体上RM302——RM212,第3染色体上RMl43——RM85,第6染色体上RM540——RM276,第7染色体上PAl—A5261.和RM432——RM455,第12染色体上RM519——RM235。偏离分别指向两种亲本基因型。说明相关的异常分离因子以不同的方式控制雌雄配子的传递比例。  相似文献   
998.
棉花热激蛋白(HSP)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热激蛋白(HSP)在作物中的研究概况;棉花HSP产生的规律性及其与高温期蕾铃脱落关系的初步研究结果;并展望了HSP在棉花等喜温作物高产栽培与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Because of the strong interferences, such as discrete spectrum interferences (DSI), white noise and pulse-shaped interferences, it is still a difficult work to extract the partial discharge (PD) signal for transformer online monitoring techniques. Through deeply study on the automatic selection of threshold value and mother wavelet, the wavelet-based de-noising method for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s is proposed. The analyzing results on simulation signal and field-measured signal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it for de-noising white noise but for DSI the comparably worse de-noising results is acquired. Hence it is predicted that good de-noising results will be achieved with the wavelet-based de-nois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digital filtering method fitting for de-noising DSI.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