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0篇
  2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71.
红枣脱毒试管苗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狗头枣、掉牙枣和骏枣树一年生休眠枝 ,于 ( 55± 1 )℃热水浸泡 2 h后水培发芽 ,取 3个良种枣水培芽为外植体 ,经组培建立其脱毒试管苗无性系。适宜的初代培养基是 MS 6 -BA 1 .0 mg/L NAA0 .1 mg/L(或 IAA 0 .1 mg/L;NAA 0 .1 mg/L IAA 0 .1 mg/L)。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是 Cy I 6 -BA1 .4~ 1 .6 mg/L IBA0 .1 8~ 0 .3mg/L,可使培养的有效繁殖系数达 1 5.6 4~ 1 8.96 /30 d。已生产出试管苗 3万多株 ,为工厂化无毒枣苗的生产奠定了基础。另外 ,还对红枣品种间培养基差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对水田的污染,该研究结合侧深施肥技术与液肥优点,研制一种水田滑刀开沟-气力引射式液肥雾化侧深施肥装置。该装置采用滑刀式开沟器开沟,利用气力引射式雾化施肥器雾化和引射液肥,将液肥侧深施于水稻根区附近土壤。设计了气液同轴气力引射式雾化施肥器内腔结构,以喉嘴距、混合室(喉部)直径、气体压力为因素进行全因子土槽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排肥量(液肥质量流率)和耗气量(气体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液肥质量流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混合室(喉部)直径、气体压力、喉嘴距;影响气体流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气体压力、喉嘴距、混合室(喉部)直径。采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利用加权评分法综合评判仿真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速度下,滑切角为32.5°、刃口角为45°时,滑刀式开沟器可获得较优的工作性能。开展土槽试验验证仿真结果,滑刀式开沟器入土深度为30 mm、前进速度为1.2 m/s时,牵引阻力实测值为8.5 N,仿真结果为6.9 N,相对误差为18%,土壤扰动面积仿真结果为 1965.6 cm2;入土深度为50 mm、前进速度为0.6 m/s时,牵引阻力实测值为14.4 N,仿真结果为12.2 N,相对误差为15%,土壤扰动面积仿真结果为2137.2 cm2。土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入土深度为30 mm,前进速度为1.2 m/s时,排肥量标准差为0.2427 g/s,与最大排肥量的相对误差为1.42%,施肥深度与入土深度的相对误差为4.4%;在入土深度为50 mm,前进速度为0.6 m/s时,排肥量标准差为0.4796 g/s,与最大排肥量的相对误差为2.13%,施肥深度与入土深度的相对误差为2.1%。研究结果可为水田液肥侧深施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稻田杂草位置获取是靶向喷施除草剂和机械智能除草的基础,为实现自然光照环境和水田复杂背景下稻田苗期杂草的信息获取。以稻田恶性杂草野慈姑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稻田苗期杂草语义分割方法,利用DeepLabV3+对秧苗和杂草进行语义分割进而获取的杂草位置信息。首先人工田间采集稻田苗期杂草野慈姑的RGB图像,通过图像标注工具LabelMe人工标注图像中秧苗、杂草和背景的各个像素点,70%数据集用于DeepLabV3+网络模型参数的训练,30%数据集用于测试DeepLabV3+性能。然后与FCN和U-Net两种语义分割方法进行比较,所提出的DeepLabV3+语义分割方法准确率、均正比、频权交并比和F值等性能指标都最优,试验得出:DeepLabV3+模型像素准确率最高达到92.2%,高于U-Net和FCN方法的准确率92.1%和84.7%。所提出的方法能对稻田苗期杂草、秧苗和背景像素进行准确分割,满足智能除草和除草剂靶向喷施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4.
窝眼窄缝式气吸滚筒排种装置的试验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为了实现超级稻工厂化育秧,保证作业质量,研制了窝眼窄缝式气吸滚筒排种试验装置。以超级稻“培杂泰丰”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窝眼半径、窄缝宽度、真空度和滚筒转速对播种空穴率、重播率和合格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影响空穴率和合格率的主次顺序为窝眼半径>真空度>滚筒转速>窄缝宽度;影响重播率的主次顺序为窝眼半径>滚筒转速>窄缝宽度>真空度;最佳参数组合为窝眼半径5.5 mm、真空度4 kPa、滚筒转速为0.82 rad/s和窄缝宽度1 mm。经验证,在最佳参数下,播  相似文献   
75.
基于机器视觉的超级稻秧盘育秧播种空穴检测技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针对超级稻育秧播种量少,易出现空穴而影响产量的问题,对超级稻高速连续秧盘育秧播种的空穴进行了在线检测。在秧盘育秧流水线的播种和覆表土工序之间加入检测系统,CCD摄像机不断地拍摄穴盘图像,并建立与穴孔相对应的掩模图像,利用定时读取程序,读取缓存中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有效地识别了穴盘空穴,将检测结果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存储在穴盘空穴数据库中,以供人工补种,进一步降低了秧盘育秧空穴率,提高了超级稻精准育秧的成秧率。  相似文献   
76.
基于模糊聚类的玉米大斑病害图像的分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颜色空间的转换,将RGB颜色空间转化为HSI颜色空间,在色度H空间对玉米大斑病图像进行分割。应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图像分割的阈值。对186幅玉米大斑病图像进行分割试验,分割的准确率为97.8%。分析表明,准确的病害图像分割可以为病害的特征值提取和病害的模式识别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7.
以一款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箱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折衷规划多目标拓扑优化方法的箱体轻量化设计方案,同时考虑固有频率和箱体刚度对箱体进行轻量化设计。基于优化结果对变速器箱体进行详细设计,通过在轴承座孔上施加加强筋,降低该区域的最大集中应力值,以达到兼顾箱体轴承座结构刚度强度和减轻箱体质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变速器箱体质量为243. 4kg,较初始箱体质量418. 2kg降低了41%;优化后箱体的最大位移为0. 158 mm,较初始设计箱体的最大位移0. 219 mm降低了23%。  相似文献   
78.
玉米根茬发热量高,是理想的生物质能源,但因根茬与土壤的分离较难,因此国内外对玉米根茬的挖掘利用几乎是空白。在玉米根茬挖掘机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根土分离装置。采用碎土刀辊、根茬捡拾板、根茬聚集板、撞击护罩板和撞击刀辊等部件将玉米根茬和土壤进行分离。结果表明,该分离机构工作安全、可靠,经分离后根茬含土率小于30%以上,为玉米根茬的回收和高效生态化利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9.
不同机械种植方式对肇庆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究不同机械种植方式对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2010—2012年在广东肇庆怀集县,对钵毯机插、毯状机插、机直播和人工手插4种种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产量上,2010年早稻,钵毯机插、毯状机插和机直播均比手插低,分别低1.28%、0.96%和7.69%;2011年早稻,也分别较手插低了0.45%、0.67%和8.29%;2012年早稻,则比手插分别提高了12.52%、11.22%和0.00%。3年中,机直播的平均日产量都高于其他种植方式。在经济效益上,2010年早稻,钵毯机插秧、毯状机插和机直播的成本均比手插低,净利润分别增加1.43%、2.14%和-10.84%,而2011年的成本分别较手插变化2.28%、2.28%和-5.90%,净利润分别下降了3.68%、3.20%和10.62%,2012年的成本分别较手插变化2.28%、2.28%和-5.90%,净利润均有提高。由此得出,毯状机插和钵体机插较适用于肇庆早稻生产,而机直播不同年份间产量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80.
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软硬秧盘自动叠放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种能实现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硬、软秧盘自动叠放的装置,有效地提高了流水线的生产率,并减轻了劳动强度。该装置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由接近开关检测待叠秧盘,控制秧盘升降机构实现秧盘升降的自动叠放,采用土壤防漏机构的气动移动盖板来防止秧盘内的土壤在叠盘过程中发生侧漏而使种子外露。为检测自动叠盘装置的工作性能,以叠盘成功率及种子外露率为指标,以秧盘升降机构的升降速度、盖板方式和生产率为影响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升降速度对叠盘成功率影响较大,盖板方式和升降速度对种子外露率影响较大;当升降速度为0.15 m/s、采用气动移动盖板和生产率为600~800盘/h时,硬、软秧盘的叠盘成功率分别为100%与99%~100%;硬、软秧盘的种子外露率最大分别为0.28%与0.60%,试验指标满足水稻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流水线育秧技术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