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1 毫秒
21.
杭州市单季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市近年来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并以种植单季稻形式为主。由于直播栽培省去了育秧和移栽作业,省工节本效果明显,又具分蘖早发、多穗、高产优势,越来越受到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比例逐年提高。杂交粳稻目前在全市晚粳稻中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尽管很小,但随近二年来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的育成与示范推广,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和直播栽培面积将会越来越大,比例也会更高。但据现已种植户反馈,由于杂交粳稻种子价格比较高,直播种植用种量又不能太少,因此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如因种子质量(这里主要指发芽率)年度间差异较大,用种量多少不当以及浸种、催芽等操作不当造成出苗率或低或高,基本苗过少过多,致使要么土地光能利用率不高,要么秧苗倒伏;畦面淤泥过于稀烂或畦面未蹋平等使种子播后出苗不理想,导致成苗率不足,秧苗分布或生长不均匀;未腐熟有机肥在高温下产生毒素对稻苗造成不利影响等,给单季杂交粳稻的平衡高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笔者经过试验、高产示范和生产实践,摸索出了单季直播杂交粳稻优质、平衡高产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2.
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产业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产业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本文就加快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作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对引进的杂交粳稻新组合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嘉优1号、八优52、申优693、富优1号、ZH0502等5个新组合表现产量较高,农艺等综合性状较好,其中嘉优1号、八优52已分别于2005、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离、鉴定一种在广西剑麻叶片上产生圆形、近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凹陷斑块病害的病原菌,并针对该病原菌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为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5个剑麻种植农场采集具有圆形、近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凹陷斑块的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采用叶片针刺法接种,进行病原菌致病性测定;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载玻片孢子萌发法研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GZ-5、深绿木霉(T.atroviride)菌株ST-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11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菌株YZ14-3对剑麻黑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从病叶组织中分离出6种真菌,其中编号为JMHB1的菌株分离率最高,达9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MHB1为致病菌;依据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菌株JMHB1鉴定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对峙培养结果显示,生防菌菌株B11和YZ14-3可显著抑制菌株JMHB1的菌丝生长(P<0.05),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2.14和13.22mm,且2株生防菌株的培养滤液均可导致菌株JMHB1的菌丝隘缩、断裂;生防菌菌株ST-1和GZ-5对菌株JMHB1的拮抗系数为Ⅲ级和Ⅳ级,但其培养滤液对菌株JMHB1的菌丝无抑制作用。菌株JMHB1的孢子可在菌株YZ14-3、B11、ST-1和GZ-5的培养滤液中的萌发,萌发率分别为31.67%,32.37%,68.63%和76.63%。【结论】引起广西剑麻叶片产生圆形、近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凹陷斑块病害的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dimidiatum(Penz.) Crous&;Slipper],这是我国首次报道新暗色柱节孢侵染剑麻引起黑斑病。病害名称暂定为剑麻Neoscytalidium黑斑病。剑麻生产上可选择和搭配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深绿木霉及其商品制剂防治剑麻Neoscytalidium黑斑病。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泰国、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引进的25份木薯种质资源及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选育的65份木薯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应用12对SSR引物对80个木薯种质进行PCR扩增,获得119个扩增带形,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100~300 bp之间,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4~16个,平均为10个。根据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46为阈值,将80个木薯品系分为两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国外资源和所选育的种质资源丰富了中国木薯种质库,拓宽了中国木薯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进行木薯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收集及管理提供了遗传依据。  相似文献   
26.
浙粳优1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经2005-2007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适宜在杭州市及生态条件相仿的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08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促足穗,科学施肥促长势,及时防治病虫,适时收割等。  相似文献   
27.
对“培两优2859”进行不同播期、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水平显著影响“培两优2859”的产量,各农艺性状则主要取决于播期的影响。早播与高密度种植会取得相对高产,其中以5月18日播种、密度为2I.0万丛/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达9075.0kg/hm^2。  相似文献   
28.
古树名木是活的绿色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有着很高的生态、科研价值。虽然漯河市也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但仍有个别古树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已迫在眉睫。通过大量收集与查阅资料、文献,详细探讨与论证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养护与管理对策等。提出要从科学养护和加强政府管理两个方面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相似文献   
29.
姜黄有效成分及生物学特性在不同姜黄品种间差异显著。从引种的3个品种比较而言,市场姜黄的产量最高,但挥发油和姜黄素百分含量最低:博白姜黄的产量中等,挥发油和姜黄素百分含量最高:大新姜黄的产量最低,挥发油和姜黄素百分含量中等。用两个有效成分的总产值评价产品综合效能,每667m2博白姜黄产值为7886元。其次为市场姜黄5333元,最差为大新姜黄.仅4474元。  相似文献   
30.
对白头翁、蒲公英、苦丁茶采用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不同中草药不同提取法提取物的抑菌能力.通过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 MBC)和抑菌环直径,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不同方法提取物对这2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中苦丁茶的抑菌作用均较强;白头翁的抑菌效果较差;蒲公英的抑菌作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