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22.
以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杨树天牛是我国最重要的毁灭性蛀干害虫,控制难度极大.树种单一的防护林体系,抗御生物灾害能力弱;因此,许多地区“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中营建的以杨树为主的林分大多已被天牛毁灭殆尽,其中以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受害为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损失惊人.为控制杨树天牛灾害,原国家科委和科技部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立项启动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应急计划“宁夏青铜峡杨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示范区”(编号:85 0 2 1 0 4 0 1)和“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防护林杨树天牛持续控制技术研究”(编号:96 0 …  相似文献   
23.
舞毒蛾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常被分为欧洲型和亚洲型2种类型,欧洲型舞毒蛾在传入美国之后造成了巨大危害。之前报道指出亚洲型舞毒蛾的寄主范围比欧洲型舞毒蛾的广,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更大,北美植物保护组织据此对中国的高风险港口实施了船舶特别检疫措施,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鉴于此,本实验以16种北美和中国常见的行道树种和绿化树种作为供试树种,分析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型舞毒蛾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饲喂白桦、加杨和糖槭的幼虫可以完成生活周期。饲喂杜松、女贞、大叶黄杨、红皮云杉、合欢、杂交鹅掌楸、马尾松、黑松和白皮松的幼虫在2龄以前全部死亡。虽然2龄以前幼虫饲喂北美乔松、油松和柿树后死亡率较高,但用人工饲料将幼虫饲养至4龄以后再替换饲喂以上3种植物,幼虫的死亡率则显著下降。分析表明,亚洲型舞毒蛾低龄幼虫(1、2龄)的寄主选择范围要窄于高龄幼虫(4龄以后的幼虫)。  相似文献   
24.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研究球孢白僵菌侵染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壁的过程以及寄主中肠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接菌后48h,芽管平均长度达到3.08μm时即可侵入幼虫体表.随着侵染时间延长,芽管伸长形成菌丝,逐渐萌发生成新的分生孢子,在后期菌丝间出现丝状物和网状结构,这2种现象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分生孢子多数以芽管方式侵入表皮,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染.组织切片显示:侵染3天的幼虫腹部体腔中脂肪体组织变得模糊,细胞核不明显,马氏管出现空泡并变形.中肠围食膜被分解消失,肠壁肌肉层向内皱褶,排列紊乱,出现破裂,肠腔内变浑浊.  相似文献   
25.
研究北京和宁夏两地5个树种上光肩星天牛刻槽含水量、pH值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两地的刻槽中期含水量最高,且高于同期健康树皮,晚期次之,早期最少.刻槽的pH值(7.88 ~9.98)均偏碱性,高于健康树皮pH值(6.06 ~7.10).两地的刻槽共分离到真菌12属、473株菌株,8种鉴定至种级;优势属为镰刀菌属,刻槽真菌数量多于健康树皮.宁夏各树种刻槽真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比健康树皮高,北京各树种刻槽H,S低于健康树皮.两地各树种刻槽内细菌群落种类大致有2种,为黄单胞杆菌属细菌和白色未定名细菌,此外,北京旱柳刻槽内分离到黏质沙雷氏菌,该菌是一种昆虫致病菌.刻槽内放线菌只分离到1种,为链霉菌属放线菌.  相似文献   
26.
基于线性谱聚类的林地图像中枯死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可智能监测无人机森林虫害图像中的枯死树,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湖北省受松材线虫与辽宁省受红脂大小蠹侵害的松林无人机图像为试验数据,首先使用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将图像划分为多个超像素;然后基于枯死树木的颜色特征,初步提取可能为枯死树的超像素区域;最后基于枯死树木与其他干扰地物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计算超像素的区域密度和缝隙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初步提取的超像素进行分类,从而检测出图像中的枯死树。【结果】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和支持向量机的枯死树监测方法可有效排除与枯死树木颜色相近的其他干扰地物,较准确地提取出枯死树木。使用该方法与基于植被颜色指数的阈值分割方法、基于简单线性迭代聚类超像素和随机森林的方法,对35幅受灾松林无人机图像进行试验,并选用交并比、虚警率和漏检率3个评价指标对3种方法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监测出的枯死树区域最精确,其监测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的交并比均值大于58%,且虚警率和漏检率均优于另外2种方法。【结论】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枯死树监测方法能实现松林中枯死树的快速、准确检测及定位。  相似文献   
27.
小天牛闯大祸美国1996年在纽约、1998年在芝加哥发现光肩星天牛的野外定殖和严重危害,美方及时进行了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RA),认为该虫对美国的森林、庭园树木、旅游和俄糖业等方面的潜在威胁巨大。从本方提供的资料看.19R5年一199R年.翼国检疫部门从中国输美货物的SWPM上截获354批次天牛,其中:有2次鉴定为光肩星天牛,21次鉴定为星天牛属。美方认为,因为天牛幼虫的定种较为困难,加上星天牛这一属在美国原无分布,鉴定资料较缺,故定为星天牛的21次中,很有可能就是光肩星天牛;即使原来鉴定为沟胫天牛亚科(9次记录)或天牛科…  相似文献   
28.
复叶槭挥发性物质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该文供试的单体是用吸附法采集,并经热脱附及GC MS方法分离鉴定而得.作者分别测定了复叶槭11 种挥发性单体的5 种浓度溶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 的触角电位活性,以及不同触角部位的化学感受差异.测得各单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的触角电位观测值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单体己醇、反 2 己烯醇、青叶醇、乙酸丁酯、己醛、青叶醛等在单独组分时有较强的触角电位活性,而单体青叶醛和乙酸丁酯、糠醛、甲基糠醛等相互混配时可增强光肩星天牛的触角电位活性.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挥发性物质刺激的敏感部位是触角的末端,乙醇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9.
柳筒天牛是为害沙柳根茎部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严重影响沙柳的生长。本文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柳筒天牛幼虫的为害特性和空间格局。通过调查分析可知:柳筒天牛幼虫在单一蛀道内为害沙柳,其为害主要集中在沙柳基部,蛀道分布在地面以上10cm处至地面以下5cm处。柳筒天牛幼虫主要为害地径0.7~1.0cm的沙柳,且多分布在沙丘底部和迎风沙丘。分析沙丘顶部和沙丘底部2块样地柳筒天牛幼虫的数量可知,柳筒天牛在沙丘底部为害率要高于沙丘顶部,幼虫虫口密度分别达到(2.53±0.27)头/丛和(1.84±0.20)头/丛,且差异显著。柳筒天牛幼虫在沙丘顶部呈现聚集分布,在沙丘底部呈现随机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空间分布类型差异较为明显,但在两块样地内都呈现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呈现大量聚集的现象。  相似文献   
30.
椰子织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2013年8月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COⅠ/cox1测序和比对的分子鉴定结果、寄主及为害情况。序列比对显示,目标样本430bp的cox1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Opisina arenosella的线粒体COⅠ条形码序列覆盖率为100%,一致性达99.8%,表明分子遗传数据支持形态鉴定结果。调查发现,椰子织蛾寄主主要为椰子、王棕和林刺葵,已在海南9个市县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椰子织蛾已在海南定殖、扩散,并形成经济和景观危害,其入侵将对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需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