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0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林隙更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伐-小面积林隙 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2.
云南龙脑香林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南部位于亚洲热带北缘,是中国大陆龙脑香科植物的主要分布区.目前在这一区域已发现龙脑香科植物5属,8种和1变种,占中国龙脑香科植物属数的100%,种数的60%,其中望天树(Parashoreachinensis)和毽树(Hopeajianshu)为云南所特有.同时在滇东南、滇南和滇西南的3个边缘热带地区,间断分布有5个龙脑香林类型,是中国大陆上类型最多,保存最好的龙脑香林.云南5个龙脑香林的植物区系组成比较一致,属的分布区类型所占比重较为接近,与东南亚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相比有基本一致的热带科、属的组成.表明了云南龙脑香林与热带亚洲典型雨林既有联系,又具过渡性的特征,属于热带亚洲常绿雨林超热带扩散的边缘类型  相似文献   
53.
森林自然度作为森林功能区划和群落生境制图的参考指标,在近自然森林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森林自然度评价的研究进展,从自然度的概念出发,在评价层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自然度评价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森林的演替理论为基础,从时间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和干扰程度3方面分析不同森林群落的自然度,将定性化的分类体系和定量化的指标分级相结合,提出适用于生态学和经营学的森林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以期为森林经营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4.
择伐作业已成为近自然林改造中的基本经营方式,如何在兼顾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择伐成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森林经营单位硬件条件、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林内立木数据的大量传回,要求有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方法与之适应。提出泛储木场理念下的营销思想,探讨在该理念下的用材林经营方式。根据广西大青山林区内分布于上、中、下3个坡位,胸径12~48 cm 的米老排林立木数据,用统计模型的方法拟合此经营方式下米老排的树高曲线和削度方程,给出一种实现林木生长量最大化且没有储木场损失的米老排用材林营销流程。  相似文献   
55.
简要介绍德国林业的发展历史、多功能林业的法律规定和实现多功能目标的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技术, 分别从经营单位、区域和国家层面分析总结了德国作为林业发达国家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具体实例和初步结果, 提出了在各个层面上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工作要点和评价效果的方法、指标和标准等可学习借鉴的要点。认为多功能近自然林业的理论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真、善、美"的文化理念在林业经营中的具体表达, 我国开展多功能林业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需求动力。  相似文献   
56.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概念为出发点,从评价层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剖析森林健康评价的关键技术,综述国内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方法有待完善、评价标准主观性强、评价结果不准确等。今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重点应着重于理论探索和方法完善方面,从研究健康机制入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的手段、方法和技术,确立不同区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健康标准,为调控不健康的森林、保持森林健康状态、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7.
近自然林业认为森林经营是对林木自然生长过程的模仿。从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措施和经营结果等方面评价了传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指出传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具备近自然经营的潜力,但在经营理念上需要以近自然经营理念为指导。根据近自然经营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森林的近自然度、物种多样性、产品多样性以及林分的经济产出等指标分析了毛竹林近自然经营的可行性,以期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基于近自然改造的马尾松林分竞争强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揭示马尾松人工近自然改造作业下树种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近自然改造林分内马尾松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以期为营造近自然混交林和人工林近自然作业法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基于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马尾松近自然5种改造实验林20个固定样地的2014年复测数据(A1~A4:不同采伐强度补植树种的改造混交林,A5:未改造马尾松对照纯林,每种改造模式各4个固定样地),利用Voronoi图确定了林木的生长空间和竞争邻木,运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对改造混交林总体竞争强度、改造混交林和对照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1)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和主要补植树种竞争排序为:红锥灰木莲大叶栎马尾松香梓楠格木,不同改造模式平均竞争指数排序为:A1A3A4A2。2)改造混交林对象木马尾松共计212株,其他竞争木336株;对照纯林马尾松共计190株。对照马尾松纯林竞争指数为359.51,远大于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竞争指数(166.98),适当强度的采伐有效地降低了林分内马尾松的竞争压力,马尾松纯林中只存在种内竞争,改造混交林中马尾松种内竞争指数大于种间,各占54.65%和45.35%。3)混交林与纯林中马尾松种内竞争差异显著,竞争指数随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各径级内平均竞争指数,改造混交林均小于对照纯林。4)速生树种对马尾松最先产生种间竞争压力,马尾松与主要竞争木竞争关系(CI1)排序为:大叶栎灰木莲红锥香梓楠鸭脚木山油麻安息香格木黄毛榕,改造混交林各模式间马尾松种间竞争差异不显著。5)马尾松竞争指数随胸径的增大不断变小,改造混交林总竞争指数、种内竞争指数以及对照纯林总竞争指数与马尾松胸径分别符合幂函数、双曲线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关系;当马尾松胸径大于25 cm时,混交林与纯林内马尾松受到的竞争压力均逐渐减小趋于平缓;小于25 cm时,马尾松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通过分析马尾松近自然改造林分内树种竞争关系可知,基于近自然经营理论的人工纯林改造利用有效的干扰木采伐和合理的树种补植,能够有效降低马尾松的竞争压力,同时促进补植树种的生长和天然更新,引导林分的正向演替,形成复层异龄混交林,证明了近自然改造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通过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支撑北京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与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分析了森林对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根据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理念,提出了北京市平原与城市森林可持续造林和经营的5个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并给出建设效果的评价条件,以期能为北京市平原与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北京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0.
以山西黑茶山3种不同干扰强度的油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点格局方法,分析不同干扰强度下,油松天然林径级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及优势种群油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幼树、小树、中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点格局。结果表明:油松径级结构呈单峰型,中径级的林木个体数较多。辛普森多样性和香农-维纳多样性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0~1 m尺度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呈聚集分布,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中树-大树),油松天然林的空间格局趋于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一种生存策略或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