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4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为查明广西桉蝙蛾天敌寄蝇的种类、分布及其对桉蝙蛾的控制效果,2012年和2013年的1—5月在桉蝙蛾发生区采集桉树木段带回室内收集寄蝇成虫。共收集到寄蝇498头,经鉴定均为栗色舟寄蝇Scaphimyia castanea Mesnil;调查了38个县(市),有29个县(市)调查到寄蝇的分布,约占调查县(市)的76.32%。平均寄生率为8.09%,最高寄生率33.33%;寄蝇羽化后即可交配;寄蝇寄生桉蝙蛾幼虫,产卵方式为伪胎生型,寄蝇交配1周后,将卵产在虫包中,幼虫脱离母体后迅速侵入蝙蛾虫道中寻找寄主。  相似文献   
42.
通过调查,共发现八宝树害虫23种,记述了其中13种害虫的危害情况、生活习性,提供了对应的防治方法,为八宝树虫害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Hymenoptera:bethylidae Sclerderma)染色体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虫卵巢为材料,经0.01%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10min,蒸馏水低渗5min,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15min, Giemsa染液染色30min,可以获得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着色清晰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44.
油茶不同品种(系)对茶黄蓟马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茶黄蓟马又称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属缨翅目蓟马科(Thysanoptera:Thripidae)[1],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台湾、河南等省区;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2-3]。主要寄主有茶叶(Camellia sinensis O.Ktze)、葡萄(Vitis vinifera L.)、芒果(Mangifera indica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相似文献   
45.
用不同温度(50℃、60℃、70℃、80℃、90℃、100℃)的热水处理刚羽化的替代寄主蛹,再分别接两种不同的肿腿蜂(子蜂和抱卵蜂),发现川硬皮肿腿蜂Sc/erodermas/chuanensis Xiao子蜂只能取食50℃-70℃热水处理过的蛹并在其上产卵;其抱卵蜂能够取食并产卵于50℃~100℃热水处理过的蛹,并且取食率和产卵率有随热水温度降低而增强的总趋势。观察发现,50℃热水处理过的蛹体晾干后即会苏醒,表明替代寄主蛹没有被烫死,60℃及以上的温度处理过的蛹不会苏醒且都不同程度地变黑(白)、干扁或长出霉菌,证明60℃及以上的温度都能使替代寄主死亡。实验结果发现,肿腿蜂子蜂能否被取食和产卵主要是看寄主是否变硬,而不是它的死活;而肿腿蜂抱卵蜂能够在死亡寄主上产卵,证明寄主体壁的性质是刺激肿腿蜂在寄主上产卵的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46.
取食对川硬皮肿腿蜂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Xiao)是我国继管氏肿腿蜂(S.guauiXiaoetWu)后于1995年在四川泸县发现的又一个肿腿蜂种[1],是杉棕天牛(Callidium villosisulumFairmaire)等钻蛀性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蜂搜索、攻击力强,寄主范围广,寄生率高,发育周期短,繁殖力强,具  相似文献   
47.
2009~2011年在钦州设立试验点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进行饲养及观察.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钦州以2年发生3代为主,少数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几乎全年可见幼虫;树皮硬度也是影响成虫产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樟C. canphora的害虫。本研究在樟树梢上采集肉桂双瓣卷蛾幼虫,将其室内饲养至化蛹和成虫羽化,观察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雌蛹末端分节不明显,无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远;雄蛹在第9腹节有纵裂缝,裂缝较雌蛹长,且两边均呈半球形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近;雌蛾腹部末端饱满浑圆,腹部末端有对称黄色长毛簇;雄蛾腹部细长,尾部有整齐棕色短毛簇。以此为标准建立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雌、雄形态鉴定方法,可准确辨别性比,可以为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预测和化学生态学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我国寄生蜂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培养寄生蜂是降低寄生蜂人工繁育成本的重要手段。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我国寄生蜂离体培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以赤眼蜂的研究最为成熟,离体培养的寄生蜂已经运用于生物防治的实践。对我国寄生蜂离体培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离体培养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为筛选对黄脚胡蜂职蜂具有趋避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利用触角电位(EAG)检测和四臂嗅觉仪研究黄脚胡蜂职蜂对6种具有不同特征气味的植物提取物(2-苯乙醇、苯甲醇、乙酸苄酯、香草醛、肉桂醛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的趋避反应.结果表明:黄脚胡蜂职蜂对6种植物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电生理反应,其中,对体积浓度为1.0%的肉桂醛反应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