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幼虫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00菌株感染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发生相应的变化。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白僵菌Bb00菌株处理后24 h,分生孢子即可以附着于桑天牛幼虫体表,48 h即可以萌发并侵入幼虫体表,使内表皮分解;菌丝进入血腔后开始增殖并向侵入点附近的脂肪、肌肉、气管等组织入侵。随着菌丝在幼虫体内的增殖,各组织器官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4 d后感染幼虫死亡,5 d后菌丝突破体表在虫体外形成菌丝层并有分生孢子产生。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球孢白僵菌对桑天牛的致病机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感染球孢白僵菌后的桑天牛幼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在用球孢白僵菌处理后不同时间段的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氨基酸含量呈规律性变化:白僵菌侵入1 d,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侵入4~5 d,游离氨基酸总量又逐渐上升;受感染桑天牛幼虫血淋巴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同,其主要氨基酸中的赖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和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一样,先下降后上升,即是影响氨基酸总量变化的主要氨基酸种类。  相似文献   
23.
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体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桑天牛幼虫被白僵菌感染后体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后,为抵御白僵菌入侵,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接种后初期迅速提高,但在接种后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SOD、POD在接种后第2天达高峰,而CAT活性在第4天才达高峰,说明在桑天牛幼虫抵御白僵菌侵染的过程中,SOD和POD是首先发生作用的保护酶,CAT是继上述2种酶之后发生作用的酶系;并且POD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幼虫,是起主要作用的保护酶。  相似文献   
24.
文中首先介绍了昆虫数字化分类常用的2种方法:数学形态测量学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其中数学形态测量学主要利用22项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昆虫的数字化分类,而几何形态测量学主要利用标记点坐标信息进行分类研究;然后进一步阐述了国内外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以推动林业昆虫数字化分类方法被广大学者所了解。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林业昆虫的数字化分类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培养基、pH值、温度以及氧气等因素对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Fusarium virguforme sp.nov.)菌株F-171厚垣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F-171产生厚垣孢子的最适液体培养条件为7500r·min -、2 min匀浆断裂菌丝,在250 mL三角瓶装入80 mL大豆茎秆或...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黄杨绢野螟发生特点及幼虫空间分布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保定市朝阳街两旁的绿篱带小叶黄杨进行调查,记录黄杨绢野螟幼虫的虫口密度,研究该虫的发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根据所调查的369个样方的虫口密度,采用概率分布型比较X2检验的方法和若干聚集度指标的方法,确定幼虫空间的分布型。[结果]3种概率分布型与X2检验比较结果表明,3种分布型均有差别,但Possion分布X2检验值与X20.05差别最大,故黄杨绢野螟幼虫极不符合Poission分布 负二型分布差别最小,比较符合负二项分布。各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黄杨绢野螟幼虫呈聚集分布。[结论]黄杨绢野螟幼虫空间分布型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对该幼虫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7.
桑天牛幼虫血淋巴对球孢白僵菌的防御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球孢白僵菌侵入后桑天牛幼虫血细胞的防御反应.结果表明:对照桑天牛幼虫血细胞种类和数量基本稳定,而接种白僵菌分生孢子对桑天牛幼虫血细胞数量有显著影响.接种第1天,感染昆虫血细胞总数与对照差异不大;1天后,血细胞总数逐渐上升,显著高于对照;至2.5天达到最高值.接种2.5天后处理虫体内的血细胞总数开始下降,并逐渐降至较低水平.被感染虫体血淋巴中的浆血细胞和粒血细胞表现出类似规律.  相似文献   
28.
2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感染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幼虫血淋巴中共检测出 17种游离氨基酸,感染绿僵菌后不同时段,游离氨基酸总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感染24 ~72 h时,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小幅下降趋势,各时间点氨基酸总量互有高低,但相差不大;感染72 h后至120 h时,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下降,120 h时降到最低值1 042.33 mg/100 mL;之后急剧上升,144和168 h时分别为120 h时的1.44和1.51倍。赖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而脯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30.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防治黄栌枯萎病的化学药剂,探讨高效脂溶性渗透剂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选择6种内吸性药剂进行室内抑菌和毒力试验,然后利用盆栽苗进行化学药剂添加助剂柔脂通防治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6种内吸性药剂对黄栌枯萎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30%噁霉灵水剂(AS)、1.2%辛菌胺醋酸盐AS、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WP)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依次分别为0.030,0.043,0.309 g/mL;30%噁霉灵AS100倍液与16%柔脂通乳油(EC)200倍液等体积混合对黄栌枯萎病盆栽苗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5.96%,未添加柔脂通EC的相对防治效果仅为28.92%。柔脂通对黄栌枯萎病化学防治的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