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板栗幼苗人工接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分析其对板栗幼苗生长指标和根系菌根化的效果,以验证大红菇(菌株编号2014-10)、红绒盖牛肝菌(菌株编号2014-14)和美味牛肝菌(菌株编号50559)这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作为板栗接种体的有效性及其促生效应,为进一步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基础。[方法]在板栗播种时分别接种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固体菌剂,并设空白作对照。对当年生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干质量、侧根数、侧根总长、幼苗侵染率、吸收根侵染率等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制作菌根石蜡切片进行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上述3种食用菌根菌在人工接种下均能侵染板栗幼苗根系,平均幼苗菌根化率分别达95.8%、87.0%和96.7%,平均吸收根菌根化率分别达57%、53%和50%,达较高的侵染强度;经微观观察,板栗幼苗根系均形成典型的菌根结构——菌丝套和哈蒂氏网。(2)与对照幼苗相比,3个菌种处理幼苗的平均苗高分别提高32.5%、24.0%和22.7%,平均地径分别提高19.4%、14.1%和5.0%,差异显著(P0.05);平均根系干质量分别提高18.9%、25.3%和14.1%,平均侧根数分别提高16.0%、14.1%和12.1%,平均侧根总长分别提高26.8%、28.9%和44.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1)上述供试食用菌根菌均与板栗根系建立了共生关系,幼苗菌根化效果良好,吸收根菌根化强度高,形成了菌根的典型结构,即菌丝套和哈蒂氏网,验证了上述菌种固体菌剂的有效性,认为其可以作为板栗食用菌根菌栽培的接种体而用于生产实践,为探索"板栗食用菌根菌新型经济林栽培模式"提供了基础。(2)上述供试菌种接种后,对板栗幼苗各项主要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说明上述食用菌根菌对板栗幼苗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板栗良种“毛板红”速生高产技术童品璋,卢友芳,徐鸿璋,郑国华,赵士清板栗是我国的名优干果,历史上曾为贡品。诸暨栽培板栗已有千年历史,是南方板栗的主要产区,年产板栗60万kg。近年板栗发展较快,目前全市以良种“毛板红”为主的板栗已发展到3300余hm2...  相似文献   
13.
香榧种砧嫁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榧种砧嫁接是将接穗直接插入子叶合缝线内的一种嫁接方法,这在我国嫁接技术上尚是首次报导。其主要方法是:采集成熟种子,经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层积催芽,胚根长1.5厘米左右时作种砧;选取优树树冠外围发育健壮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穗长10~15厘米,粗0.25~0.3厘米,楔形削面长1.2厘米;冬季接后假植,翌春移植圃地,成活率可达80%以上,成苗率可达76%以上。育苗时间比普通枝接苗缩短2~3年,成本降低50%左右。同时,催芽、嫁接、假植工序可在室内进行,操作简便,易为群众掌握,是一项适合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嫁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香榧的主要品种及其开发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香榧Torreya grandis系裸子植物,红豆杉科(紫杉科)榧属常绿乔木,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多用途经济干果树种。古代称披或披子,《神农本草》中已有记载。香榧又名细榧、真香榧、枫桥香榧,榧属植物共有7种,其中香榧是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其果实是榧属植物中品质最优良的一种,是世界珍贵稀有干果之一。在我国栽培已有1300多年。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0个省。商品榧主产于浙江四明山一带,其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毛竹笋用林梅前开山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毛竹笋用林习惯于伏天开山、施肥,且以挖春笋为主,近年开始挖掘少量的鞭笋和冬笋,通过2a的梅前开山、施肥和大量挖掘鞭笋、增挖冬笋的试验,笋产量产值比原来显著提高,产量增长49.62%,竹笋产值增长57.95%,纯收入增加75.82%,每工工值增加43.53元,投入产出比为1:3.37。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用林密度,截干与产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和截干高度的栽培试验表明,银杏叶用林以种植密度100cm×40cm和离地50cm截干的鲜叶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7.
香榧性别鉴定的RAPD和SCA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正  陈力耕  童品璋 《果树学报》2008,25(6):856-859
为了对香榧幼苗进行早期的性别鉴定,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香榧品种中的雌性和雄性群体进行了分析。在3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用引物S250扩增得到了1条大约600bp雄性特异性片段,将其命名为S250-600。进一步对该RAPD标记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获得了593bp的该标记的核苷酸特定序列。根据对该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设计了1对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命名为SW-593。将该序列递交至GenBank数据库,接收号为:EU670673。利用该SCAR标记对香榧的雌性和雄性个体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该SCAR标记在雄性个体中均能稳定出现,说明此SCAR标记是一个与香榧雄性基因连锁的标记,可以用来对香榧品种进行大规模的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8.
2005-2007年对因白蚁为害、生长衰老和管理粗放而造成产量下降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古树分别采取整枝修剪、白蚁防治、培土及施肥等复壮措施.结果表明,各处理香榧古树枝叶性状、结果性能、株产量均有明显提高,与对照古树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新梢数量、粗度,叶片长度和宽度以及鲜质量和干物质质量的增加,树势旺盛,复壮处理单株香榧果实产量均增长1倍或1倍以上,而对照单株产量则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9.
香榧品种遗传变异与品种鉴定的ISSR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正  陈力耕  童品璋 《园艺学报》2008,35(8):1125-1130
利用ISSR方法对香榧本地9个实生品种和8个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104个DNA片段,其中88个片段为多态性扩增片段,占总扩增片段的84.6%。根据ISSR引物的扩增图谱,确定部分供试品种的特异条带。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析,利用UPGMA法构建了分子树状图。聚类结果把供试的香榧9个实生品种和8个优良无性系分为两大组,第一组包括大圆榧、米榧、旋纹榧、獠牙榧、芝麻榧、落霜榧、象牙榧,第二组包括小圆榧、茄榧和细榧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诸暨香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童品璋 《经济林研究》2003,21(4):148-150
诸暨是中国香榧之乡,面积增到200hm^2,年产果500t以上,本文介绍了香榧生产情况,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