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4篇
农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简称CLA)是一系列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的总称,包括几何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在这些异构体中主要是顺-9-反-11、反-9-反-11、反-10-反-12和反-10-顺-12-十八碳二烯酸,还含有少量的顺-9-顺-11、顺-10-顺-12、顺-10-反-12和顺-11-顺-13-十八碳二烯酸[1].  相似文献   
62.
DNA疫苗是继减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多肽疫苗之后的又一新型疫苗,比其它疫苗高效。安全且易于大量生产。本文对DNA疫苗在牛,猪和鸡一些病毒病上的使用效果及其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皱纹盘鲍稚鲍养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皱纹盘鲍是一种珍贵的大型经济贝类 ,是我国北方沿海养殖的主要贝类 ,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可以作为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滋补佳品 ,市场需求量大。但是由于稚鲍的天然食物不足 ,而目前对稚鲍消化生理和营养需求的了解较少  相似文献   
64.
基于Quickbird影像的土地利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天峨县龙滩电站淹没区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IHS变换、主成分变换和Brovey变换等3种影像融合方法对Quickbird多光谱和全色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并利用目视评价和偏差指数等指标对融合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利用融合后的高分辨率影像对研究对象的遥感调查进行了处理和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变换法的融合效果最佳;用材林、经济林和水田分别占被淹没土地总面积的40.53%、18.35%和18.50%,是主要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65.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为原料制得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薄膜(PVA—NF膜)。先在酸性条件下,使该薄膜交联成非水溶性的纳米纤维薄膜(c-PVA—NF膜),而后在碱性条件下,先将环氧氯丙烷与膜反应,将环氧丙基键合到膜上,继而将β-环糊精与环氧基反应修饰到膜表面,制备出具有选择吸附性能并可重复利用的纳米纤维材料(c—PVA—B—CD—NF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确定所制得膜表面已成功键合上β-环糊精,且键合前后膜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本文以酚酞为探针,用于检测c—PVA-13-CD—NF膜对其溶液的吸附行为,用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所制得的c—PVA—B~CD—NF膜对酚酞的吸附效率。实验表明,相对于未修饰的c—PVA—NF膜,c—PVA—B—CD~NF膜对酚酞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并在30min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88mg/g。  相似文献   
66.
运用Gaussian98软件包,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姜黄素晶体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根据前线轨道能量和原子净电荷等量化参数,推导出化合物可能的主要活性部位β-二酮的氧原子。  相似文献   
67.
为进一步筛选出更多的适合稻田镉污染修复的镉超富集植物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对稻田冬季杂草稻槎菜的镉积累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试验和验证试验表明,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稻槎菜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及抗性系数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但未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特征。稻槎菜根系及地上部分镉含量均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镉含量为75 mg/kg时,初步试验和验证试验的稻槎菜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为119.50,110.11 mg/kg,均达到镉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值(100 mg/kg)。在土壤镉浓度大于0 mg/kg的处理条件下,稻槎菜根系及地上部分富集系数(BCF)均大于1,转运系数(TF)也均大于1。稻槎菜根系、地上部分及整株镉积累量均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土壤镉浓度存在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验证试验表明,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稻槎菜叶绿素含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SOD活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POD活性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这与稻槎菜的特殊生理机制有关。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镉浓度为2.04~2.89 mg/kg时,稻槎菜地上部分镉积累量为1.10~1.13 mg/m2。因此,稻槎菜是一种镉超富集植物,可用于镉污染稻田的冬季修复。  相似文献   
68.
混种杂草对水果玉米幼苗生长及锌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分别混种稗草、红蓼、小飞蓬、千里光4种农田杂草对水果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种稗草及小飞蓬的水果玉米根系、茎鞘、叶片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水果玉米单种,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较水果玉米单种分别显著提高了58.89%和8.76%,且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较水果玉米单种有所提高;混种红蓼及千里光降低了水果玉米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就锌吸收而言,混种稗草及小飞蓬的水果玉米根系、茎鞘、叶片及地上部分锌含量均高于水果玉米单种,其中地上部分锌含量分别较水果玉米单种提高1.24%和3.89%,而混种红蓼及千里光的水果玉米锌含量低于水果玉米单种。因此,混种稗草及小飞蓬能够促进水果玉米的生长及锌吸收。  相似文献   
69.
为从花卉中筛选镉超富集植物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采用土壤高浓度镉污染法从5种花卉植物中筛选出具有镉富集植物基本特征的花卉植物硫华菊,并通过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进一步研究硫华菊的镉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硫华菊的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OD活性、POD活性呈增加的趋势,但CAT活性则呈降低的趋势。镉在硫华菊各个器官中的分布大小顺序为:根系茎秆地上部分叶片。硫华菊根系、茎秆、叶片及地上部镉含量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且在土壤镉浓度大于10mg/kg时,硫华菊地上部分镉含量均超过镉超富集植物临界值(100mg/kg)。不同浓度镉处理的硫华菊地上部分镉富集系数(BCF)均大于1,但转运系数(TF)均小于1。硫华菊根系、茎秆、叶片及地上部分镉积累量随土壤镉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地上部分镉积累量最大值为479.34μg/株(土壤镉浓度为100mg/kg)。小区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镉浓度为2.04~2.89mg/kg时,硫华菊地上部分镉积累量为4.54~5.60mg/m~2。因此,硫华菊是一种镉富集植物,且修复能力较强,可有效地修复镉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70.
基于稻瘟菌毒性相关基因的指纹类型与致病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8对稻瘟菌毒性相关基因序列同源性设计其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分析单孢分离培养的不同地理来源的44个菌株,获得其指纹。利用18个丽江新团黑谷(LTH)单基因鉴别寄主对其中的31个菌株进行致病型鉴定;用SPSS11.5聚类分析,根据31个菌株在18个LTH NILs上的抗感反应,在Lable No.10的位置,将菌株分为7种致病类型。将上述的两种不同的聚类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通过毒性相关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划分出的指纹类型与用菌株在LTH NILs的抗感反应划分出的致病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