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目的]确定臭椿SRAP-PCR反应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臭椿SRAP分子标记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吐鲁番3号和江西臭椿叶片DNA为材料,利用引物组合EM1-EM8进行SRAP-PCR反应的L16(45)正交试验,建立了臭椿SRAP-PCR反应体系,新复极差法对体系进行方差分析,并对体系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确定臭椿SRAP-PCR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2.5 ng/μl、Mg2+1.75 mmol/μl、dNTPs0.3 mmol/μl、Taq酶0.3 U/μl、引物0.6μmol/μl、10×PCR Buffer 2.5μl;该体系稳定,适用于臭椿的SRAP反应。[结论]该试验优化的SRAP反应体系,将为臭椿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分子标记,以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以邳州市银杏种质资源圃20个银杏无性系为材料,利用耐热性、种核产量、单核重以及光合生产力等指标对20个银杏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半致死温度能够有效评价不同银杏无性系的耐热性差异,耐热性顺序为:9#>3#>54#>27#>40#>39#>11#>15#>5#>31#>44#>2#>34#>36#>42#>50#> 28#>33#>35#>55#;从种核产量来看,37#、36#、27#、57#、39#种核产量较高;从单核重来看,27#、57#、34#、31#和42#的单核重位居前列;从光合速率来看,54#、40#、27#、31#、39#、33#属高光合速率的无性系.通过综合评价,27#、31#、57#在南方引种中具有较大潜力,尤其27#是南移引种材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3.
美国红枫硬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红枫硬枝为扦插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苗龄母株、不同部位插穗、激素种类和激素处理方式等对硬枝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一年生母株下部枝条为插穗,在浓度为500 mg·L-1的ABT溶液中浸泡0.5 h,扦插于珍珠岩和细沙混合物(1:1)中,生根率最高,达83.33%,平均生根条数为13.10,平均根长达6.88 cm。  相似文献   
64.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杏胚的有无及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播种后的发芽率,而这些无法人工检测。该研究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成像(Low-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F-MRI)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探索研究银杏种子内部缺陷检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VGG-16迁移学习图像分类方法,在利用VGG-16卷积层对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时,对模型的学习率、模型结构和归一化3个方面进行改进,比较研究调整初始学习率与更新周期、将全连接层替换为全局卷积层或全局平均池化层并扩展8种微调模型、添加3种归一化层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局平均池化层调用方便,能够替代全连接层融合深度特征,提升模型性能;分类输出层置于全局平均池化层后的分类效果较好;组归一化能提升模型性能,并使验证曲线收敛更稳定;学习率对迁移学习模型性能影响极大,使用分段常数衰减策略针对具体应用可有效提高模型性能。相比较VGG-16,该研究构建的基于VGG-Net的银杏种子MR图像识别模型(Ginkgo seed low-field MR images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VGG-Net, GV)大小降低89%,参数量降低89%,训练时间减少64%,训练集与验证集损失分别降低64%与45%、准确率分别提高2.4与2.5个百分点,对正常、孔洞、有胚和无胚4个类别的银杏种子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7.40%。研究结果为无损监测银杏种子萌发过程、合理预测种子播种后的发芽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5.
土壤盐分含量对落羽杉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土壤盐分含量对1年生落羽杉实生苗的营养吸收的影响 试验共有4种处理(对照、NaCl含量为土壤干重的0 15%、0 3%和0 45%),处理时间为130d 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盐分处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落羽杉根系、茎和叶片中全N、全Ca、全Na、全Fe浓度,全P、全K和全Mg浓度在根系中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茎和叶中则逐渐升高;(2)根系中Ca/Na随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茎和叶中Ca/Na、以及根、茎和叶中K/Na、Mg/Na、Fe/Na均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少;(3)根、茎和叶中全N和全P浓度的大小均是叶>根>茎,全Ca浓度大小的顺序是叶>茎>根,全Fe浓度大小的顺序是根>叶>茎,而根、茎和叶中全K、全Na和全Mg浓度的大小因不同盐分处理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66.
Cd、Pb胁迫对银杏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Cd、Pb胁迫对银杏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Cd和Cd、Pb的复合胁迫均可导致银杏ch la、ch l及叶绿素a/b值的显著下降。银杏ch la和ch l与Cd胁迫浓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而复合胁迫下,Cd与较高浓度Pb呈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2)在单一Cd和Cd、Pb的复合胁迫下,银杏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m均明显下降,重金属胁迫使银杏叶片产生了光抑制现象。(3)在重金属胁迫条件下,银杏P n、Gs和T r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C i则趋于增加。P n随胁迫浓度的提高而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所致。  相似文献   
67.
以花粉中的总黄酮含量、天然维生素E、灭菌效果和维生素E添加剂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温度对银杏花粉制品中的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灭菌时间为20min的条件下,80℃的加热温度造成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损耗最小。  相似文献   
68.
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教授领导的银杏课题组自 1992年以来 ,一直致力于银杏良种 (无性系 )选育、繁殖、培育机理、抗性机理、配套栽培技术及银杏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10年来 ,课题组承担了多项有关银杏的省部级和横向课题的研究 ,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其中“银杏培育机理及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已通过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鉴定 ,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银杏种质资源引进”也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验收 ,专家一致认为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曹福亮教授陪同外国专家参观果用银杏…  相似文献   
69.
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总黄酮醇苷、总内酯和总银杏酸为测定指标,对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的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种质资源银杏叶中3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波动较大,总黄酮醇苷含量范围为3.644~8.119 mg/g,总内酯含量范围为2.890~5.768 mg/g、总银杏酸含量范围为6.070~20.148 mg/g,三因素综合评价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叶用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以银杏叶为原料,黑曲霉为菌种生产饲料复合酶的固态发酵条件,分析了发酵产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浅盘发酵的料层厚度 4 cm,初始含水率为64.3 %,培养基初始pH值5.0,接种量 2.5 %,培养温度28~30 ℃.银杏叶通过生物转化后营养丰富,生物活性增强.其中,粗蛋白、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分别提高106.09 %、69.26 % 和 79.17 %;总黄酮提取率提高 5.77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力分别达到11.83和 122.17 U/g.同时,产品中还富含高活力的风味酶(β-葡萄糖苷酶),其活力为 36.11 U/g,该酶使产品的生物活性及香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